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石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

2021-12-31王茂森

科学咨询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石油化工院校

王茂森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庆阳 745000)

一、前言

基于现代教育的大背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践性人才已经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方向,但是由于教学总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和现代石油化工产业的人才需求是存在矛盾的。人才缺口和人才质量的矛盾始终无法得到调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化工产业的人才储备问题,关键是解决高职院校的石油化工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使之紧贴产业和市场实际。

当前能源消耗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石油化工产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减反增,大量的企业出现高素质人才缺口,高端人才相对匮乏。目前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类毕业生进入相关企业从事工作主要为以下六类:一是生产线员工,参与到生产线的实际操作,乃至保养维护等方面,占总人才需求比例的70%左右;二是中端技术类员工,主要负责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在总人才需求比例中约占15%;三是基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基层的工作,组织管理等,占总人才需求比例的5%;四是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占总人才需求数的2%;五是科研技术人员,负责石油产品的研发设计,占总人才需求比例的2%;六是从事企业日常行政。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社会需求作为方案制定基本原则,学校所教授的内容和社会所需求的技术两者可以专业对口,互相衔接。[1]

二、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类人才的培养现状与特征

(一)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

1.需要培养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基本处于较差的情况。高职石油化工学生虽然具备极为活跃的思想意识以及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但是学生的热情实际上却并非毫无限制的,学习能力处于较低的状态下、自身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加之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和中职阶段的学习基础处于较差的水平下,导致石油化工专业课程的开展受到巨大冲击;与此同时,高职石油化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处于较难的平面上,学生无法及时地跟随课程教学进度,进而便难以有效提起对化工学习的兴趣,此种情况下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均难以获得显著提升,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显然是有弊无利的。2.学生的学习意识相对薄弱。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石油化工专业学生在入学前的考试成绩普遍较低,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并未行之有效地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而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学生仅仅是单纯地想要掌握使用的专业技能,对化学课程的相关学习意识存在明显的薄弱现象,加之于应试教育存在巨大的影响冲击,从而导致化学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就导致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2]3.对石油化工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相应的误区。就目前来看,部分石油化工专业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认知偏差的问题,尤其是在面对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学生衍生出对实践课程的畏惧感,因而导致学生产生对化工实验的误解,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讲明显存在大量问题。

(二)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学生学习特征

1.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学生智力上的特征。从本质上来看,学生刚刚步入到高职院校下的学习中,因而其观察能力存在相应程度上的进步发展,此时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处于整个人生阶段中最为良好的阶段,思维相对活跃并且学生存在较为强力的探索欲望。2.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学生的非智力特征。非智力特征是潜在的认知能力,与智力特征存在巨大的关联性,处于高职学习阶段的学生通常会具备强力的自我认知意识,自尊心以及求知欲望在此阶段获得显著发展与成长,但与此同时,此阶段学生的学习耐心和自身意志力相对处于较差的水平,因而这就导致教师难以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关联,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贴合学生的此项特征,以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为其成长奠定基础。

三、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类人才的培养区分

(一)线性式的人才培养

线性式的人才培养主要在于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把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作为核心培养要素。石油化工产业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培养方式主要是依靠校企合作为桥梁,学校和企业共同成为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主体,学生的日常学习以此为据,是一种工作生活结合的模式。在一般的教学之中,可将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分别进行,主要是依托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理念,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知识的传授过程,注重基础,由浅入深,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进行知识吸收。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多变的设置教学模式,切忌使课堂单一呆板,使学生兴趣低下,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法,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其次,学校应该在专业上多投入师资力量,适当增加科研教育经费,助力专业发展。[3]

(二)阶梯式的人才培养

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企业的岗位实践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吸收,是一种有的放矢的人才培养机制。该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与生产适应能力。它主要是由高校与企业构成两大核心,高校是人才供给端,企业是实践与工作供给端,企业在此模式下主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而高校需要针对企业发展提供对应人才,并以此进行课程改革。该培养模式要求在第一学年,强调学生对于现阶段石油化工产业岗位需求以及行业相关发展现状与前景,让学生对于职业的发展与规划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而在第二学年将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习,由企业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工作技巧,从而提高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第三学年中,学生应具有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部分职业能力,同时可进入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燃油加工维护的各种专业技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一线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的氛围,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体现了阶梯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上体现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专业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同时企业也成为了学生的实践基地,能实现学习教学实践的直接对接也是该模式成功的基础之一。

(三)综合式体的人才培养

所谓综合式人才培养就是将高校、企业、学生在人才培养中高度结合。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将企业作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将教育的主阵地放在了企业,在企业进行行业背景、专业知识、企业基本实践知识的教学。同样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各种竞赛、网站平台,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把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摆在学校人才培养第一位。从微观上看,人才培养的具体操作还是在实践基地和企业的一般岗位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然后让学生在化工分析中心、实训中心等地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并将化工操作工、分析检验工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中必须经历的一环,尽量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学生包括装置操控能力在内的多重能力。为学生进入石油化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为石油化工产业提升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革高职院校的石油化工人才培养应当是一个多方集智,社会、学校、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学生的实际需要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走出一条解决石油化工企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道路。始终要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将知识技能高素质作为人才安身立命之本,使学生确实能成为行业所需的人才,以缓解毕业生和企业的供需矛盾,促进我国石油化工类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石油化工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河南龙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数读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