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2-01-01张炬红席景会温海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昆虫学植保害虫

张炬红,席景会,温海娇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62)

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只是载体,其灵魂是育人,因此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挖掘与之相关的某种精神与价值并传递给学生,将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新农科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对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1]。课程思政即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各个学科专业建设中,应体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塑造,寓三观的引领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中,使得培养的人才具备优秀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3]。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灵魂塑造有机融合,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

“农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其课程思政的推进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同时,思政元素的融入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农业昆虫的兴趣及防治害虫保证粮食安全的决心,认识到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植保工作者作为粮食生产和安全保护者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学农、爱农的自豪感,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机融合。在挖掘各类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建构起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之间的桥梁,把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学习“农业昆虫学”的重大意义,承担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重大责任,与此同时培育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

二、“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个人道德修养

人类与害虫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一些害虫会给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甚至颗粒无收,粮食安全无法保证,如大家熟知的蝗灾。粮食来之不易,有农民伯伯的辛苦耕种与守护,也有植保工作者的尽心培育,因此应培养学生形成珍惜粮食的意识,倡导光盘行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二)社会责任感

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面积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如《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描述了由于农药的不规范使用,人类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教导学生要以自然为师,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如此才能实现鸟语花香,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同时激励学生探索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绿色植保、科技植保、现代植保”的新理念武装头脑,练就过硬专业本领,为建设美好家园、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做贡献,共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梦。

(三)使命感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和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新的害虫和新的虫害不断出现,因此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根据虫害发生的新特点不断研制害虫防治的新技术,实现害虫的绿色防控,提升粮食品质,保护环境安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领航下,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用自豪感、紧迫感、使命感激励自己奋勇前行。

(四)民族自豪感

生物防治是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是最早使用生物防治的国家,目前有很多防治技术在国际上是遥遥领先的,如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使用,效果良好。尤其是在吉林省,政府每年都会向农民提供免费的赤眼蜂蜂卡,防治亚洲玉米螟,减少其对玉米造成的危害。鼓励学生要相信中国科学家的力量,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去钻研所学专业,培养自己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同时也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全方位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五)科学精神

加入WTO 后,各国间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加剧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2019 年初,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入侵导致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受损。科学家在研究其生物及生态学基础上逐步筛选和完善方案,提出有效的方法,压低了虫源基数,减轻了向北迁飞的压力。通过“幺蛾子之战”使广大学生认同植保工作的价值,感知责任在肩,大有可为。教育学生要有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作为植物保护的一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追求进步,奋勇当先,要有刻苦钻研、积极作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保护粮食安全的守卫战士。同时也要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农科专业人才,将来扎根祖国大地,服务农业,造福人类。

三、“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引入路径

(一)教学内容上的随风潜入

立足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的要求,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4]。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领悟到学习“农业昆虫学”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带入奇妙的昆虫世界;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激发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决心,深入领会植保科技在保证粮食安全中的必要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细化每个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虫+事”及时事政治,将课程思政以案例形式自然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人虫大战”的发展历史、昆虫学家取得的成绩与进展、现在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等,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意识。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在教学内容中探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伦理、宪法法治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等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以随风潜入的方式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充分体现“农业昆虫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润物无声

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表达的意愿,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法。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应精心选择和设计问题,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相应知识点中,鼓励学生用已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以小组为单位,组员间通过分工协作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思考分析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增强逻辑思维与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上的春风化雨

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了诸如智慧教室、翻转课堂和虚拟仿真课程等软硬件建设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农业害虫的特点、习性和防治方法等,将可视化视频、慕课和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现代科技给课程学习带来的便利,直观体验了植保科技的变化和发展。为了避免学生上课用手机打游戏、看新闻等不良行为,任课教师将“雨课堂”的智慧课程引入课堂,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实时监督学习效果,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农业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

(一)师德建设夯实思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重心、以育人为核心。以德立身是教育工作者之根,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新时代的教师首先应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接班人作为目标;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思想上强化责任信念,坚定不移走培育课程思政“四有”教师的发展道路。其次要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最后要提高自身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课程思政作为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逻辑中布局育人目标,“因课施策”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期待。因此,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善于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升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表达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

(二)《绪论》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农业昆虫学”教学的第一课,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的初次接触,也是如何成功地引导学生走入农业昆虫世界的重要环节,承载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动学习动机的重要功能。在该门课程的《绪论》设计中,首先以历史上曾经给我国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的重大虫害开篇,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虫害给农业带来的危害,如蝗灾导致的禾草一空、赤地千里、饿殍载道的悲惨景象,以此激发学生防治害虫的决心。其次引入历史上著名昆虫学家如何在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的条件下潜心钻研害虫的发生规律、习性特点等,并最终战胜了这些害虫,积累了丰富的害虫防治经验,且有些贡献卓著的科研工作者被评为院士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通过努力可以战胜“害虫”,研究“虫子”的科学家事业也会发展得更好。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启发学生作为“植物医生”的使命感和荣耀。最后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各国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外来昆虫入侵的风险逐年升高,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昆虫学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植保工作中来,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应对新的虫情,保证粮食安全,激发学生学好“农业昆虫学”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三)专业知识传授培育学生知农情怀

该门课程共5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8 学时。在理论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该课程以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为主线,巧妙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起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连接。从“民以食为天”到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再到害虫给作物带来的危害和减产,激发学生保护粮食产量、爱护生态环境、绿色防控重大虫害的热情和决心,引导学生认识到做好“植物医生”的基础是要了解昆虫的习性和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知农情怀。

(四)专业技能培养点燃学生爱农热情

该门课程设置了12 学时的实验课和一周的实习课。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来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是真正考验学生对昆虫认知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战场。在实践教学中,以学院及学校的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平台为基础,使部分学生克服对昆虫恐惧的心理认知,启发学生吃苦耐劳,深入田间地头,刻苦钻研昆虫在自然条件下的习性和特点,掌握植保技能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启发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培养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五)科研创新升华学生强农兴农使命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技能,提升实验操作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农业昆虫学”课程设计了以问题为基础的研究性实验,鼓励学生以解决农业重大问题为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创业类竞赛,使思政元素在实践环节进行升华,提升强农兴农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

课程思政就是要挖掘、发挥各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农业昆虫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实践技能的提升,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昆虫学植保害虫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法布尔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昆虫学
昆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