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人民币对《中央银行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2022-01-01李丹
李 丹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离我们渐行渐近,2020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苏州和成都等城市进行了数字人民币的内部封闭测试,2021年2月之后陆续在成都和苏州以红包形式向部分市民赠送了数字人民币,并推动美团、滴滴等电商平台启动以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服务的相关业务活动,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将会完全或基本完全取代纸质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教育要与时俱进,到目前为止,《中央银行学》以纸质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为背景来讲授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各项业务活动,虽然数字货币刚崭露头角,但是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使《中央银行学》的内容更加符合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我国关于数字人民币的研究还是比较早的,如姚前,国世平、杨帆、陈燕红等对数字人民币的可行性、设计路线、运营模式、社会效果等进行了分析;2021年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标志着我国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试根据相关研究以及《白皮书》的内容,对《中央银行学》中的新内容进行初步的总结,并对该部分内容的授课方式进行一个探讨。
1 数字人民币带来的《中央银行学》内容的新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制度逐渐转变为以纸质货币为代表的信用货币制度,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中央银行产生、发展并不断增强其在货币流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成为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中央银行学》的授课内容都是围绕这三大职能展开论述的。数字货币的出现也必然会对中央银行的职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数字货币与传统现金的关系。在传统对货币概念的表述上,货币是指现金加存款,现金是指由中央银行制造的并通过中央银行业务投放到流通中的纸质或金属货币。当数字货币出现之后,现金的概念将发生变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数字人民币的定义,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类的支付凭证,是数字化的法定货币,在货币统计口径上属于M0。因此,当我们介绍现金的定义时,要强调现金不仅包含传统有形的货币还包括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与存款的区别在于拥有者的不同,一般居民拥有的数字货币属于现金,当数字货币被存入商业银行后就构成了存款,商业银行拥有的数字货币叫做准备金。
另外,我们还必须强调数字货币有零售型和批发型两种类型。《白皮书》中也明确指出此次推出的数字人民币为零售型数字货币,是面向普通企业和个人推出的,用于日常消费或结算的数字货币。而世界上有些中央银行准备推出的是批发型数字货币,是面向金融机构推出的,主要用于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大额结算的数字货币。也可以这么理解,即在数字货币时代,中央银行可以选择发行小面额数字货币和大面额数字货币,小面额数字货币作为流通的媒介服务于商品市场,大面额数字货币只服务于金融市场,充当金融交易的媒介。
二是数字货币在发行和流通上的特点。传统的现金发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库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库进行对接,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库中保管着已经制造出来还未进入流通的纸质或金属货币即发行基金,它们通过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活动进入商业银行体系再通过商业银行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中央银行回笼货币时也是通过商业银行来收回流通中的货币。根据《白皮书》的介绍,我国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方式基本保持了实物货币的发行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发行库与存款金融机构的数字业务库进行对接,即采用了“双层运营模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于回收都是通过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完成的。数字人民币是以加密货币字符串形式存在的,可以存储在U盘等硬件里也可以通过下载APP来进行管理,数字人民币可以不需要网络、不需要通过任何的支付结算系统就可以进行交易。因此,这里需要强调数字货币支付与当前的手机支付是不同的,当前我国居民最常用的手机支付形式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银行账户间的转账结算,首先要在银行开户再授权相关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账号间的资金划拨,而数字货币不需要在银行开户,只需要有相应的软硬件就可以进行交易。不过,由于需要相应的硬件(带蓝牙功能的手机、电脑)以及专门的软件(下载数字人民币钱包)才可以进行交易,因此,从便利性上来讲不如实物货币,但是在便携性和安全性上又强于实物货币,毕竟从理论上来说两部手机就能搞定任何金额的交易,而数字货币可追溯性的特点(如数字人民币具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特点)也杜绝了假币产生的可能。
三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会发生变化。当前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主要是针对M2甚至是M3,M0即流通中的现金并不是主要目标,原因是随着非现金支付的普及,M0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越来越不明显,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2021年6月数据,我国M2是231.78万亿,M0是8.43万亿元,流通中的现金M0只占广义货币的3.6%;各种存款余额为223.35万亿元,国内信贷余额为257.61亿元,由此可见,调控银行的信贷意愿是当前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数字货币的推出,银行存款会发生流失,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那么M0在货币供应量中的比重将会上升,因此,货币政策的侧重点将从银行重新转移到居民,货币政策转导中利率的作用将显著提高。
2 授课方式的思考
笔者在过往的《中央银行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由于《中央银行学》这门课主要是面对大学三年级金融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从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单纯讲授的效果并不好,并且也不符合21世纪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在没有掌握基本概念或理论基础上的案例教学和讨论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到《中央银行学》中关于数字货币内容笔者认为,首先,可以用数据来说明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可以降低人民币的制造、发行成本,基于多重加密技术产生的数字人民币使制造假币几乎成为不可能,数字人民币的可追溯性可以提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力度,而匿名性又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其次,应采用讲授加案例的方式讲授现金与数字货币在概念上的异同,如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讲授传统人民币现金与数字人民币的区别,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的技术特点,以及与区块链技术的关系,如让某个学生以PPT的方式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区块链,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一次数字人民币支付的互动(比如在有互联网和无互联网情况下相互转1角钱的实验);还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数字人民币与其他国家数字货币的不同特点,从而使同学们对数字货币的基本概念和产生、流通的原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再次,可以围绕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狗狗币等当前流行的电子货币在货币的价值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上差异展开讨论,比如比特币的数量真的是固定的吗?比特币的价值由谁来决定?可否以比特币为一般等价物进行商品交换?等为题,采用事先分组采用证辩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当然,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获胜方的一些错误观点。最后,对于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应该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具体来说,可以在掌握当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和各目标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数字人民币推出后以上这些因素、环节会发生什么变化进行前瞻性讨论。但需要注意的是,毕竟央行数字货币是一个新事物,其将来能发展到什么地步,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将会造成什么样影响,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与讨论比特币等电子货币时不同,不要设对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应对之策。国家一直提倡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字货币的推出,正好为我们的授课提供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以上是笔者对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如何影响现金的概念、货币的流通和货币政策执行等主要内容的分析、总结。并对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在《中央银行学》的教学中加入数字货币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思考,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但随着数字人民币以及其他国家数字货币的普及,数字央行的时代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