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园文化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以邯郸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2-01-01武向梅李梦晗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思政

武向梅 李梦晗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河北 邯郸 056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校园文化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不断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育人效果。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深远。近两年,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对利用校园文化促进思政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利用校园文化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为主要内容,涵盖院校全体教职工在内的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的特点。虽然校园文化以精神、文明的方式展现,但其会通过课余生活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具体来看,利用校园文化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可以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校园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

1.环境互动论

环境互动论解释了人与环境之间如何发生相互影响,进而强调了环境对于育人的重要作用。该理论中将环境定义为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各种硬件、软件措施,其中既包含了自然环境,也包含社会环境,人与身边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系统。[1]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与校园环境息息相关,通过学习、生活、娱乐,学生在校园环境中逐渐完成自我社会化,认识自我与明确自身社会定位,进而成长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环境互动论为校园文化的理论价值奠定了基础。

2.个体交往发生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利希娜在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交往情境时发现,个体的交往行为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同伴交往发展为标准可以将这些交往模式划分为三类:一是以自我情感为中心的情绪—实际性交往;二是需在一定环境下才能完成的情境—活动性交往;三是脱离特定环境要求而进行的非情境—活动性交往。其中情境—活动性交往在个体的交往行为中占据极大比例,表明环境对于个体交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而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环境的一种,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交往活动。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营造的校园文化中与自己的同伴群体发生交往行为,进而完成学习、生活、社交等活动,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全的独立个体。

3.增能理论

巴巴拉的增能理论对环境、个体、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提出了一系列假设。首先,个体所拥有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数量与质量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人的成长,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会逐渐拥有各种能力,且能力会由于某种作用而得到增强。其次,与社会关系网中的他人进行有效互动会增强个体的能力。最后,不良的社会环境会造成个体能力的下降,环境中的障碍会阻滞个体能力的发挥,即环境会对个体能力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根据增能理论,要实现能力的增长,需要从个人、人际关系与环境三个维度来改善能力获得与运行的状况,而环境作为外部条件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3]

(二)校园文化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价值

高职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教学上,而应当贯彻“三全育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4]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育人手段的一种,对其进行营造的现实价值在于:

1.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思潮、文化涌入国门,吸引着当代青年的关注,而青年阶段的价值观仍处于可塑阶段,这就使得许多不良思想趁虚而入,对青年的三观造成影响。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目标指导下,通过校园建筑、景观设计、校风、学风、集体舆论、规章制度等途径,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将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通过校园活动的开展传播给个体,在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为其提供有效指导,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保障。

2.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

高职院校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完满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校园文化作为最直接、最高频的环境,通过有意识的创造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如开放式图书馆的设计,为师生、生生间平等、亲密的互动提供条件;和谐、友善、包容、互助的校风有助于良好人际交往情境的创造;有些高职院校还会利用辩论赛、哲学讲座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学会辩证看待自身经历,进而培养稳定、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3.为深层次学习做准备

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职教20条”,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高职高专不是终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将升入高职本科继续学习。同时,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并非仅针对某一教学阶段、内容或环节,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新的教学系统。在这个教学系统中,校园文化以渗透式的方式对教学施加影响,形成育人成果的支撑,使其他科目教学能够更好的展开。如将审问、明辨、笃行的校训融入技能竞赛、志愿活动、社会实践之中,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自我反省、思考辨别、认真践行的力量。在此熏陶下,学生能够更主动、高效地进入各类课程的学习之中,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营造能够为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做好前期准备。

二、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时间短、教学内容专业性强、课程安排紧密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往往将思政教育全部放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思政教育也成了“形象工程”,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两张皮,导致问题出现的关键在于两者互动关系的不畅。

(一)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近年来,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出台,为高职院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将打造特色办学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而校园文化作为软件建设常受到冷落。校园文化建设缺少规划,不系统、不衔接,模仿优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甚至是照搬照抄。由于未考虑自身实际状况,对校园文化进行“嫁接”,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水土不服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最突显的问题,而缺乏创新的校园文化显然无法为思政教育提供环境与资源保障,其促进功能丧失。

(二)忽视精神内涵建设

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支持使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内涵的建设,校园文化大多变成了“门面”,收效也自然不佳。校园文化的生成需要搭建文化环境系统,其中宏观方面以校风、校训为主,中观方面体现在校园活动、校园文化设施上,微观方面由学生精神面貌、个体行为表现构成,精神内涵的缺乏导致校园文化系统无法联结,宏观、中观、微观文化环境出现冲突。例如校训与校园活动主题不一致、社团活动与校风要求不一致等。文化环境的冲突与思政教育的一贯性相悖,致使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等无法作为思政教育的外延阵地发挥作用,降低了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力。

(三)软环境建设不足

校园文化需要依托软硬环境来展现,硬环境指的是可以用物质衡量的,具有可视性的环境,而软环境则指向精神、思想、氛围等不可视的环境,硬环境是软环境的物质载体,软环境使硬环境得以延伸。由此可见,软环境的建设难度更大,也具有更强的传导力与穿透力,硬环境的建设则具有耗时短、见效快、成本低、成果直观的优势。为了快速获得建设成果,学院更倾向对硬环境进行设计与投入,增设校园文化墙、文化展厅、校史馆等设施,而较少将人财物投入到软环境的构建上,校园文化“有皮无骨”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病。这一问题带来的后续结果是校园文化的渗透功能丧失,思政教育被囿于教室、课堂之中,两者之间未形成良性互促互动。

