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云计算下的网络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2-01-01刘国秀
刘国秀 田 锦 陈 健
(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9)
0 引言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也是实现国家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2]。因此在网络类课程授课时,需要将课堂授课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是大势所趋。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3]。随着移动计算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云计算教育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为推动“网络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移动云计算技术有利于快速获取和传播知识,为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充分利用移动云计算的优势,促进云计算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构建“移动云计算+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并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建设有特色的云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对于优化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1 网络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目前高校网络类课程教师本身理工科出身,在授课过程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容易忽略人文精神的宣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即使会增加一些思政元素,也是简单的“网络类课程”加“思政”。然而,“思政”与“网络类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
对于高校而言,要建设多元化的思政队伍和“大思政”课程体系,专业类授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递思政教育,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效结合[4],网络类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如下:
1.1 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
网络类课程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要清楚自己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因此,授课教师首先要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方向,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其次要提升自身的品德、学识、修养、眼界,成为学生尊敬与喜爱的教师。
1.2 挖掘网络类课程的思政元素
在学生的心中播种人文精神的种子是网络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让学生从正确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角度来关注所学知识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合理运用。网络类课程存在丰富的思政元素:(1)工匠精神。提倡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编程等知识时,能够精益求精,不忘初心,保持砥砺奋进的积极心态。(2)运用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在学习网络类理论知识时,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先将知识点进行分解,依次吃透,再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给出具体的方案时,能够以具体环境为依据进行分析,通过抽象可以给出可用的解决方案。(3)能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道德品质、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价值取向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要本着一颗诚实的心,尊重知识,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本着正确的价值观为科技振兴而努力。(4)树立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意识。在学习网络协议、路由与交换技术时,能够认识到交换机芯片技术和协议标准的制定对于国家网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而树立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意识。
2 移动云计算与网络类课程思政的融合
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刻把握新媒体或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的传播渠道和媒体趋势,并对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5]。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这些文件和政策都能够知道国家和政府是非常重视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并且鼓励学校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技术开展“课程思政”[6]。移动互联的运用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产生了移动云计算,5G网络的出现也为移动云计算提供了有利条件,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在全世界的普及,为人们享受移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创造了可能性。构建一种新的基于移动云计算理念的网络化课程学习模式,以加强对新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环境的教育能力的深入挖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7]。
在移动云计算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接入云端访问云中的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随着移动云计算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自己的学习资源逐步迁移到云端,便于教师和学生共享学习资源,这对课程思政的移动学习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移动云计算对网络类课程思政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着两大阵地分别是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它们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课时的限制,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而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可以更丰富,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主要以互动为主。而网络思政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将“课程思政”学习资源迁移到云端,是要以“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为依据对思政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学生的网络参与度,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已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8]。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且能够激发其积极主动性,云端的思政学习资源应具备系统化、多样化的特点。而课堂上的“课程思政”教育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课堂空间和网络空间两个维度实施“课程思政”,要协调好两个空间的教育内容,从而对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2 网络类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
2.2.1 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进行建设
网络类课程思政建设应植根于专业知识,体现网络类课程的特色。因此,可将网络组成、网络协议、路由与交换、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编程、网络安全及软件定义网络等,作为网络类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特色。如在讲授网络组成、网络协议时,要让学生理解网络世情、国情、透视历史、现实和未来,激励学生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讲授路由与交换时,以华为为例,让学生明白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讲授网络安全时,学生能够意识到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并按照法律规范使用网络。除此以外,还要引入新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新技术和本专业的联系。
2.2.2 集体建设共享多样化的资源库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是隐性思政教育,从思政理论的角度具有极高的普适性,适用于网络类各科教师。因此利用移动云计算构建一个专业课思政渗透的云共享资源平台,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学习资源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分享专业课思政教育微课视频、图片、围绕专业内热点事件传播榜样人物或代表精神等;学生也可以将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动漫、微电影等上传到云端的资源库。通过学生对这些课程思政资源的体验和评价,教师不断的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库。
3 云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平台的设计
从用户需要服务的角度考虑,结合移动云计算,构建了一个云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3.1 用户访问层
用户访问层是云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平台的入口,授权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接口登录,共享平台提供的服务。平台中的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种角色,学生用户可以访问平台里的各种学习资源,针对授权的学习资源可以增加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共享给其他用户。教师用户,可以访问系统里的学习资源,并根据自己授权的课程,管理和维护自己的课程资源。管理员则维护整个系统。
3.2 移动云服务层
移动云服务层主要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包括课程资源、课程思政资源、案例库、答疑互动和虚拟学习社区/讨论区等应用服务。
课程资源:由授权的课程教师负责管理和维护,授权教师可以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课程资源等操作,未授权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访问这些资源。
课程思政资源:由网络类各科教师共同建设,教师将含有思政元素的视频、图片、动漫、微电影等存储到平台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存储进去,但是学生上传的内容需要负责的教师进行审核。
案例库:教师可以将自己设计好的和某门课程相结合的思政案例存储到案例中,供学生和其他教师学习,学生和其他教师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进行修改。
答疑互动:针对课堂上未理解的知识及课程思政内容,可以提出疑问,教师能够动态的进行回复,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虚拟学习社区/讨论区: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它是学习者进行学术讨论、课程思政讨论和交流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的话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
4 结束语
“移动云计算+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课堂、网络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政资源的建设中要体现课程和专业特色,建设具有专业教育、爱国教育、法治教育、社会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具有丰富、多样化、多种互动式学习方式的云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开放、动态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