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策略研究
2021-12-31陈明慧
陈明慧
(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的发展目标包括“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等内容。该目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方面的支持,还明确了建设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幼儿教师深度的职业认同与真诚的工作投入。因此,关注与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激发他们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让高质量、高水平的幼儿教师主动留在幼儿教育事业第一线,以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内涵
相对国内来说,国外关于职业认同的研究起步的较早一些,Schein早在1978年就对“职业认同”一词进行了界定,他认为职业认同是职业对个人身份的重要程度,不仅包含个人对职业实践性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自我能力发展和工作价值的感受认知。[1]我国学者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认为职业认同是对所从事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以及个体在职业中获得的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满足程度。[2]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学前教育事业有主观上的内在接纳,并自觉服务于学前教育行业的一种精神状态,该状态具体表现在,幼儿教师对其从事职业的目标和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和期望一致。[3]
工作投入一词的概念最早由Kaln在1990年提出,他认为工作投入是自我与工作的匹配,并将其定义为“组织成员控制自我,以使自我与工作角色相结合”。[4]Schaufeli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工作投入是一种积极充实的与工作相关的精神状态,由专注、活力和奉献三个特征构成,该定义被国内外诸多学者采纳认可。[5]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工作投入就是教师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保育工作中具备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热爱迷恋程度,是一种正向的、饱满的、与工作相关的心理条件。
三、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
(一)年龄教龄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
一般来说,幼儿教师的年纪和教学年龄越长,就会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水平和工作投入程度。年龄和教龄相对较小的幼儿老师,由于刚进入幼儿园工作不久,所以面对其教师角色转变、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交往等问题,新手教师们内心逐渐对于幼教工作产生压力与消极的情绪状态,导致不能很好地认同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但是随着教育经历的增长,熟手教师们战胜了最初的心理困境,逐步熟悉幼儿园环境,与同事领导们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并且这一时期的老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可以自在应对各种幼儿园的突发状况。他们在工作中可以感知到自己的价值,所以会更加认同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更加主动投入。
(二)学历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和工作投入水平与其学历成反比。[6]中职以及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系统的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工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并满足于幼儿园环境,能够认真展开保教工作并认同其所从事的幼教行业,在工作中能够全心投入。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学历的幼儿教师自身学历起点较高,虽然拥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能够较为轻松应对幼儿园中的各种工作任务,然而高学历的教师对于自己职业发展的期望值也会更髙,希望能够在幼儿园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和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幼儿园的发展空间有限,高学历的教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对工作满意度不高,因此不能更好地认同这一工作并认真投入到幼儿园工作中。
(三)职称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
职称的高低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存在很大的影响,一般职称越高,其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程度也就越高。“未定级”教师的职业认同普遍低于“幼教二级”及以上的教师,他们其中包括刚进入工作、没有满足职称评级的规定的教师,他们需要在幼教工作中多加思考与锻炼,而在这期间因为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会面临幼儿突发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其工作的热情和认同程度遭受到打击;此外也包括年龄较大、学历低或是职业能力有限的“未定级”教师,他们没有太多的职业发展空间,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也没有制定高的要求,但是在工作时遇到和自己教龄、年龄相似但是有职称的教师时,通过对比会对从事的幼教职业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职业认同感慢慢减少,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日常工作中。
(四)工资水平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
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水平会随着其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增长,二者成正相关关系。[7]幼儿园的工资水平通常按照幼儿园的性质、编制、教龄、职称等内容所决定,月工资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水平相对高一些,因为工资水平越高就越能够体现出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使其工作态度与热情更为高涨,并且工资较高也能够较好满足教师的物质生活,使其没有经济上的压力。而工资待遇水平较低的幼儿教师通常不愿意将其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对于教龄、职称、研究成果等这几个方面都相对不占优势的教师,会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但是当自己的努力付出和工资收入回报不成正比时,一些幼儿老师就会表现出职业倦怠感,这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与认同程度。
(五)幼儿园性质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影响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类型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性质的幼儿园,两者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差异很大,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水平普遍高于民办园。首先是公办园与民办园工资水平的差距,公办幼儿园相对民办园来说工资与福利体系更加健全,薪资补贴更高;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其次是有无编制的差别,在公办幼儿园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编,工作更为稳定;而民办园为教师提供的编制岗位较少,大多数是聘用制,导致心理安全感不足的教师无法全心投入工作。此外还有公办园与民办园社会地位的差异,社会及家长往往更认同国家公办的幼儿园,对公办幼儿园教师给出了更高的赞赏和评价;然而大多数民办园为了利益,把办园模式商业化,社会口碑差,导致部分幼儿老师的认同感逐渐减少,不复以往的工作投入程度。[8]
四、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提升策略
(一)社会层面
社会和政府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在积极完善幼儿教师相关政策的同时也要不断宣传并增强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更多人优秀人才真心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行业。
首先,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各级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并制定和完善与幼儿教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改善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编制政策、职称评审等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和补助,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待遇,让其经济收入对应工作强度,才能吸引更多的幼儿教师认同其自身幼儿教师的角色并认真投入到幼教工作中。
其次,完善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门槛。只有严格把控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历水平,净化其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声誉,让在职的幼儿教师们体会到社会的尊重,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并积极愉悦地投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最后,主流媒体应多加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性质进行正面宣传。转变社会上对幼儿教师“高级保姆”“带孩子的”的一系列偏见,帮助幼儿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声望。所以,提升幼儿老师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地位是促进教师更大程度的投入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是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投入形成和发展的场所,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程度离不开幼儿园环境的支持。
首先,幼儿园应重视对新入职教师的入职指导,建立新老教师的帮带制度。有经验的幼儿园熟手教师帮助刚进入到幼儿园的新手教师适应幼儿园环境,指导教学技能,同时鼓励新手教师参与园内的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其职业认同与努力投入工作的水平。
此外,幼儿园要改善工作环境,内容包括园所的基础设施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有助于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并且幼儿园要保障教师的物质条件,改善其工资待遇、工作中的保教设备等。
最后,幼儿园需要优化教师管理模式,可以引入和完善工作中的竞争机制和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并加强对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调整心理预期,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三)教师层面
教师是其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投入的主体,仅凭借外部力量的推动也是无法达到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投入的实质性发展的。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明确自我定位,坚定教师职业意志,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技能。
首先,幼儿教师应正确定位其自身的教师角色,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自我、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自我或主动寻求帮助加以解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感。
其次,幼儿教师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学习与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反思学习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专业技能掌握得越好,其职业认同就会稳定并增长,工作也就越投入。
最后,教师要学会调节自身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会受到许多来自社会舆论、教学工作和家长的压力,面对这些矛盾与压力时,教师需要沉着应对,培养自己坚强的职业意志,并合理排解自己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