APP下载

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的用药常识分析

2022-01-01彭林武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猪病类药物疗程

彭林武

(淮南市凤台县畜牧兽医局,安徽 凤台 232100)

近年来,大众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市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为生猪养殖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目前,猪病仍然是困扰生猪养殖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基层兽医人员应加强对猪病诊疗用药常识的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给药方式,正确为猪给药,得到最为理想的诊疗效果。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兽医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的用药常识

1.1 正确诊断,对症选药

正确诊断猪病,是有效治疗猪病的前提。在诊断猪病时,基层兽医有必要仔细了解与猪病有关的信息,包括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等,再通过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结合理论知识与过往的诊治经验,正确判断猪患的是哪种病症。

可先分析猪患的是普通病(内、外科病及寄生虫疾病等)还是传染病,若为传染病,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导致的传染病,继而有针对性地治疗猪病,结合药物的适用范围对症选药,保证治疗效果。

在选药时,兽医应注意如下三点:首先,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药物的抗菌活性。兽医应仔细分析猪的病情,正确判断是选用杀菌药还是抑菌药,如对危急病例的治疗,就应选用杀菌药,否则无法保证治疗效果[1];其次,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还应考虑药物的抗菌谱与适应症。在明确致病菌的前提下,选择窄谱抗菌药,能够得到不错的治疗效果,若致病菌未知,则应选择广谱抗菌药,同时做好药敏试验;最后,对药物的选择还应考虑药物动力学。例如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易选用肠道吸收难度高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等。

1.2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

兽医应依据猪所患病症以及患病的轻重缓急,确定用药目的,进而选择最为合理的给药方法。例如,对于危急病例,应采取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这是因为此种给药方式的药效发挥速度是最快的;对于消化道疾病与寄生虫病,可采取口服给药方式,若消化道感染较为严重,还应配合使用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达到最为良好的治疗效果;若选择混饲混水的给药方式或直肠、黏膜给药,应注意药物的浓度。

1.3 控制给药剂量、时间、次数

1.3.1 给药剂量

合理确定药物剂量,是保证药物疗效能够正确发挥的基础。一般来讲,药物剂量与药物疗效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但兽医还是应当注意,切勿走入盲目增加药物剂量的误区,避免引发药物中毒事故;在首次给药时,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达到抑制病情的效果,之后应按照常规剂量给药,循序渐进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兽医可遵循如下规律,确定用药剂量:口服给药的剂量,一般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剂量的2倍,是静脉注射剂量的三倍。若药物已经标注了千克用药剂量,兽医可结合猪的具体体质量做出计算,若药物标注的是“猪用量”,兽医可将其看作50 kg标准体质量用量进行换算[2]。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给药剂量时,兽医应兼顾对《兽药使用剂量》的要求,以及自身的给药经验的考虑,前者为法定剂量,后者可被称作临床经验剂量,后者有临床发挥的余地,但这种发挥仍应以前者为依据,避免过度给药影响猪的生命安全。对于那些有副作用、安全范围小的药物,如痢菌净、阿托品、肾上腺素等,兽医在给药时,应严格遵循《兽药使用剂量》的要求,结合猪的具体体质量做出仔细、正确的换算,达到安全给药的效果。

1.3.2 给药时间、次数

兽医可依据药物的半衰期与清除速率,确定具体的给药时间、次数。例如,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先判断药物属于时间依赖类药物还是浓度依赖类药物,如青霉素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类药物,而氨基糖苷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类药物。对于前者,兽医应仔细分析药物浓度维持时间,与最小抑菌浓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前者超过后者能够得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如青霉素在注射后可以维持6~8 h 的有效药物浓度,因此每天给药2~3次,可以得到最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浓度依赖类药物,兽医在给药时,应保证血药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的8~10倍,达到这个标准的药物,每天为猪注射一次即可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4 按照疗程给药

在实际的猪病诊治中,我们常看到许多猪病一次给药或短期给药,便可得到不错的治愈效果,但有更多猪病,需要兽医反复给药,持续一段很长的治疗时间,才能够最终治愈,这个反复的治疗过程就是疗程。下面列举对猪病疗程的确定方法:①普通疾病:如出现发热症状的普通内科疾病,可先施予解热性药物,症状缓解后再采取对症治疗措施。②细菌性传染病:应尽可能保证足够的疗程,如在症状消失后1~2 d 内,仍应坚持给药,避免疾病复发。③一般感染性疾病:使用杀菌药治疗该类病,疗程为3~4 d;使用磺胺类抑菌药物治疗该类病,疗程为5~6 d。④急性感染:可先确定5 d为一疗程,若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换药或加大剂量。⑤呼吸系统疾病:最短疗程5~7 d。⑥危及生命的疾病:疗程5~7 d 或1~2周,症状缓解后可先停药1~2 d,之后继续治疗,直到疾病被根除。

