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路径探析
——以湖南省龙山县某镇为例
2022-01-01何其鑫
黄 婧 何其鑫
(怀化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8)
1 某镇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龙山县某镇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东接永顺界,南邻靛房镇,西北接壤洗车河镇,是周围众多乡镇的衔接纽带,运输流通方便。某镇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油茶、百合、葛根、油菜、杂交高玉909以及许多蔬果的大面积种植,有利于龙山百合油茶种植园,中药材种植基地、湘西猕猴桃采摘园、杂交高玉909栽培园等特色产业的开发。某镇的特色美食有腊肉腊肠,熏河鱼霉豆腐,米豆腐,包谷酸,七姊妹剁辣椒等,其制作的传统工艺历史悠长,极具乡镇地方特色,这些特产在经过规模化加工包装后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另外,某镇下属村毗邻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洛塔地质公园、里耶古城等等旅游景点,自然风光优美,植被覆盖率广,土地开发程度较低。此外,龙山县某镇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保留着许多少数民族沿袭的古老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就目前而言,某镇目前的少数特色器具就有土家背篓,土家织锦,紫砂陶器等十几样,特色民俗文化有土家族摆手舞、咚咚喹、三棒鼓、梯玛歌,龙山木偶戏,湘西土陶制作技艺等,但大多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尚未被合理有效地挖掘与开发。目前,随着社会就业大环境的改变,某镇众多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员回乡,涌现出大量劳动力在家待业现状,这样的境遇亟待改变。总之,龙山县某镇具有自然资源丰厚、交通条件优越、民俗文化多样等众多自身的发展优势,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以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2 某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主要短板
2.1 经济难题极具考验
其一,某镇现有的农业种类繁多但结构单一,种植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农产品出口率不高。村民们没有真正地在农业本身上下功夫,在技术、品质上都欠缺突出优势,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链。虽然有个别农作物如百合产业基地,但产业体系并不健全,发展比较局限。许多优良的种植产品虽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未被充分挖掘和规模系统性投入生产,造成一定浪费。其二,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某镇经济发展质量速度受限,模式单一,形式粗放,还存在着空间狭小、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村民的生产规模都较小、经营分散,且缺乏大数据科技的支持,对经济发展的新观念与时代新背景所知甚少,存在许多发展短板。
2.2 生态问题留存已久
其一,村民对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识不强。目前,受到个体自身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的影响,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强,匮乏生态保护意识,以及某镇缺乏环境治理与保护的一系列完整的配套体制,如环保的惩戒监察制度尚未落实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镇生态发展,不利于美丽整洁新乡镇的构建。其二,某镇环境长效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目前某镇的整体环境已取得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乡镇缺乏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关意识,其在这方面的投入财力比较薄弱,环境长效治理存在经费不足的处境,这无疑会影响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未来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文化困境限制发展
其一,某镇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淡化,特色资源被浪费。目前,某镇传统文化民族形态正逐渐遭受现代信息交通等科技力量的冲击和破坏,村民缺乏对民族特色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和手段,许多传统服饰以及传统习俗等特色资源逐渐被遗忘。其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乡风建设欠缺。某镇尚未建设村部图书馆,开展的一些文化教育活动不深入不全面,娱乐文体活动仅限于春节等重大节日,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日常群众通常只是自娱自乐,部分村民以打牌、打麻将消遣时间,缺乏健康有意义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2.4 基础设施亟待修缮
其一,某镇水利设施破旧,缺乏对水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受到人为的破坏并未能给及时地修缮,诸多河流如汝池河中的水利设施的抗旱、排涝等功能正逐步丢失。并且,政府在大量的塘坝、小型水库等水利设施上投入不足,相关设施亟待修缮。其二,某镇居民房屋设施老旧,缺乏对房屋的维修重建服务。某镇经济来源途径单一,村民缺乏对房屋的基础维护,且政府对房屋的基础维护服务投入不到位,许多居民的房屋出现开裂、渗水、墙皮脱落等问题,导致部分居民的房屋不适宜居住。
