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的构建策略
2021-12-31陆银伟
陆银伟
(武进技师学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161)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技工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对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技工院校除了要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之外,也要积极的担负自己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就业。从这个方面看,技工院校要能够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强化发展的内动力,当下很多技工院校在社会服务能力模块上都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服务领域窄、服务路径以及方式单一的问题,技工院校需要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构建,立足长远,促进学校实现更好发展。
一、技工院校完善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
技工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全面型技能人才。技工院校不仅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教育,还承担农民工定向技能培训、转岗培训、社区就业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职能,从这个角度看技工院校具备服务于社会的特点。在解决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方面,技工院校做出了贡献,所以社会服务能力恰恰是衡量学校的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指标。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行业的技术人才需求很大,技术院校把工作重点放在应对社会需求上,只顾眼前利益,却忽视了从长远发展考虑,需要搭建完善的社会服务平台。
首先技工院校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责任。从当前经济发展的模式可以看出高校为社会经济建设输出知识和创新科技,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技术院校虽然属于职业教育领域,但为社会服务的本质不变,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培养一线的技术能手、研究创新技术和工艺。所以技术人才培养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设置专业布局和教学目标。技术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对接,拓展服务空间,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社会服务是双向的,也就是技术院校同样也获取社会服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助。技术院校的发展壮大需要师资、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自己综合实力提高了才能对等提供更高标准的对外服务。所以地方政府、企业要支持地方职业教育,为技术院校提供人才、技术及设施设备支持之外要辅助技术院校开发培训项目,充分利用技术院校教育资源,完善其办学职能。
由此可见完善技术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体系,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综合实力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双赢的举措。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调整,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技术院校拓展服务领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自身创造了经济效益。对于技术院校来说,社会服务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未来面对更大的机遇,同时也会面对更多挑战。
二、当下技工院校在社会服务能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注重其社会服务功能模块的目的在于让校内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进入社会环境中开展实践,社会是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服务的场所,技工院校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教育从理论朝向实践方向延伸[1]。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技工院校在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升,然而在社会服务能力构建上尚存在一定问题,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服务能力构建缺乏针对性
很多技工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不匹配,导致教育中存在明显的人才脱节问题,而且专业设置的类型较少、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规格单一,这些技工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无法进入社会中更好地参与创新性工作,从而导致人才即使进入社会所能够提供的相关服务也是有限的,而这一问题的源头则源于技工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不够科学合理、针对性较差。
(二)系统性缺失
很多技工院校会采用校企联合的办学形式,然而这些技工院校与企业所签订的合作条约只是看重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规划,整体计划性较差,而且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持续性,只是针对一两个项目开展,系统性不足。这样的办学方式以及合作方式无法形成技工院校的社会服务特色,不利于口碑打造。
(三)社会服务与学科教育紧密性不够
很多技工院校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存在着脱离行业的问题,这将会导致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无法找到直接的对口工作,而且在学校的学习阶段,学校也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社会服务能力的塑造[2]。学生自身社会服务意识较为缺失,服务能力也并不理想。
(四)社会服务能力构建缺乏主动性
当下我国技工院校正处于快速发展关键时期,为了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技工院校教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些教师的能力水平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教育理念存在认知偏差。还有一些教师本身社会服务意识不足,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较少,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精力以及实践经验都不足,也影响了技工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教师如果缺乏进入企业参与经济建设的经验,也会使得教学只是流于表面,无法真正指导学生就业实践。
三、提升我国技工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服务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的主动性
教育部针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培养服务型人才,以就业作为办学的导向,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产学研结合。职业院校要注重校企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出更多技术型人才,以过硬的职业技能推动社会进步以及我国产业升级。
政策层面的明确要求,实际上也是技工院校的教育准则,技工院校要做好软件和硬件层面的准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让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时可以有章可循。同时,技工院校也要提供便利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同时,技工院校也要制定出更为灵活的政策,让教师和学生将参与社会服务作为学校生活的重要部分,学校也可以将社会服务工作的实际成绩折合为工作量,鼓励教[3]。参与其中,或者折合成学分,吸引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的过程中。
总之,从技工院校制度层面上看,激励机制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校园内学习研究社会服务能力的热情,拓宽社会服务的范围,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进行革新。久而久之,激励机制也能够很好的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技工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
(二)明确服务定位,突出服务特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技工院校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社会服务的定位明确。社会服务的范围,领域,形势以及对象。具体来看,技工院校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城区服务、县镇服务以及农村服务,不同的服务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技工院校要根据服务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以及特色的调整,紧密联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服务的不同领域输送高技能人才。同时也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以及技术培训,将这些对社会的软服务纳入技工院校社会服务的总体范畴中[4]。这些社会服务也能够提升技工院校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以及服务水平,除此之外,技工院校也可以通过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备等形式,从另一个角度发挥出技工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向社会提供此类服务的过程中,技工院校也要考虑到自身软件硬件的承载能力,主要还是要依靠技术服务输出为主,向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及支持。
(三)加强师资建设,培养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的有效性
技工院校也要认识到,自身的师资建设要与社会服务相匹配,技工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提高教师招聘的入职门槛,进入技工院校的教师也要持续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技工院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塑造,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尤其要对教师的服务社会能力做出明确要求。技工院校也要主动的和产业进行结合,让教师有机会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或者采用挂职交流、访问工程师等形式,让教师在假期实践技中进行技能培训,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获取生产动态。
技工院校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专业技术的提升,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让教师以联合招聘或共建人才库的形式,进入到技工院校中,发挥自己在实践层面的优势所在。为了促进技工院校内部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技工院校也可以组织培训、生产实践、比赛等等,强化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在切磋交流比拼的过程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从技工院校办学的角度上看,要加强社会服务相关专业的建设,丰富专业内涵,注重教学资源的分配和调整,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以及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培养相关战略[5]。在对目标优先发展的学科进行分析论证之后,再进行专业结构层面的扩大、压缩以及增设。只有依赖于实际用工现状的专业调整才是有必要的,在专业调整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技工院校的专业结构,树立院校自身的金牌专业。
技工院校需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进入社会提供服务打下扎实基础,技工院校内的实训基地要利于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也要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些硬件层面的保障也要兼顾到生产、科研、培训以及技能鉴定等方面,全方位切入职业技能训练,并让学生能够真正得到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构建。
为更好地发挥出技工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技工院校也可以向企业在岗、下岗和转岗职工开放硬件设施,实现教育和培训资源的共享。为了促进这一模块的更好发展,技工院校也可以通过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中心或者与企业形成研发中心等方式,真正创立一批具备科技含量的企业实体,发挥出技工院校的技术培养优势,并带动高新技术研发、孵化以及生产。
(四)加强法制建设,争取政府企业支持,强化服务的规范性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上看,也要从长远整体的角度,根据技工院校的社会服务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为技工院校更好的发展提供便利,也要促进技工院校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在整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出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技工院校也要积极地向政府争取相关支持,加强自身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技工院校具备着一定的技术优势,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做好科技创新成果的储备。校企合作的优势也在于通过密切的合作,企业对学校的信任也会更强,而学校又能够通过合作了解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向,认识到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机会,从而更好地进行自身教学方向以及专业人才架构层面的调整[6]。总体来看,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流互通,能够更好地促进技工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技工院校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要能够发挥出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响应时代发展需求。技工院校也要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对自身专业做好调整,加强教师的服务能力,教育规划好社会服务的定位以及方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途径,让社会服务这一模块能够参与到技工院校的管理过程中,推动技工院校能够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与企业社会实现双赢,培养出更多助力于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