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国标视域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研究
——以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为例
2022-01-01李文江贺佳
李文江,贺佳
1.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公安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系;2.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一、前言
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截至2020年4月底,中国的网民达到9.4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7%。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大量的网络空间灰色地带,各种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网络安全的不稳定状态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1]。项目组从服务公安工作大局的高度、培养一流公安人才的需要、创建一流公安院校的视野认识其内涵,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聚焦短板弱项,从不同方面集中发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务实的工作、更加扎实的行动推进项目进行。一方面,项目组持续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学科体系、网安专业体系、网安教材体系及学生管理体系之中,并积极投身于全景式育人国家级精品项目中,不断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思政点。另一方面,项目组力求做到一是在强化党建引领上持续发力,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将党建元素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元素作为思政点融入树型知识结构图中。二是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师能力意识,即推动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项目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三是在强化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上发力,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全景式育人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四是在挖掘思政资源上持续发力,把思政资源的育人效果同人民警察训词精神要求相结合,把公安工作的新举措、新要求转化为课程育人的新思政点,为网安人才培养提供思政新要素,为全省公安机关提供理论新支撑,为公安工作提供实践新标准。五是要在专业课树型知识结构图中研发更多思政知识点,研究打造独有的网安专业,切实提升学警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实现立体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六是要在推进课程体系特色化上发力,依托树型知识结构课程衔接体系,加强思政课与专业系部的工作衔接,紧紧抓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的思政点,树立协同育人的观念。
二、《公安国标》背景下,思政课程建设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2018年1月30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是规范我国高等教育标准的风向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布的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辐射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2]。其中涉及到公安学类专业、公安技术类专业两个。《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公安国标”)作为教育部、公安部联手制订的第一套公安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成为今后全国公安类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引与依据[3]。
警官学院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到党委工作的总体布局中,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在工作格局、师资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不断推进学院全景式课程育人建设,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气象。6个班子成员走进思政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亲切交流,启发学生听有所益、听有所悟、听有所思,为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学院不断打造红专结合、兼具公安特色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学院配备9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师生比高达1:115,远远高于全国同类高校水平。一年间,12人次思政课教师参加全国全省相关培训,业务水平普遍提升,受到各方好评肯定,8人次学管队长积极投身参与思修实训课程。邀请优秀毕业生徐中阳、苗守伟返校,结合切身工作经历、体会,开展10次课堂教学;聘请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公安部特聘专家、85岁的崔道植老师开展“践行人民警察职业精神”专题讲座;邀请二级英模牟清元为学生奉上一场“坚守初心,扎根三尺岗台,忠诚履职,点亮仅会容光的先进事迹报告”。学院以改革教学为引领,创新课程体系,通过翻转课堂增强思政课的活力和吸引力,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实训,结合课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增强了思政课的趣味性和感召力。特别是警官院已构建独特的思政课教学体系—课前5分钟学理论,以此为重要载体总结经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院思政课教师指导的作品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和“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比赛中崭露头角,荣获优秀奖。打破“孤岛”效应,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拓展思政课育人新领域,基本实现了思政学习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取得了由单一思政课程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化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协调前行的良好效果。依托国家级教学成果树型知识结构课程衔接体系,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安专业教育相对隔绝的“孤岛效应”深度挖掘各专业课中的思政知识点,截至2020年3月底,学院已在96门专业课中植入了1272个思政知识点,学院教师深深体会到“思政”与“课程”的真谛,切实构建起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的大思政育人体系。真正实现了将立德树人贯彻到全院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并由学历教育向民警培训乃至服务公安中心工作延伸。
三、网络安全治理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实现
“标准为先、使用为要”。教育部决心和力度很大,为推动“公安国标”的应用,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的作用。[4]课题组呼吁,公安院校应该走在各高校国标改革前面,率先制定贴近实战、研究修订公安学类和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公安院校特有的“公安三个一流”,即“一流公安本科、一流公安专业、一流警用人才”。
课题组认为我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实战型警用人才为宗旨,培育依托黑土特色的网安专业,为龙江基层公安领域培养一专多能、综合实力较强的应用型警用人才。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为:
(1)政治可靠、不忘初心、作风优良、身心健康、专业过硬;
(2)掌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的基础能力[5]。
(3)能够熟练运用公安网及各种办公、办案平台;制作常用公文及公安法律文书;监督、检查、指导互联网单位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指导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搜集、报送及处置;互联网情报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落地查证及编报;互联网舆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编报及引导控制;依法查处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使用武器、警械的技能及其他警务技能。
为适应“公安国标”,我院目前依托法律基础,已经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建议教师根据生源特点,自编适应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网络犯罪与执法专业的创新型、应用型公安教材。课题组建议按照新“公安国标”编写案例形式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其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各科新编教材必须依托我院2010年开始研发的树型知识结构体系,确保贴近实战、避免拖沓冗长。再次,公安民警执法必须规范化,因此各主干教材的内容不能与法律相脱节,课题组建议将《刑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充实到新编教材中去,将忠诚、养成教育、人民警察誓词载入教材当中。为了配合我院教、学、练、战一体化,课题组认为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多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训课程,为学生模拟环境,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攻防实战演习。因此,应增加投入进行实验室建设,增加在实验室学习的时间。
四、结束语
通过课堂教学、课程思政、实训、课后法律兴趣小组、普法微课制作小组、网络空间安全兴趣小组、网鼎杯等方式培养学历教育学生和在职警察学生,使其听党指挥,形成网络空间和信息安全的法治思维。课题组坚信在全国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公安院校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必能在新“公安国标”的标准下,与国际相关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接轨,培养更多网络安全治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