3 克服短板的路径分析
某镇具有丰富多样的资源优势和强大蓬勃的发展潜力,在乡村振兴政策不断出台的时代背景下,当地政府可以发挥政策、法规的科学引领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创意理念植入,创新其发展模式,推动某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某镇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某镇特色田园综合体更多的是一种具有商业性质的创新发展模式,可以依托某镇文化特色、自然风光等资源,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乡风建设、乡镇治理进行适度的改造创新,集建设生态、观光和创意性于一体建设特色农业产业链,吸引大量劳动力回流,打造地方特色田园休闲创意农镇,推动实现某镇农民生活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
3.1 用差异化发展理念做好乡村产业定位
结合实际情况,某镇不应盲目跟风照搬其他地区产业发展的模式,而要采取差异化发展的理念,作出合理的产业发展定位。通过综合分析某镇周边的交通情况、经济环境以及潜伏市场,依托发展优势合理开发各色产业。其一,某镇可建立大规模产业化的特色果蔬园与采摘园,并开设农镇特色餐厅与民宿,创立民族特色展示馆、民俗风情秀、花卉观赏公园、河滩烧烤区域、垂钓露营地、峡谷漂流点等多个项目,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其二,某镇可通过多种产业的互融互通,对农业如油茶、高玉909、龙山百合进行综合性的开发,合理布局生产、加工、包装、品牌,打造完整农村电商产业链,适应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另外,由于农户大多缺乏充足的产业资金和商业能力,某镇特色田园综合体可采取“保底收益+股份占比+利润分红”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使农户们能够拿到工资、土地流转费和股份分红,拥有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既保证了农户们的合法收益权利,又充分调动农户积极参与到某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来。
3.2 保护利用生态资源打造乡土旅游特色
目前,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当为乡村面临的重点工程,要调动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要完善相关的一系列配套体制,建立长效管理体系,加强宣传与惩戒力度,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唯有有效地保护好当地生态资源,后续才能进行充分地挖掘利用。某镇特色田园综合体以市场为导向,可以通过利用当地原生态资源,开展创意体验活动,吸引游客,打造旅游特色。例如,利用丰富的水域资源,发展垂钓、漂流、游船一系列项目;制作售卖葛根冰糕,为现代人提供原生态养生农产品等等,既迎合了现代人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可以让游客充分感受原生态农业生产特色,回归乡村田园。总之,某镇可以以特定区域优势资源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开展优势主导产业,如油茶加工厂,百合花观赏区,油菜花观赏田,猕猴桃采摘园、葛根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区等,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农业产业区与乡土特色旅游基地。
3.3 继承创新文化资源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同时,某镇还可以与一定的文化创意相结合,如利用土家背篓、土家织锦、紫砂陶壶等传统工艺,发展少数民族手工业,形成一条民族特色工艺品生产加工销售链。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融入地方民族的特色习俗及活动,如庙会、长席宴、祠堂祭祀、糍粑制作等,开设以百合为背景规范化开展少数民族乐器演奏会、油茶冥想体验等文化创意项目,不但能够丰富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与内心世界,而且为文旅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与张力。此外,某镇还可以积极开展当地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农事教育,不但让游客放慢脚步,滋养心灵,充实思想,充分体验并享受乡村文创之美,而且有利于某镇民族与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推陈出新,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进程。
3.4 完善创建基础设施实现乡镇治理有效
为了给乡村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平台,某镇要实施某镇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治理机制。例如,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修缮水利设施恢复基础功能,改善某镇人居环境,健全环境保护长效监管评价机制,为发展旅游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此外,某镇需坚持以科技创新和应用为导向的产业创新,如互联网+营销、智慧农业物联网等,积极开展如农村直播、社交电商等新型农村经济业态,拓展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加强乡镇现代科技基础建设。针对农房维护问题,某镇需下好功夫,切实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建设宜居型示范农房,合理开垦住房用地与改造旧房破房,打造良好的村镇形象,持续提升某镇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