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022-01-01林伟镇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主体工程工程施工主体

林伟镇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类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主体工程是核心部分,决定着整个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加强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郭红忠在《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要点》[1]中,从监理的视角对主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材料质量控制问题、工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当重视工程材料及工艺的质量审核及监督。目前,业界关于各类土木工程主体工程部分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研究角度较多,都强调了工程施工组织协调及质量控制机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如今建筑工程结构规模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影响主体施工的因素越来越多,文章基于现代主体工程施工现状,提出应当基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理念,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1 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主体工程一般是指在地基基础上,承受、传递工程上部荷载,能够有效发挥支撑、稳定功能的承重结构工程。可以看出,主体工程往往是各类建筑工程的核心部分,其建造质量与项目整体质量和安全性直接挂钩。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工程结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加强主体施工质量控制极其重要。具体来讲,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材料质量控制

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结构的基本单元,其本身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对建筑主体结构来说,钢筋、混凝土是主要的工程材料,这类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主体构筑物的强度、荷载能力、抗剪能力和耐用性。同时,主体工程施工用到的模板、脚手架、防水材料等辅助性材料、工具的质量,也会影响主体施工质量。

1.2 工艺质量控制

现代主体工程结构体量越来越大,高度不断提升,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的施工技术工艺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施工中对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性的把控,都会影响主体施工质量。当然,从更宏观的质量管理角度来看,主体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与项目准备、组织设计、制度建设、工艺管理、验收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息息相关,对项目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协作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2 主体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2.1 准备环节因素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施工环节复杂的特点,整个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在施工前,无论是设计图纸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还是材料工艺的前期准备都对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但是,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及团队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建筑主体工程项目的施工前期准备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业主、施工、监理等没有做好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对主体结构的设计可行性、合理性分析不足,影响后续的实际施工。

其次,没有针对项目主体施工构建合适的组织架构、科学的施工计划,对材料、设备的选型及质量审核不重视。没有针对设计图纸及施工计划做好技术交底,导致主体施工涉及的各类资源协调性不足,影响实际施工。

另外,没有基于相关施工工艺做好技术分析和培训,参与施工及管理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主体施工的质量控制。

最后,面对大量的施工任务,没有建立比较清晰的责任机制和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导致后续实际施工时的质量管理缺乏有效依据和标准,同时也影响了主体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及验收工作[2]。

2.2 施工过程因素

在建筑主体工程的实际施工中,部分项目现场组织工作存在问题,没有结合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导致施工现场较为混乱。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影响主体施工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其一,工程材料质量。建筑主体施工需要用到大量不同类型的工程材料,包括钢筋、水泥、集料、模板、紧固件等,而工程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但是,一些项目管理单位对工程材料的管理不到位,导致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被用到主体结构施工中。同时,部分项目施工现场的材料入场及领用管理不严谨、不规范,材料入场审核不到位,没有针对施工计划和要求做好材料的分区堆放,加上材料堆放方式不合理、防护不到位,引发材料变质及受损等后果。

其二,设备管理应用水平。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中会用到各种类型的机电设备,设备的合理应用是提升施工效率和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但不规范的设备管理也会影响施工质量。首先,部分项目主体施工选取的设备工具种类、型号不合理,直接影响施工效果。其次,设备操作方式不规范,尤其是多种设备协同作业的情况下,设备布局及使用方式缺乏合理性,将会影响施工质量。例如,在建筑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中,导管在模板中的位置不合理,或是振捣设备振捣方式不规范,都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受到影响。最后,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如果没有做好设备工具的养护管理,可能导致设备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或是频繁出现故障,无法有效发挥其在主体施工中的作用,进而影响施工质量。

其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问题。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涉及多种工艺,包括基础钢筋工艺、混凝土浇筑工艺、模板工艺等,不同项目不同工艺的应用标准存在差异。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没有做好工艺规范化管理,则会影响施工质量。例如,在混凝土浇筑时,如果没有做好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或是浇筑中存在振捣不均匀、拆模过早等现象,不仅会影响主体施工质量,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从现代工艺的角度来讲,现代建筑主体工程还可能使用预应力、高支模工艺,这类工艺的施工流程更为复杂,施工质量标准更高,如果施工中的工艺管理不严谨、培训不达标,都会影响施工质量[3]。

其四,人员管理因素。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管理同样重要,在影响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比也比较大。一方面,部分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基础不扎实,缺乏标准化意识,不具备质量控制能力,在实际施工中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质量管理相关责任主管及质量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力,仍然采用大量事中管理措施,无法对一些质量影响因素及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导致在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总是存在滞后性。

3 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某建筑工程项目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包括相关单位主要活动建筑及食堂建筑的施工建设,建筑面积为6 353m2,总造价1 846 万元。建筑包含地上5 层、地下1 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该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中,为了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建设及施工单位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3.1 基于施工基础,重视准备控制

在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之前,全面的准备工作不可或缺。该项目中,业主单位、施工单位与监理、设计单位通力协作,针对设计图纸进行了全面审查,从不同角度对质量影响因素及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建议,完善设计方案[4]。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结合相应的岩土勘察报告,对该项目建筑的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影响因素进行排查。基于设计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计划。同时,针对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构建责任清晰、组织严明的管理架构,将各个环节施工质量的控制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基于招投标资料、合同文件,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机制,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项目经理制的基础上,实现该项目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在项目施工准备的组织设计环节,还需要联合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负责人,基于施工方案对主体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完成系统化的风险识别。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各类质量影响风险制定合适的规避、应对措施,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打下好的基础。

