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路径探究

2022-01-01张伟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风立德导师

张伟伟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43)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迫在眉睫。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而学风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优良的学风建设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高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立德树人与学风建设的当代意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高度上赋予了“立德树人”崭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作为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讲到,“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反复强调,明确指出了教育使命和人才培养方向,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发展中“立德树人”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路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行为,高校学风建设实际上是一个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进行持续性控制与反馈、完善与调整的过程,会受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学生自身条件、学校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学风建设也被赋予了时代新解: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日常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端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应当凸显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建设优良学风的需求,遵循大学生学风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当代大学生与对社会实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中央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2 我国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立德树人视角

2.1 硕士研究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合理规划与进取精神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仅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就比去年增加18.9万人,在这种强势劲头下,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而在学硕士研究生中只有少数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规划、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都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主性差,对待学业态度懒散,缺乏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大量扩招使得入学门槛降低,导致研究生生源的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由于在研究生教育强调规模增长的同时,对于培养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措施跟进不足,导致硕士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缺乏,使得部分学生在应付学业之余,大部分时间都在迷茫、上网和无所事事中度过。

2.2 对待学术研究盲从,缺乏科学的学术精神

从毕业生人数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万人,2019届高校毕业生834万人,比去年还多14万,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获悉,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纯就业导向凸显,不少研究生把学历当做“敲门砖”,只求找一个好工作,没有把精力和时间放在科研和学术能力提升上。在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有的研究生急功近利,抄袭之风严重,有的研究生忙于交际应酬,对待学术研究拾人牙慧,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钻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2.3 忽视能力提升,开展研究的实际方法与技能欠缺

研究生阶段重在打牢基础知识,努力培养提升自己的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三种基本技能。其中,技术性技能涉及的是对专业知识和专门领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理论、方法、工具的熟练运用技能;人际性技能指的是在团队中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并促进大家团结协作的技能。概念性技能则指的是对所面临问题的一个整体的全局把握能力。许多研究生在专业技能上是出色的,但在人际技能、概念性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在学习工作中,很多研究生体现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分辨问题的洞察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学体制的变化,使得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因系列德育考核制度而参与各种活动,到研究生阶段则因相关制度不完善和引导不及时、不到位,从而产生只要完成导师布置的课题、写好文章,其它事情与己无关的心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还是主要聚焦在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展开,多数时间下的学术交流往往就限制在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或者同门范围之内,这对于研究生开展研究的技能提升都是有所局限性的。

3 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加强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的路径

3.1 促师德师风规律化

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导师是主导。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导师的言传身教。导师的思想道德、行为示范和学术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日常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导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和崇高。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内涵、标准和内容维度,以此为基准,从导师聘任、课程与教学、学位论文指导、评审与答辩、学术管理等环节对导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做出详细、具体的要求,建立常态化制度,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示范教育课程、专业培训活动促导师培训常态化,提升育人技能。同时,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成果分享、专项评比等活动,增强导师育人意识,提高导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理念,促进导师对研究生教学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实现教书育人与德育工作发展的良性循环。

3.2 课程思政科学化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研究生教育效果,首先需要重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高校应立足于学校办学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对于课程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教学设计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积极组织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一纸教案设计、优秀示范课堂等活动,开展思政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让研究生导师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之中;再次要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制与机制,将人才培养效果做为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中落实,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在查课中把教师是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作为检查内容。严格执行学生教学评价制度,在学生评教问卷中,设计增加立德树人等思政问题。

3.3 “三全育人”精准化

在新时代教育模式下,“三全育人”理念越来越彰显出其既是高校保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引领培育价值观念的重要路径,有效实施“三全育人”精准化,对于推进学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一是坚持目标精准。以育人目标为导向,抓好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学生主体队伍,系统协调家校互动,挖掘利用社会资源,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整合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构建由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三位一体”立体化学风建设体系,实现学风建设的全员参与。二是要坚持问题精准。突出问题导向,对各时间段的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入学适应、角色转变、学业困惑、就业迷茫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心理辅导、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实现学风建设的全过程育人。三是要坚持方法精准。把握研究生群体特点,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一主线,潜移默化地将“学风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之中,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充分融入学术交流、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校企合作等环节,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

3.4 网络思政深度化

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深度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是有效开展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应注重思想引导,强化学习管理,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使用概念,通过网络扩充知识存储量,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科研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学思路,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以学生关切为切入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互动进行沉浸式教学,通过交流讨论、辅导答疑、心得感受、读书共享等线上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作用,借助朋辈力量、身边的榜样、时代人物等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学生群体进行宣传报道,激励学生。

3.5 社会实践专业化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不断拓展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渠道和空间,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在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中,教师应参与其中进行专业指导,并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分阶段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这既包括社会实践前期的动员准备、内容设计等,也包括实践过程中的全程指导和后期的成果指导,确保社会实践活动不盲从、不跑题、不失效,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培养自身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助力学风建设。

3.6 保障体系完善化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完善与创新管理制度尤为重要。以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基准,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针对研究生学科特点,建立课程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各部门联动保障教学管理。同时还要建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学风立德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