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2022-01-01吴元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习练武术精神

吴元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连云港 222000)

1 武术运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渊源

武术起源于原始的生产劳动。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人与兽斗、人与人斗,促进了搏杀和格斗技术,形成了武术的雏形,同时早期用来祭祀、祈祷的“武舞”与搏杀格斗相结合形成了武术最主要的原生形态。从原始格斗术发展成击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的,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武术讲究“武德兼备”,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与哲学、军事、美学、医学、宗教、艺术等紧密相连,始终贯穿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它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必不可少的进程,也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即是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武术的萌芽、产生离不开社会形态,它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狩猎,争斗,搏斗都穿插于社会形态发展中,其技法经过不断的兼并包容和发展,形成了一种能锻炼参与,进而达到强身健体,自卫防身,提高自身修养的运动技能。武术结合传统哲学、医学等突出了“太极阴阳学说”、“五行相克”、“天人合一”等思想,形成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和谐统一的至高追求,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也离不开武术支撑,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力需要绝对的力量、熟练的武艺武装,军队的整体实力需要严明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军事训练才有成为无敌之师的可能,这些都需要武术运动的支持。人类社会不断的朝代更新,不仅是旧秩序崩溃,新秩序的建立,也是武力的宣扬;当代,个人精干的搏斗技能对完成某些军事任务提供了保证,同时也提高了军队整体实力,进而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发展。

2 武术运动的攻防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保障

武术的核心是攻防技术,通过武术练习,不仅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增强攻防格斗能力,掌握克敌制胜的本领。武术中的套路运动虽然不适用于搏斗,加入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其主体还是技击动作,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与精神仍然存在,通过持续练习,既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不断提高攻防格斗的意识,进而促进搏斗能力的提高,同时经过武术套路练习后,再进行攻防技术能力的强化,有助于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搏斗运动的技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存在着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事实”,即客观存在于一切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社会实在。社会问题纷繁复杂,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公众认定的公共问题,它涉及的人较多,影响较广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坎坷和烦恼,有些可能产生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任务是调理社会问题,甚至化解私人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只有主动协调社会问题,化社会问题为社会动力,才能使社会健康发展。

武术的习练,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甚至私人问题。在个人遭遇的极端事件中,有效的自卫防身能增强自信心,头脑保持沉着冷静,甚至在生死关键时刻,能提高生存几率。执法机关在处理某些社会极端问题时,熟练的攻防技能不仅能够保护群众安全、自身安全,还能更有效的制止伤害进一步进行,防止事件的再次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武术运动的健身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

强健的体魄是人类生存的有力保证。促进身体健康的方法很多,当前人们认为最好的健身方法是综合性的,首要是主动参加身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方法也多种多样,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和现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尤其重要。武术作为身体锻炼方式之一,具有独特的代表性。武术包罗万象,拳种众多,都包含“打、踢、拿、靠、摔”五类技术元素,但其表现形式又各不相同,适应于各类人群。

积极参加武术锻炼,铸造健康体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武术锻炼强调内外兼修,如长拳对肌肉和韧带有较高的要求,对提高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起到积极的作用。太极拳具有调节大脑的作用,消除有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这些都说明武术运动对人体有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强体健身十分有效。拥有健康的体魄能有效的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产力,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更加强大,进而促进个人生活更加美好。在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和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基础上,社会才更有能力平衡社会诸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

4 武术运动中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武术具有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的教育功能。进行武术锻炼,要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对磨练个人意志品质,培养坚强的信念具有积极的作用。重礼仪,讲道德贯穿于武术习练的全过程,“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是武术的传统,参加武术习练可以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逞强凌弱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参加武术习练还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深层动力,同时也是反映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状况所达到的水平。可以想象:一个没有高度精神文明依托,没有先进文化支撑的社会难以持久和谐稳定发展。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人民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培养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一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要求。

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所以和谐社会也可以说就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武术的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美德传统,人们经过武术的持续习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培养习武者谦虚、守礼、自信的优良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这些也正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人的精神文明发展要求,即武术运动的武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精神文化建设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也有利于习武者武德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习武者。武术运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这种相互支撑和思想融合,能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反过来更有力的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5 武术运动的娱乐观赏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武术套路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入胜,斗智斗勇的搏斗运动,更带来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武术套路中“踢、打、摔、拿、靠”和谐运用,形成动静结合、节奏分明的韵律变化,充分表现出刚与柔、疾与缓、动与静、轻与重等演练技巧,给人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感;搏斗运动是在一定规则下,运用踢、打、摔等技法进行对抗的竞技项目,通过把体能,技能和智慧相结合,突出个人的综合应用运动能力,比赛中,双方激烈的争斗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另外通过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展示,可以切磋技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进一步推动经贸往来,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是指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有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才能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强调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精神文化权利。武术受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侠文化、武术文化体系。通过武术展示和比赛、武侠文学、影视传媒等途径,使人民的精神得以满足和慰藉,愤懑得以宣泄,情感得以认同,形成个人良好的精神生活状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武术交流不仅提高了技艺、增进了友谊,还促进了相互认同感,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使人民呈现出健康和谐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局面形成。同时人与人情感的增强,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促进经贸往来,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能起到相当的作用。

总之武术运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交融,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对于武术而言,武术运动的发展,特别是武术段位系列教程编著以来,更加明确了这样一条信息:就学习武术的基本技术元素而言,习练者达到某个拳种的段位水平后,可以转学另一拳种的高一级别段位技术。这也保证了武术锻炼者进行武术练习的选择性和延续性,有助于形成终身武术行为和思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和谐社会而言,健康幸福的生活和丰足的财富,能推动人民继续投入武术运动中,促进武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习练武术精神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华武术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