在正式的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基础工程进行科学处理,为后续的主体施工奠定可靠基础。该项目中,施工单位在地基测量放线、土方开挖、桩基施工及土方回填等环节,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进行规范化作业,确保建筑桩基础的稳定可靠。同时,在桩基础施工和建筑主体施工之间做好了资源协调,为保证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5]。

3.2 基于施工质量,细化过程管理

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施工过程的工艺管理,而工艺管理与材料、人员及验收管理息息相关。在该项目建筑主体工程正式施工中,施工单位的过程管理措施如下:

其一,材料质量管理。基于设计图纸和工程材料供应合同,按照施工计划协调好各类工程材料的进场时间。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水泥、模板等材料,严格按照供货清单进行盘点和质量检查,杜绝任何没有质量认证凭证或存在质量缺陷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按照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对各类工程材料进行分区管理,并且结合材料类型选择合适的堆放方式,做好材料防护,避免材料变质或受损。比如在钢筋堆放方面,需要按照捆扎的方式竖向堆放,堆叠高度不超过1.5m;混凝土材料堆放时要设置好防雨棚,同时将地面垫高,避免材料受潮。最后,基于施工流程,对所有工程材料的使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施工巡检、实验分析及质量验收等手段,对材料质量、适用性及工艺匹配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为施工质量验收分析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施工单位的综合分析管理提供依据。

其二,设备工具管理。在加强材料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施工方案,对主体工程施工用到的设备、工具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结合设备租赁合同,对所有参与施工的设备、工具进行标准化管理,基于施工计划和技术交底内容,对设备操作方式、管理要求进行明确。其次,在主体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要求相关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确保设备工具操作使用方式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避免因违规操作或风险操作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另外,针对主体施工现场用到的设备工具,按照要求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工具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故障率,提升性能。

其三,工艺管理。通过规范材料、设备管理,强化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过程的工艺管理。具体措施为,基于设计图纸和技术交底内容,严格做好主体工程各项施工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方式符合质量管理要求。例如,在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工艺中,按照技术标准做好混凝土的配制、运输管理,控制好混凝土离析情况,按照施工图纸安装导管,将其置于离模板底部约30cm 的位置。混凝土浇筑时,保证匀速浇筑,同时使用合适的振捣棒进行振捣,并且避免振捣棒触碰钢筋及模板,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性。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通过塑料薄膜覆盖及定期洒水的方式,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保证其施工质量[6]。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部分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内容,为了有效避免水化热现象导致的温度裂缝,需要采取内置冷水管、降低水泥用量、添加减水剂等方式,结合浇筑后的养护措施,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其四,人员培训管理。为有效提升主体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参与施工及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要求所有参建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相关岗位知识、技能和技术,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规范化施工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通过系统化的施工前培训、阶段性教学及严谨的考核验收工作,提高主体工程参建团队的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施工计划、严谨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奖惩措施,进一步提高主体工程施工质量。另外,针对主体工程施工过程,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巡查监督,要求其严格保持施工方式的规范性,同时不断强化其质量控制的意识,为保证整个项目施工质量打下可靠基础。

3.3 基于施工效果,重视管理控制

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做好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和验收工作,通过严谨的管理手段把控施工质量[7]。该项目中,质量管理部门借助BIM 三维设计图纸,对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动态化模拟,评估各项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风险,在完善的风险识别工作基础上,做好施工中各项质量问题的预管理。然后,加强施工过程的工艺监督工作,对不符合规范化施工及质控要求的行为和情况给予及时处置。同时,基于施工计划,联合业主、监理单位做好阶段性验收工作,利用现代技术和科学方法,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置,严格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例如,在该项目的建筑主体工程质量检查中,相关人员采用了超声及红外无损检测仪器,对柱、梁体内部的损伤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隐性质量问题,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置。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还要根据设计图纸,充分考虑后续施工的相关需求,做好工艺之间的协调工作[7]。比如,在主体结构的钢筋工程、砌墙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要为水电、暖通空调及门窗工程的施工做好预留工作,避免影响后续施工。最后,针对项目主体工程的质量控制,还需要重视对人员的管理。一方面需要通过严谨的考核管理机制,保证参与主体施工的人员拥有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再由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牵头,在开展管理活动的同时,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全员综合素质,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4 结语

主体工程通常是各类土建工程施工的重点部分,其施工质量容易受到材料、技术、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际分析,重点提出了应当结合主体工程的设计图纸、现场环境条件,从材料质量控制、技术设备应用、施工组织设计等环节,加强施工质量控制。针对现代主体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现场影响因素多的问题,提出应当建立覆盖项目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机制,结合规范化的工艺管理模式,强化施工过程的监督、验收管理。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保证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提升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奠定可靠基础。

猜你喜欢

主体工程工程施工主体
呼和浩特和林至羊群沟公路主体工程全部贯通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引黄入冀补淀主体工程完工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并通水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