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2-01-01任海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交通思政院校

向 阳 任海涛 张 勃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0 引言

2014年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两路”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交通行业精神的重要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价值。交通院校作为培养交通运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弘扬传承“两路”精神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探寻“两路”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部署的必然要求

弘扬传承和培育践行“两路”精神,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的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两路”精神蕴含丰富的奋斗精神,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两路”精神是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她的历久弥新,取决于“两路”向前的不断延伸和“两路”精神的代代传承,将“两路”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推动“两路”精神入脑入心,也是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

1.2 “两路”精神与交通院校文化一脉相承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培育交通文明,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讲好中国交通故事,弘扬以“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为代表的交通精神。交通行业积淀的交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交通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两路”精神作为交通精神的典型代表,与行业其他精神一起构成了交通精神的完整体系。

交通院校是交通行业精神重要的凝练者、传承者和践行者、贡献者。交通院校的大学文化,绝大多数都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突出爱国奉献、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精神,与“两路”精神一脉相承。上海交通大学校歌中的“既明勿昧,既进勿退,精神常振起、爱国荣校”,希望学子们诚心诚意,扎实肯干,敢为天下先,成就伟大事业,能够成为勇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建设先锋与开路人,同时又能够弘扬为国为民、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西南交通大学校训中的“竢实扬华,自强不息”,首先是传达扬弃浮华、追求一种实事求是、不尚虚华之意,其次是希望学子永不停息、知难而上和艰苦奋斗。重庆交通大学的校歌中的“启程川藏路,甘当铺路石”,体现了学校办学源于川藏公路修筑,希望学子们不忘艰苦奋斗,成为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的铺路石。兰州交通大学校歌中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希望学子们继承筑路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兼具通达天下的情怀。在交通院校弘扬传承“两路”精神,突出内化和践行“两路”精神,将提升交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得学生们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2 “两路”精神融入交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1 以“思政课程”为基础,将“两路”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程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深入探析“两路”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根据内容设置将“两路”精神融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

具体而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探索从增强爱国主义、提升奋斗精神的角度融入,从核心价值观培育维度剖析“两路”精神的理论之光,在讲述有关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专题时,灵活运用“两路”精神的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可从哲学基础维度剖析“两路”精神的理论基础,分析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运用“两路”精神作为论据来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使原本枯燥的原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如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理论时,可结合“两路”建设过程中,11万筑路军民在青藏高原艰苦筑路的具体事例来讲解。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可以时间为主线,讲述古代茶马古道、唐蕃古道;近代川康、康青公路;新中国成立后川藏、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新时代藏区高速公路、川藏铁路的交通变迁。用事实论证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推动西藏实现社会制度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巩固西南边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可通过二郎山、雀儿山、大渡河大桥等典型工程展示中国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的变迁;通过李昌源、齐树椿、张福林、陈德华、其美多吉等典型人物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奉献与奋斗精神,鼓励交通类大学生投身到交通强国的实践中。

2.2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将“两路”精神融入专业课程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要深入挖掘交通院校各类课程中的“两路”精神内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养护、运营等,与交通运输、社会学、民族学、管理学等学科和专业都密切相关,为“两路”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坚实基础。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类课程中,可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将“两路”精神植入,讲述川藏公路上的勘察设计人员本着“选线要为历史负责”的原则,为踏勘2000多公里线路,在雪域高原上跋涉两万公里,翻越超过200座雪山的故事;同时可将川藏公路怒江七十二道拐作为山区公路选线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和剖析。在《旅游管理》课程中,可结合《中国国家地理》将川藏公路评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观点进行分析,对公路沿线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探讨依托长征精神、“两路”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规划设计红色旅游项目。

2.3 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将“两路”精神渗透到日常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两路”精神所蕴含的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奋斗奉献、甘当铺路石等内涵,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两路”精神作为交通精神的典型代表,与众多交通院校的校园文化高度吻合。交通院校可探索将“两路”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地对高校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营造环境育人氛围方面,将“两路”精神融入校园景观。如在校史馆、展览馆设置“两路”精神主题展区,在校园合适位置设置“两路”地图,在教学楼走廊设置“两路”精神典型人物和典型工程的照片及简介等,从校园景观环境等角度打造弘扬传承“两路”精神的氛围。在组织“两路”精神相关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可通过演讲、报告、辩论等常规形式宣传“两路”精神,也可通过举行“两路”摄影展、“两路”旅行分享会、“两路”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大学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主动学习“两路”精神。在依托学生社团方面,可成立“两路”精神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在社团中开展“两路”精神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两路”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挖掘“两路”精神背后的人物故事,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解决好从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问题,同时开展“两路”精神的基础性、学理性研究,在学术交流、学术争鸣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交通类院校应探索在校园网站上设置“两路”精神学习和报道的专栏,通过转载或链接的方式,让大学生获取更多与“两路”精神有关的信息。交通类院校应探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并针对移动化联网用户粘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制作“两路”精神相关的海报、漫画、短视频等,宣传“两路”精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与亲和力。

猜你喜欢

交通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繁忙的交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小交通劝导员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