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
2022-01-01摘自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管理科学学报2021年第8期作者井润田贾良定张玉利
摘自《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及其关键科学问题》,《管理科学学报》2021年第8期,作者:井润田 贾良定 张玉利
“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是指研究者辨识中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要素,如关系、辩证思维、市场转型等,并将这些元素应用到中国管理与组织的情境化研究中,进而更加深入地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行为和管理现象。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为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有助于贡献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理论,并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组织演进、管理制度变迁及基础理论。中国企业的组织形态随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演进,各类企业的管理制度也不断变迁。中国各时期的文化、制度和技术使得企业组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相关企业管理制度有着可循的变迁特征和演化规律。首先,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导向和国家制度有不同特征,对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在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看,政府一直都在影响市场,并与市场共同影响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不同时期的市场-政府结构对企业组织形态和治理方式等重要管理制度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三,不同时期的技术特征也为中国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设计奠定了基础,与文化导向和国家制度结构共同影响了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特征。
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理论。作为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行为的典型特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股权政策(如混合所有制)等各种“看得见的手”强势调控经济,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企业决策和行为,如创新行为、创业行为、并购行为、投资行为等等。政府通过各类政策手段既可能驱动创新投入也可能抑制创新活力;既可能激发创业动力也可能抑制创业精神;既可能驱动国际国内并购也可能加速企业的死亡。为此,需要从政府最有效的“看得见的手”出发,分析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同时对微观组织的创新、创业、战略的作用机制,比较国际和国内两种力量之间的差异性及其对微观组织发展的正向和负向作用。
不同所有制企业及其产权多元化演化与企业管理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写入宪法。在此过程中,各种所有制企业蓬勃发展,通过改革和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已有理论的中国特色企业发展道路;不同所有制产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也走过了与西方现代企业及其制度体系有所不同的演化路径。中国企业这些实践探索中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客观规律、动力机制、外部条件等都有待于通过科学研究予以阐发、揭示和发现。
中国情境和文化要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机制。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的模式及其有效性,社会制度是企业生存发展及运营管理的基础规范,而思想文化则是企业家和各级管理人员决策行为的底层架构。中国社会情境和思想文化要素,既有人类社会组织行为的普遍性,又有社会制度变革与文化思想演化的特殊性.这些社会情境因素和思想文化要素,决定了中国企业家的根本动力,影响了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在中国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管理思想及相应的制度设计,代表了深层次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导向,呈现出此消彼长、动态平衡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