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下的第二课堂建设思考

2022-01-0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刘靖萱

区域治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刘靖萱

第二课堂围绕育人开展,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课外学习水平,让学生在接受第一课堂的教育以外,能够进行更多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在高校之中,第二课堂一般包括社会实践、党的教育、素质拓展、创新创业、学生干部、学术活动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建设第二课堂,实现高校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积极探索,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创新第二课堂教育模式,把握其发展深度,与第一课堂进行紧密连接,推动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高校第二课堂在育人活动中所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实践成效低于预期

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教学形式多样,十分灵活。高校要要有效评估第二课堂,保证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现在高校普遍沿用课前规范,课时监督,课后评价的教学策略[1]。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之中,教学成效不够明显,仍旧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第二课堂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参与的学生人数多,活动周期短,导致高校的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无法全面的掌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也就无法保证其动态管理;其次,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学生们很少参加评价教育活动,实名制是阻碍学生评价的最大原因,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良性沟通,交流互动的频率较低,教学反馈市场被忽视等原因,也严重阻碍第二课堂的健康发展;最后,大部分的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都会将组织任务交给校团委,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教育指导,导致第二课堂教育与第一课堂专业衔接不紧密,活动内涵不足。[2]

(二)课程项目和学生需求不符

在高校教育体系之中,学生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高校任何课程的设置,都需要考虑学生这一要素。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之中,高校构建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往往注重于品牌化和多元化,却对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造成忽视,没有制定系统化的课程理念[3]。想要保证第二课堂的多元化的发展,大部分高校都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知识与内容,实现教育的多样性。但是在设置第二课堂内容时,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重要发展理念。对于学生的诉求与兴趣爱好充耳不闻,没有充分的利用学生组织、学校资源、学校平台等渠道进行有效开发,最终的课程项目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欢[4]。在高校之中,第一课堂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夯实的知识理论体系,第二课堂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作用不同,却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培养优秀人才,实现育人功能,需要相辅相成,发挥最大价值。高校注重品牌化打造,在设置第二课堂的过程之中,参考学科优势、地域特征、办学特色,调动各项资源,力求打造出辐射力度大、影响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质课程[5]。以此来保证第二课堂的教育水平,发挥品牌影响力,起到示范作用。在建设第二课堂的过程之中,高校不能够直接把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到第二课堂中来。这样第二课堂就会成为第一课堂的补习班、培训班,完全丧失第二课堂的重要育人属性,造成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

(三)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

第二课堂的授课模式灵活,教学内容多样,使得其考评体系建立更加复杂,教学评估不够全面。一部分高校借助质量检测评估体系的大数据,进行内容反馈[6]。这种方式,能够更为全面掌握教育情况,了解教学评价,进一步调整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然而从客观角度来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无法进行有效监控,更不能准确测量教学成效。所以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都缺乏科学性,教学效果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下的第二课堂建设思考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必须要站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积极建设第二课堂,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构建健全的育人体系,创新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高校当前的育人困境,调整教育模式,推动第二课堂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目的。

(一)建立4+1教育模式

第二课堂的教学不能够完全脱离第一课堂,要参考后者的工作模式和育人多体系,结合学科特征和办学特色,设计教育内容、运行模式、评价体系、项目供给,建立4+1教育模式[7]。将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进行紧密联系,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的规范性、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让大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能够满足自身多元化的学习诉求,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育成效。在“三全育人”的引导下,推动高校研、教、团等各个部门的有效合作,构建健全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各项诉求,调动高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充分利用高校多项资源,构建多元化的选课菜单。借助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的监控与反馈,直观反映和记录第二课堂的实际情况,便于进一步的优化教育模式,促进第二课堂的健康发展。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理念

明确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提升全校师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第二课堂要在授课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们深入实践,深刻总结,打造精品课程和示范课程。建设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建设第二课堂时,要有效渗透第一课堂,实现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利用学分转换制,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进行紧密联系,完善高校的育人体系,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积极构建第二课堂教学队伍,实现数据化、学分化和课程化。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以学分的形式,肯定第二课堂教学,让第二课堂始终贯穿大学生涯,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创立成熟的工作队伍,推进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构建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

(三)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平台

全面调动高校的各项教育资源,以高校的人文素养平台和国家级实验平台为基础,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验中心,保证其教学、教育、实训、实践等多重功能。根据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育标准,设置科学的教学计划,保证课程大纲的有效性。以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文艺体育、志愿公益、实践实习、技能培训、社会工作为主体,全面建设第二课堂,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带领高校学生深入实践,践行理论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扩大高校的育人资源,与当地的企业、政府建立紧密联系,成立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丰富的教育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增强第二课堂的教学范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在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下,实现全面成长。

(四)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评价体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得到广泛运用,在各个行业之中备受推崇,教育事业也不例外。高校要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构建第二课堂信息管理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发布信息、建设教学模块、监控教学过程、查看教学评价,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建立大数据研究中心,借助大数据,进一步评估高校大学生的行为趋势、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和调整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从学分、评价、记录等方面评价学生。借助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记录评价、学分评价、综合评价等方式,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将第一、第二课堂进行紧密联系,通过学分转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逐渐重视第二课堂。在参与的过程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在高校教育体系之中,第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下,建设第二课堂,已经取得不错成效。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及时找出自身不足,不断完善和调整第二课堂的实施策略,保证第二课堂的有序开展。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提升第二课堂的育人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优秀人才,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01—02合刊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