1.5 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

对抗菌药的联合使用,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兽医应仔细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括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等,此外还应牢记药物的配伍禁忌,即药物在体外混合后产生的一系列理化反应,包括中和、水解、失效等,这些配伍禁忌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疗效。除此之外,兽医还应注意避免同时联用三种以上的药物,因为这会导致药效难以控制[3]。

兽医可仔细分析抗菌药物的作用和机理,科学合理地选择、组合药物。目前对抗菌药物按照作用与机理的分类,主要有速效杀菌剂、慢效杀菌剂、速效抑菌剂、慢效抑菌剂四种,如青霉素类药物属于第一种,多肽类药物属于第二种,林可霉素类药物属于第三种,而磺胺类药物属于第四种。联用第一种、第二种药物,能够取得不错的协同治疗效果,但联用第一种、第三种药物,就会导致细菌进入静止状态,药效无法正常发挥;第二种药物联用第三种与第四种都会获得相加作用。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抗菌药的联用,有时也会导致药物毒性出现协同或相加作用,为猪的身体机能带来危害。如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庆大霉素,会导致药物的肾毒性增强,为猪带来更大的副作用,因此应尽可能避免此种联用。

1.6 正确对因、对症治疗

基层兽医在诊治猪病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的原则。其中,对因治疗指的是依据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为猪给予治疗,强调的是“治本”,如猪患喘气病的原因是受到支原体的感染,此时选用支原净、泰乐菌素等药物,便可达到“对因治疗”的效果,使猪尽快痊愈;对症治疗指的是治疗猪患病后出现的浅层次病症,如高热、脱水、惊厥等,此时选用具有解热镇痛、止泻、防止酸中毒功效的药物,便可初步缓解猪的症状,待症状缓解后,便可开始对因治疗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对因治疗时,兽医应尽可能保证自己的给药剂量是充足的,首次给药时可适当给予加倍剂量,同时保证疗程足够,避免疗程不足导致旧病复发;有些情况下,兽医应兼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手段,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猪在患急性肺炎时,会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的症状,抵抗力下降,此时单方面应用对因、对症治疗手段都很容易导致猪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兽医应尽可能联合使用如上两种手段,做到标本兼治。

2 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的用药误区

以下列举几点基层兽医在诊疗猪病时容易出现的用药误区,兽医工作者应仔细结合上述给药常识,规避如下问题,得到最为理想的诊治效果。

2.1 盲目施用退烧药物

在治疗猪的发热症状时,使用退烧药能够得到快速缓解症状的效果。但兽医仍应注意不能过于盲目地使用此类药物,这是因为在有些情况下,病猪体温升高,说明猪体内的免疫系统得到激活,产生了机体保护效应,此时盲目给予退烧药,就会导致病猪自身机体免疫细胞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兽医无法正确判断致病源,难以根治猪所患病症。总之,在诊治猪病的过程中盲目施用退烧药物不可取,应尽可能避免这种行为。

2.2 盲目施用止泻药物

许多基层兽医人员,在发现猪出现腹泻症状时,就会盲目为其施予止泻药物,此种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猪的病情,但有时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当猪需要将体内的有害物质通过排泄渠道排出体外时,为其施用止泻药物就会破坏其原有的机体功能,导致有害物质无法被第一时间排出,进而影响猪的身体健康。总之,在猪出现腹泻症状时,兽医人员应仔细分析导致猪腹泻的原因,避免盲目使用止泻药物阻止其腹泻。

2.3 过量添加抗生素

对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病猪自身免疫机能受损,甚至一定程度上提升病毒的耐药性,导致一些本身具有良好药效的药物无法顺利发挥其功能。因此,在施用抗生素时,基层兽医人员应仔细考量对此类药物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为猪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猪病诊疗的有效性,基层兽医工作者应加强对猪病用药常识的研究,采取科学合理的给药手段,正确给药,及时缓解猪的病情,尽早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外,还应注意规避一些常见的用药误区,提升猪病诊治有效性,促进生猪养殖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猪病类药物疗程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探析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浅析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