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中展现人大担当作为
2022-01-01威海市人大常委会
文/威海市人大常委会
“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提出的殷切嘱托,为威海城市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威海市人大常委会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聚焦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积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人大依法履职全过程,在推动精致城市建设中写下生动的“威海篇章”。
一、注重提升城市风貌,彰显精致城市建设特色
城市风貌体现着城市风格、传承着城市记忆,让城市有个性、显品位、更具辨识度。威海依山傍海、自然风光秀丽,同时拥有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等享誉中外的人文古迹,这既是威海的金名片,更是宝贵财富。但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风貌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护工作缺少统一的制度规定,破坏行为屡禁不止,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群众反映强烈。
为此,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通过在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立规矩、划红线,有效促进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特色化发展。比如,对“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在环翠楼、高角山、塔山构成的三角区域内高度不得超过六十米”等关注度高、敏感性强的单项条款,组织专家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企业及基层代表,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找到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为法规实施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法规施行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只在环翠楼、高角山、塔山构成的三角区域外建设高楼,没有人敢触碰法规红线。此外,威海市政府据此编制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和保护名录,精心做好特色街区、景观照明、街道界面等要素设计,建成韩乐坊、生肖街等新地标,使城市风貌焕然一新、品质不断提升,显山、露水、透海的山海景观特色更加凸显。
为从立法层面更好引领推动精致城市建设,威海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的期待,坚持“大块头”与“小快灵”立法有机结合,以“小切口”彰显地方特色,制定精致城市建设、山体保护等一批有特色、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赢得人民群众广泛好评。积极推进开门立法,努力使地方立法成为增进百姓福祉和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特别是在法规调研起草过程中,重点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协调会商和立法专家专业优势三大作用,常态化推行立法项目专家会诊制,使立法工作更加接地气、贴民情、聚民智,为精致城市建设擦亮民主底色。
二、守护碧水蓝天净土,擦亮精致城市建设底色
良好生态是威海的最大优势,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精致城市的最美底色。威海成为全国首个市级及所辖县级市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市域全覆盖。
近年来,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立法引领发展、以监督检验完善法规,聚焦市委关注、社会关心的生态环保重点问题,创新运用“立法+监督”手段,通过将环保世纪行活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与立法后评估等工作有效融合、有机衔接,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突出问题。比如,海岸带不仅是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群众亲海的重要生态空间。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的行为日益突出,个别海岸带区域被盲目开发利用,出现自然岸线资源缩减、海岸景观和生态功能遭到破坏、公众亲海空间严重不足等问题。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应运而生。施行两年后,常委会及时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有效提升了海岸带科学管理和资源有序利用水平。
对于威海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先后投入几十亿元,对海岸带“伤疤”“死角”进行整治,仅东部滨海新城就修复受损岸线30多公里,修复湿地、植被防护带2500亩,拆除养殖大棚、池塘1700多亩,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由不到40%提升到50.8%,真正做到了“还海还岸还景于民”,让千里海岸线成为一幅名副其实的“山水画”。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发展视察调研中,常委会提出“加快建设北部山区快速通道,打造山海景观旅游公路”等建议,成为推动发展的“金点子”。目前,在“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城市形象的基础之上,建成了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串联起近千公里海岸线和山景线,覆盖全市90%以上的文旅资源,成为威海文旅产业的“金名片”、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2021年马蜂窝APP旅游大数据显示,威海自驾游目的地热度排名全国第二;在携程网《2022年暑期租车自驾报告》中,威海入选全国十大热门自驾目的地榜单,成为东部地区唯一入选城市。
三、办好民生“关键小事”,提升精致城市建设温度
建设精致城市的重要标尺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工作中,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从停车管理、养老服务保障等“关键小事”入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琐事、烦心事,努力提升城市温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愈发凸显,一度成为制约精致城市建设的“老大难”。2020年,在人大代表提出“加强停车管理”的立法建议后,威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其纳入立法计划,着手调研论证,并于2021年出台《威海市停车管理和服务条例》,将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具体条款中,使立法工作更加接地气、贴民情、顺民意。法规出台后,该市政府推出很多惠民便民配套措施,100多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开放,20多个新改建停车场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新增停车位1.1万多个、向社会开放车位7200多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养老服务是全社会关心关注的热点。威海作为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养老服务问题备受关注。为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在制定《威海市居民养老服务保障条例》的基础上,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项调研和执法检查,对居民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打造虚拟养老院等针对性建议。依托威海智慧居家养老平台,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把养老机构内专业的服务模式和标准,引入到社区家庭,让老年人在家挑选和享受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养老服务,目前这种养老模式已成为威海养老服务的特色品牌,并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典型案例。
围绕出行难、如厕难、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少、老旧小区环境差等群众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威海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督促政府实施了一批惠民利民工程,先后打通疏通断头路、瓶颈路20多条,新建改造城市公厕80多座,建设口袋公园、城市书房250多处,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90多个,实现农村幸福食堂村村有、全覆盖,在全省连续14年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有12年位居全省第一、两年位居第二,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