三、构建高职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互动的策略

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育人责任的主要承担者,高职院校必需转变现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落在实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环境育人的要义,巧妙地利用软硬环境的建设,搭建起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良性互动循环,在此对其策略进行分析。

(一)搭建桥梁,找准互动结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营造具有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价值,而其中最大的价值在于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促进,[5]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形成是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基础,而找准互动结点是良性互动形成的关键。

1.校风:思政教育的“软黄金”

校风是一校精神的凝练,是院校发展的基础,其所展现的是一个院校的管理风格与育人方向,属于校园文化的宏观环境。校风通过软硬件设施在院校层层渗透,从校训、校规到校徽、校服,从校园宣传墙、宣传栏设计到校园活动的开展、班风的建设,都需要校风的引导与支撑。邯郸科技职业学院选取《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句提炼校训,强调求学应有执着、严谨、力行的态度,是学院校风的直接体现,与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要求不谋而合,成为思政教育的最生动事例。

2.校园活动:思政教育的外延

校园活动是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社交行为开展、自我能力展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院展现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邯郸科技职业学院重视重要时间节点的利用,如建党百年、国庆日等,举办各类特色校园活动,如三月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和植树节活动、四月的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五月的劳动美活动、六月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九月的三行微情诗活动、十月的歌颂祖国活动、十一月的美丽校园摄影活动、十二月的小红帽送温暖活动、寒假防疫志愿服务活动等,还有贯穿整个学年的“四史”宣讲活动、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活动、青年大学习等,这些活动设计符合现代青年的“口味”,又润物于无声地传扬了红色精神,传播了主流价值,唱响了主旋律,在学生群体中拥有较高人气。相较于课堂教学的严肃,借助这一结点开展思政教育,能够使思政教育接地气、有人气,进而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教育效果。

3.社团:思政教育的第二阵地

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与空间上更为灵活,学生、教师的参与自主性也更强,可以说社团成为学生思想动态的指向标。邯郸科技职业学院抓住这一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数量迅速增长,从篮球社、演讲社、话剧社、街舞社、红色文化宣讲团、英语社到能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书法社、朗诵社、纸艺社等,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发挥自身专长,积极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为校园增添了青春活力。教师也在指导社团活动时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出了示范,同时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思政教育找准方位,提高课程教学的精准度。

4.校园环境:思政教育的隐性载体

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流连忘返,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校园环境在思政教育中的隐性育人作用。校园环境建设突出体现在学校建筑风光、绿化美化水平、干净整洁程度、软硬件设备智慧化水平等。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陶冶高职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拥有美好幸福的求学生活,也能让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意义重大。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建设美丽校园和文明校园为主旋律,举办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创建文明宿舍、建设无烟校区、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打造平安校园等专项特色活动,致力于建设一个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不断提升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水平。

(二)显隐结合,挖掘精神内涵

“校园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文化的价值在于培养精神,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立德树人,精神的培养使两者具有天然的联结,而精神内涵的挖掘需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第一,显性教育明确精神定义。对高职院校近三十年的育人模式进行总结可知,显性教育仍然是教育的最有效方式。精神内涵的挖掘需要榜样的示范,而显性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精神的定义与价值,认识到拥有精神的重要性。第二,隐性教育增强精神理解。除课堂教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来挖掘精神内涵。邯郸科技职业学院依托邯郸市人文社会环境,创新性地将“和”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之中,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体育课程传授和谐精神。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将太极拳列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在学生感受太极拳力的走向时讲授万物和谐的内涵,理解人—社会—自然间动态平衡的机制。

显性教育构建精神概念,隐性教育丰富精神内涵,显隐性课程的结合能够助力精神内涵的挖掘与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多的本土、校本案例资源。

(三)软硬兼施,均衡环境建设

针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硬环境失衡的问题,保证建设优势,弥补建设不足是均衡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院校在做好“硬功夫”的同时增强“软实力”。[6]首先,充分发挥硬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硬环境的提升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对外宣传,高职院校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当进一步保持与增强硬环境的优势,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景观。邯郸科技职业学院配备有完善、高质的校园硬环境,划分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教学区以智能化为特点,为学生营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助力学生审问、明辨学风的养成;实训区引入大量实训器械,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笃行含义。学院还设置了设施完备的活动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硬环境的建设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物质依托,让思政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室走向校园。其次,将建设重点放在软环境上。软环境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但作为校园文化的骨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制定软环境建设方案,调动协调一切资源打造具有一贯性的软环境。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将软环境建设的重点放在网络上,不仅建有学院官网和智慧校园,还建立了一系列学院相关公众号,能够将学院发生的大事要事进行及时宣传,塑造学院整体形象。同时还接受学生投稿,鼓励学生通过自身视角去观察、体悟学院。在上下两方面的努力中,邯郸科技职业学院的形象从二维走进三维,变得更为丰满、生动。

软硬环境的提升为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为思政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与体验项目,满足了体验式、沉浸式思政教育的需求,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结语

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邯郸科技职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明确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并将校训贯彻到每个师生的学习生活中去,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精神。通过近两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随着学生成长环境和人文诉求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