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背景下德育的探索
——以开展体育文化社团为例
2022-01-01厉鹏
厉 鹏
(广西桂林农业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6)
1 背景介绍
教育部于2019年10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中相关专业有多门必修课程,其中,体育与健康是体现新精神、新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课程之一。我国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一直弘扬中华民族遵守规矩、文明讲理、拼搏进取、吃苦耐劳、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等良好的传统民族品德。学校体育对于德育的作用是全面的,德育依托体育建设是十分有必要且切实可行的。
2 中职学校德育现状
2.1 学生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源大部分是初升高考试下的淘汰者,且极大部分人员来自边远地区、农村等基础素质教育、家庭教育、父母关怀缺失的家庭。造成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变得现实和功利,对于学习没有正确的认知无心在校学习知识与技能,更加趋向于外出打工就业挣钱;道德认知与道德责任脱节,父母没有给予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在互联网普下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形成了一种以能当上网络明星、主播、红人,好吃懒做,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思想;人际交往与消费观念异常;受网络影响刺激沉迷于网络游戏性格变得孤僻、易怒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总是倾向于用非正常手段解决,消费无度且为了获得金钱能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2.2 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德育活动的组织方,在整个德育活动中起绝对的主导者作用。观察中等学校的德育工作可以发现在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工作上的误区,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与德育内容缺乏特色:多数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都是以班主任学习文件精神再由班主任传达学生的形式开展进行,文件精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总结性,教师宣传讲解无特色实质内容与活动难以与学生的实际内在需求所相联系落实到生活实处,学校德育教育宣传总体目标是美好的如“通过学习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但是对学生道德的完善形成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观念也存在着思想误区,学生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教师德育方法和途径单一,学校和教师重技能、轻人文,学校德育没有相关经费保障,许多精神文化内涵建设活动无法有序开展。
3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形式
3.1 学习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课程进行文化课程的德育教育工作。课程内容偏向于宏观,整体概括,且因为学生对于纯文化理论性课堂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很实际的内容学习积极性难以提起兴趣,加之本身学习效率低下、课堂学习质量偏低。理论性知识并无实质依托,课程大部分流于纸面学习分数评价。
3.2 生活管理方面
多数学校设立专门管理学生工作事务的相关科室与团委办公室共同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科室主要履行的工作职能是对学生违纪违规的纪律处分,德育教育方式更多形式为纠正错误、思想教育、事后惩戒,对于德育工作被动管理占主导地位,且局限于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思想学校行政制度等级制所在,德育管理行政教师难以与学生平等交流、以对等的身份地位进行德育教育,团委主要管理学生会、学生团员工作,学生会组织在中等职业学校人员稀少,流动性大与入团成为团员相同功利性目的强,因为所处环境因素,书本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相冲突学生更多的是选择趋利避害,德育建设工作更是难以开展。
4 建设体育文化社团开展德育工作
4.1 明确学生内涵精神文化需求
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在16-18岁阶段,本阶段年龄学生具有自身特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他们来自乡村、偏远地区、特殊教育家庭、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生活习惯不良,没有学习动力不足,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要全面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中职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做事,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是要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从根本的行为习惯上开始做出改变如:养成自觉打扫教室宿舍个人卫生的健康习惯;遇到老师、长辈、学长主动问好、文明礼貌用语的说话习惯;在集体有团结精神、与他人能友好相处、不怕吃苦勇于承担重任等做人的良好品德。
4.2 建立体育社团辅助德育教育
体育社团是基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建立起来的学校性的群体组织。作为学生自愿加入的群体组织对于社团认同感和归属感比较强烈,体育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并在实践当中运用时所体现的团结、勇敢、互相帮助、友谊、沟通交流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改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特别是在具有表演性质的团体性体育文化社团开展活动更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我认可社团时对社团文化也是必然接受的。
4.3 社团活动课程融入学校德育
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课程进展依托于指导老师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贯彻学校德育要求穿插德育内容在实践中最大程度改变学生思想道德,以舞狮运动社团为例:在教学套路动作时狮头、狮尾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动作练习是枯燥的更是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台上表演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扎实打好实践技术动作基本功,在学生主动学习中能够理解明白舞狮文化运动所体现蕴含的优良品德进而达到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要求。
4.4 以社团为依托建设德育教育
重视社团活动重视学生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策略,社团活动的集体特性,丰富社团活动的开展,通过以日常社团内部活动的德育文化熏陶为基础,依托学校管理层面举行大型文艺宣传、比赛、重大活动,登台表演面向全校师生以实践展示的形式以社团为媒介宣传学校德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示范,带动学校德育。
5 社团德育渗透内涵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5.1 保障社团资金设备
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德育建设资金先行,社团开展购买设备器材、开展活动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对于社团成员在为社团建设付出为社团取得荣誉也要能有一定物质奖励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以达到最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促成良性循环。
5.2 社团德育建设有量化评价体系
完善社团的考核制度,定期对社团进行评估,已落实为目的设定指标,负责社团的成员应做到全面落实综合客观的维护社团的正常运行与良好发展,使学生在社团中能够有所学、所感、所得。同时,社团成员也要进行评估,从而考察其是否在社团中发挥积极作用。社团管理部门定期对社团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对学生变化表现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的多种形式了解对比在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社团德育文化教育做进一步的调整,确保社团德育在学校的德育理念指导下依据评价体系的保障有序开展。
5.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指导教师在学生社团德育渗透教育方面起着核心的引导地位。在指导社团活动时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明确学生是社团活动主体,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学习,更指导学生如何去做事做人。学校应充分调动指导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6 结语
德育教育校园体育社团与德育的融合,利用校园体育社团的优势与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德育意识,配合融入德育的有效方法策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社团德育工作离不开学校管理层面的支持,学校对社团活动工作德育教育严格把关,在社团建设、管理、发展中充分体现学校德育理念,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并在自身体现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