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仕阳水库电站升级改造后管理人员“四个转变”岗位创新成效分析

2022-01-01王德明李召阳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电站水库管理人员

王德明 李召阳

(莒县仕阳水库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莒县 276526)

建于20世纪水库电站,其发电设备运行时间长,老化程度高,安全隐患较多。电站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和现代化升级后,电站运行管理面临知识更新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影响电站安全运行的瓶颈,使电站改造后能够安全平稳运行,势在必行。

1 工程概况

山东省莒县仕阳水库电站,始建于1990年5月,电站位于大坝后桩号0+248处的放水洞下游出口,原设计总装机900kW,其中2台250kW,2台200kW,均为自励恒压发电机,年设计发电量187万kW·h。该发电设备为山东水电设备厂60年代产品。水电站运行多年来,电站设备经过了多次大修,原设备生产厂家已不再生产,有关同型号器件在市场上难以买到配齐;配电设施也已老化,仪表均为老式型号,更换困难;控制保护及二次电气设备系统不符合新规范安全要求,运行操控全靠手动操作;机组出力仅能达到额定功率的70%左右,效率下降幅度大,年损失电量约55万kW·h。

2012年5月28日,山东省水利厅批复仕阳水库电站更新改造概算投资304万元。该项目于2012年10月30日开始实施,2013年6月19日建设完成并通过国电日照供电公司组织的并网验收,22日机组投入试运行。2014年11月18日,山东省水利厅组织专家组对电站进行了验收。电站经过升级改造后,由原来的总装机容量900kW扩容至1140kW,新机组基本实现自动化,运行效率提升较高,运行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电站改造后,一大批高科技现代化模块、模型应用于设备运行中,这些新装备与原老旧设备的管理方式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从思想、理念上重新认知新生事物,确保不会影响电站运行及电站实际操控问题。

2.2 管理知识需要尽快补充更新

电站更新改造完成后,原来的运行管理、操作方法多已不适应新设备管理,尤其是电子化、信息化的自动装备更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方法,电站运行管理人员应及时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操作方法,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3 岗位创新内容

莒县仕阳水库电站实施升级改造前后,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创新,运行管理从“四个转变”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3.1 从手动到自动化技术转变创新

电站升级改造前,无论是水轮机调速器开关、蝶阀开启,还是发电机并网、加减负荷都是人工手动操作。针对这种情况,管理单位通过岗位培训或外出学习等途径,邀请电站设备生产、安装厂家进行现场指导,并开展了蝶阀开启、蜗壳充水、排气,水轮机导水叶调速器调试,发电机开启、关闭,发电控制系统操作流程、二次线路控制基本原理、发电输出高压端和低压端的转变、人为甩负荷应急处置等内容为期7天的实地操作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3.2 从“机上”和“电上”人员分类转变创新

新装备经过一段时间运行,针对在开机并网、停机解列、机组甩负荷的等情况中出现的急中忙乱现象。电站负责人牵头研究如何让大家有条不紊,各司其职,按照一定规程或指令,安全快捷地完成操作等方式方法。经过研究和实践,把管理人员按照年龄结构和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划分出机械和电气两大类别,明确分工,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工作制度,从蝶阀开启、倒闸操作、机组并网到停机解列,机、电人员严格按照分工及时完成操作,保证了在每个工序上都有专业责任人员,并在每个值班小组里选定1~2名技术较强的人员,指导发电机在甩负荷等特殊情况下具体处置实际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实行“机”、“电”人员的分离管理,原需12人的运行人员现在只有8人就能保证机组的安全平稳运行,收到了预期效果。

3.3 从粗放安全生产到“双体系”建设转变创新

近年来,山东全省水利系统开始推行水利工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体系”建设,仕阳水库管理服务中心充分认识到“双体系”建设对小水电站运行管理的重要性,组织电站运行管理人员于2021年3月到电站管理先进单位——潍坊峡山水库和济南卧虎山水库,考察学习“双体系”建设先进典型管理经验。学习回来后,在电站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对电站进行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对重大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定期、及时地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实行闭环管理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确保电站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和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安全决定效益,自2013年6月改造后电站运行至今,累计安全运行了635天,发电1198万千瓦时,创收443万元。

3.4 从粗放管理到高端标准化管理转变创新

电站升级改造后,为确保电站安全平稳运行,建立安全生产管控体系,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成了电站人的头等大事。2014年5月水库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带领电站部分人员参加了全国农村小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班。学员开阔了视野,意识到达标创建的紧迫性,经过研究会商,仕阳水库电站成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启动会议,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进行宣贯,明确分工,要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力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多引博取,邀请专家亲临指导,对照达标创建标准指标,不断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2016年12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达标验收。通过此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电站每个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业务水平、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极大改善,掌握了改造后的操作规程,具备了独立操作的能力。

4 创新成效启示

4.1 创新性启示

“四个转变”岗位创新,是在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改进提高逐渐形成的适合本电站实际的创新项目。实现手动到自动化运行管理,是响应国家农村小水电电气化项目改造和有效利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政策,适应管理人员少,规避手动操作安全风险大的弊端,提高水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实现“机上”到“电上”人员分类,是明确分工,落实人员岗位职责制,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效率,消除分工不清、忙中出乱等安全隐患的重要法宝;实现从粗放的安全生产管理到安全生产“双体系”建设的转变,是确保电站安全平稳运行,杜绝一切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重点管控,定期、及时地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把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的根本选择;从粗放管理到高端标准化管理转变,是实现运行管理人员知识不断更加,运行管理技能不断提高,逐步适应新时代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4.2 效益性启示

“四个转变”岗位创新实施以来,电站运行管理的安全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噪音明显降低,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显著减轻,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更好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个转变”岗位创新实施以来,电费收入得到可靠保障,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设计年发电量为229万kW·h,发电收入可达84.73万元,比实施前增加发电量45万kW·h,按上网电价0.37元/kW·h计算,年新增效益为16.65万元。

4.3 推广性启示

仕阳水库电站运行管理“四个转变”岗位创新实施以来,电站实现了自动化运行,推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成为全省首个被水利部授予“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荣誉称号的水电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双丰收,成为全省小水电标准化管理的典范,先后有日照市、临沂市、潍坊市、济南市、淄博市、青岛市等、威海市等多个城市的二十多座水库管理人员前来参观学习,该创新理念和做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5 结 语

仕阳水库电站升级改造后,使原有落后低效的淘汰设备升级为高效安全的自动化设备。运行管理人员在传统电站运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基础上,通过运行管理“四个转变”的创新,摆脱了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束缚,实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有效利用了水资源,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电站水库管理人员
漳河有一水库群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
水库上的“五老”安全巡逻船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