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之探索

2022-01-01朱磊磊黄建明李京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方法

朱磊磊 黄建明 李京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 北京 100070)

1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必要性

1.1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1]。

广大人民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在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抓住课程建设与课堂教育管理的主战场与主渠道,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要素,构建育人体系,完善育人机制,实现专业课程的学科育人功能。

1.2 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的天然要求

纵观古今,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立德树人。如果“教”的是知识与能力,那么“育”的则是学生的品质、是家国情怀、是优良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传承先贤圣人的教育理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应只局限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应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 统计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

2.1 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中心、不断改进建设内容与实践方法,持续优化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一定要坚决防止生搬硬套贴标签与牵强附会两张皮;思政元素应与专业课应有机融合,如盐入汤。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把握住课程思政建设大方向的前提下,要结合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2 统计学课程思政元素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与解读的一门学问,是数据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统计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可追溯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在19世纪以前,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用于城邦政情与政治算术。19世纪末,基于农业、工业、医学以及其他领域问题的解决,现代统计学得以蓬勃发展,统计学家们提出了探索影响因素、分类以及预测等多种统计模型。现代统计学的出现不但撼动了当时的大众哲学观—决定论,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且对各个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20世纪末,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开始使用统计模型。工业、商业、管理、生物、医药以及农业等各个领域都得益于统计学理论方法的创新而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到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得以记录与保存,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又给统计学方法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出发,结合统计学概念、原理与方法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1)可在统计教学的汤中加入“哲学与历史”的盐。通过加入哲学与历史元素,不但可以增加统计学的趣味性,更拓宽了学生的哲学历史视野与知识。从统计学的知识点、原理与方法的历史发展切入,可以当学生看到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应用场景,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实现知识学习的螺旋上升过程,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实验设计的具体内容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述统计学家费希尔如何通过一位女士声称可以判断出一杯茶中加茶与加奶的顺序得到启发而提出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让学生看到知识点的起源、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从直觉上理解复杂的原理与公式。

(2)可在统计教学的汤中加入“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的盐。众所周知,数学学习是学生形成科学思想方法、提升思维方式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定理的证明与原理的推导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讲解区间估计的推导过程、线性回归系数的推导过程等。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建模与解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与辩证性思维。统计学的课后习题往往侧重于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小的项目,比如让学生分析参加社团或者学生会工作是否会影响学习成绩,让学生遍历从数据收集到解读的全过程,让他们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对实时数据分析结论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新闻报道或者文章,很多报道或者文章得到的结论似乎都是合理的,但仔细看来都是基于不具代表性的样本分析得到的结论。在讲解抽样方法时,我们可以加入这个思政元素,让学生讨论,发现问题所在,提高他们“视思明,听思聪”不为谣言所惑的辨识能力。通过对世界以及国家级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

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来做一个小型的报告,“大国数据”是统计课报告的一个具有特色的课题。学生通过对我国方方面面数据的收集与展示,看到国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将责任与家国情怀悄然深种。

(3)可在统计教学的汤中加入“中国传统智慧”的盐。虽然统计学中的大部分概念、方法与原理都起源于西方,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智慧中到处可见。比如在样本量确定的情况下,参数估计的可靠性与精度的关系、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之间的关系、模型的可靠性与精度之间的关系等等都体现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在阐述上述专业知识时加入这个思政元素,学生便可轻易掌握其关系,还可在体会到人生选择的学问。

(4)可在统计教学的汤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在学术研究上保持诚实守信,加强自我师德师风建设,做好言传与身教统一,且身教必须大于言传,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专业服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比如,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耳清风明的课堂学习环境;对作业论文的抄袭行为给予惩罚;教导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和诚实守信的态度,培养其“言思忠,事思敬”的品格,让学生在平时学习工作地耳濡目染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 统计学课程思政实践要点

首先,宜客随主便,忌喧宾夺主。“主”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的教与学,“宾”是思政元素。加入思政元素的目的是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品质,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还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习。一定要保持统计专业知识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思政元素应恰当使用,否则专业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而且课程容易沦为“水课”。其次,宜点到为止,忌长篇大论。“点到为止”是教学的艺术,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动学生自我探索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的惊喜与学习的快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2]。特别是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先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思考,然后对解决方法点到为止,再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往往比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讲到底效果更好。最后,宜突出重点,忌面面俱到。课程思政不是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做,把最合适的思政元素应用到最重要的知识点与场合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结语

在2017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作为统计学教师,我们的“一段渠”与“责任田”就是统计学课程以及教学;充分挖掘统计学的育人特点、方法与模式,发挥其学科德育功能,与其他课程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补充,最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方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