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31张雪侠
张雪侠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 江苏苏州 215200)
基于素质教育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更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应用能力,因此高考物理对学科考查方向明确规定,要兼顾知识与能力,侧重对学科综合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物理相关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的表达形式,正确鉴别关于概念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农村教育在教学资源、设备、理念等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这就导致教师更多的是将教学重心放在了课本基础知识上,没有注重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不利,也会阻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导致其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农村教师尤其不能松懈,要综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激发科学思维、鼓励实验探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来分享一下实施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改进知识教学,树立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的树立直接影响到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这是物理学科的基础[1]。因为物理知识跟数学一样很抽象,很多物理概念、规律、理论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应用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活动或者构建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让物理学现象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字介绍和理论灌输。
比如,教学“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先抛开基本概念的讲述,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游戏活动:同桌之间四掌相对,适当用力推,感受力的相互作用,然后换静止的物体进行相同的操作,改为推课桌或者其他事物;让学生将不同的事物上抛并接住,学生会感受到橡皮和文具盒落在手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这样通过简单的课堂游戏活动就能实现课本知识的教学,“重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理论在学生角度,感受的就更为真切和形象了,教师再展开理论知识教学,学生会更快地接受和理解。
二、鼓励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建立不但可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巨大助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作用。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这样,基于诸多的物理学现象,学生能够主动发掘物理原理,激发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看待物理学现象和知识的能力,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知识产生联动,更好地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有一个“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老师可以变更一下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将实验步骤、操作规范、实验工具等一股脑全都告诉学生,然后手把手进行实验教学,而是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首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课题进行讨论,并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然后根据每组的讨论结果,自发进行实验探究,老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间歇性地介入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结论的兴趣;最后,老师对每组学生的实验结果以及结论进行点评。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形成了科学思维。
三、引导联系生活,确立科学态度与责任
任何学科都具有其严谨性和现实意义,因为知识本就源于对生活的发现,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老师要时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并担起应有的责任,将科学应用于生活,让科学服务于生活[3]。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局限于学生学科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其现实意义和责任担当,秉持严谨的物理学科态度来进行科学实验,并将之联系到生活中,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与成长大有裨益。
比如,学习完“牛顿运动定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牛顿定律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拿“超重与失重”来说,农村条件有限,老师可以找一些蹦极的视频放给学生看,然后就蹦极运动员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出结果后,老师再给学生一个悠悠球来具体感受下,先将悠悠球静悬在空中,感受力的大小,然后从手中释放,感受瞬间力的大小。这样学生即便不能感受到蹦极活动,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而且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更加感兴趣,印象也更加深刻,实验活动真实而又不失严谨。
四、结束语
综上,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高了,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创新性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