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2022-01-01徐成成王佳菜马冰淞李肖宏周斌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云南茶叶加工

徐成成 王佳菜 马冰淞 李肖宏 周斌星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从发现茶到利用茶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陆羽《茶经》中就有“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后来逐渐传入世界各国,据估计世界上有30亿人饮茶。茶学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其特色鲜明,同时还是兼具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现代学科。《茶叶加工学》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茶学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茶叶加工的基本理论,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其中茶叶加工学实验课程通过对所必需的茶叶加工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茶叶加工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管理技术的专业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是衔接茶树栽培学与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茶叶营销管理等课程的重要学科。本文结合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茶叶加工课程组在《茶叶加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示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该课程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茶叶加工学》实验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深化本科教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茶叶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现有的《茶叶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没有单独开课,只是《茶叶加工学》课程的一部分,且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毕业试验等在体系结构上整合不够;由于课时少、实验条件更新慢、考核内容和方式不合理、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滞后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茶叶加工学》课程改革及优化的详细措施,并在实施后获得了良好的学生反馈,显著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 茶叶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 .改革教学内容,拟定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中的具体表现,不仅是教材撰写和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根据,也是评判学生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重新编写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精减了陈旧的内容,增加了部分实验内容,明确了本实验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及要求。结合茶树生长周期,将茶叶加工学实验课程由当学年第一学期调整为第二学期,充分利用茶树资源。课时由原15个学时增加至32个学时,实际学时可因实际教学情况超出规定学时。

2.1.1 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本实验课程的性质:《茶叶加工学》主要研究茶叶生产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是涵盖了茶叶命名与分类、鲜叶理化性状和鲜叶管理、茶叶品质形成的理论基础、茶叶精制加工、绿茶加工、红茶加工、黑茶加工、乌龙茶加工、黄茶加工、白茶加工、特种茶加工、花茶加工、茶叶深加工、茶叶贮藏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2)本实验课程的任务:学习本课程必需掌握的茶叶加工基本知识、原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茶叶加工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管理技术的专业实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2.1.2 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本实验课程的目的:结合茶叶加工实践,加强对本课程基础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茶类及茶叶花色品种加工的基本技能和初加工工艺指标的理化测定方法。从而丰富学生对茶叶生产加工的直接认识,进一步验证和巩固茶叶加工学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实验课程的要求:通过开设12个与该课程相配套的实验以印证、巩固和丰富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茶叶采摘、鲜叶机械成分分析、茶类识别、六大茶类加工工艺、云南特色茶叶加工等生产实践技能。

2.2 .构建云南特色茶叶体验式加工示范平台

建立云南特色茶叶体验式加工示范平台,通过加强云南特色茶叶的教学和体验式茶叶加工,可以增进学生对云南特色茶叶知识与加工技术的认识,增强理论知识与技术在茶叶实际生产加工中的应用能力。

2.2.1 普洱茶(熟茶)散茶渥堆发酵示范平台

(1)普洱茶(熟茶)散茶渥堆发酵示范场地的设备设施应满足《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中关于设备设施的具体规程。

(2)撰写普洱茶(熟茶)散茶初制系统实验配套文件,包括普洱茶(熟茶)散茶初制系统实验手册、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考核方法和标准,其中实验手册涵盖普洱(熟茶)初制实验目的、步骤及方法、相应技术指标测定等详细内容。

2.2.2 普洱紧压茶蒸压加工示范平台

(1)普洱紧压茶蒸压加工示范场地的加工设备与设施应满足《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中关于加工设备与设施、加工厂和设备的相关要求。

(2)撰写普洱紧压茶加工实验配套文件,包括普洱紧压茶加工实验手册、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考核方法和标准,其中实验手册涵盖普洱紧压茶加工实验目的、步骤及方法、相应技术指标测定等详细内容。

2.2.3 滇红茶加工示范平台

(1)滇红茶加工示范场地的加工条件应满足《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红茶加工条件的具体要求,包括加工厂的建设要求和加工车间的基本要求等。

(2)撰写滇红初制系统实验配套文件,包括滇红茶初制系统实验手册、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考核方法和标准,其中实验手册涵盖滇红茶初制系统实验目的、步骤及方法、相应技术指标测定等详细内容。

2.2.4 与现有实践教学平台相整合

将实验室示范加工平台与现有实践教学平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分批次在茶叶采摘季节进行各年级学生的体验式茶叶加工,让体验式茶叶加工覆盖本科全年级学生;利用已建成的教学生产茶园和云南良种古树保护区等实践基地,满足特色茶叶示范加工的原料需求;充分发挥校外生产实践基地,吸收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接轨示范加工与企业实际生产,解决与实际生产脱节的问题。通过体验式示范加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普洱茶(熟茶)渥堆、普洱紧压茶蒸压、滇红茶发酵等茶叶加工实践进程中,增强学生对云南大叶种茶叶加工基本技术要领的掌握,为茶叶加工企业输送合格的茶叶加工技术人才。并以此推进云南茶叶加工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总结并形成一套针对云南大叶种茶叶的加工技术或相应的技术规范,为云南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2.3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自身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主要为从事一线生产活动的技术人员或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以当前茶行业发展需求和茶叶企业用人要求为培养标准,规范、改进《茶叶加工学》课程教学模式并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内容和社会及企业需求的衔接性和关联性,做到真正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茶叶加工学实验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注重以实践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实验环节的时间和深度,通过各项实验的进行,促使学生能熟练应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对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业茶学领域的综合工作能力。

2.4 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众多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主要方式,亦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监督和反馈的作用。在实际考核中,将期末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包括加工技术理论考核与技能实践操作考核。

(1)加工应用知识考核以卷面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茶叶加工技术理论知识,包括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内容上紧密贴合实际生产加工,以弥补茶叶加工学理论课程考试在应用知识考核上的不足。技能实践操作考核主要以各项实验的完成度打分以及撰写实验报告。

(2)实验成绩总评以期末成绩(50%)、实验报告(20%)、期中成绩(10%)、平时成绩(10%)、考勤与学习态度(10%)等纳入考核范围,在对该课程的考核内容中,增加对该体验式加工教学和示范的考核,使考核方式能够更准确有效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技能应用能力。

(3)考核总评成绩需录入教务管理平台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及试卷分析,以评估本次考核的难度、区分度、信度、课程目标达成度等,并对课程进行总体评价。

3 总结

本次教学改革研究针对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综合改革、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为研究的重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向进行探讨与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提高《茶叶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教学大纲的修订明确课程的任务、目的、要求、项目及内容,为教学提供了依据;通过云南特色茶叶加工示范平台的建立,增强学生对云南大叶种茶叶加工基本技术实践性要领的掌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业茶学领域的综合工作能力。教学改革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茶学本科教学内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茶叶加工学》实验课程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云南茶叶加工
《茶叶通讯》简介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香喷喷的茶叶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