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31余慧
余 慧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
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质量,关系到图书馆公共职能的发挥。近些年来,受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的影响,深刻改变公共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实施难度显著增加。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深刻分析外部环境、读者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创新采编工作模式,促进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
1 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采编业务模式不够科学
现阶段很多公共图书馆依然将管理为中心的采编模式沿用下去,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方针得不到凸显。新时代显著改变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要求公共图书馆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树立起来,通过对采编业务模式进行创新、共享各种文献资源,促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得到提高[1]。如公共图书馆可积极公示采编信息,引导读者用户深度参与进来,密切采编人员与读者用户的交流和沟通。但一些公共图书馆并没有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转变采编业务模式,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不到贯彻和落实。
1.2 采编业务流程亟须优化
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为提高采编业务水平,需于采编业务领域构建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采访、编目等不同专业人员的沟通,充分共享信息资源,以便无缝衔接采编业务的各个环节,高效、顺畅开展编码、目录、注释等相关工作。但一些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思维较为滞后,沿用单元采编等业务模式,这样只有单一的信息来源,无法与用户开展密切的互动,导致不同类型用户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具有庞大的数量和规模,只有充分保证采编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图书采购质量方可以得到提升。而传统采编业务模式与图书采购需求无法适应,导致诸多图书采购问题的出现。同时,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电子图书成为采购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具有较为复杂的采购流程,需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信息化采编体系系统构建起来。但一些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采编信息系统尚未完善构建,对电子图书采编业务发展造成制约作用[2]。此外,电子图书资源种类众多,公共图书馆在电子图书采编业务实施中,需将用户的实际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又能够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但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采编系统不够完善,难以对图书馆采编资源高效整合,采编业务的针对性得不到保证,影响到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1.3 采编业务外包制度存在不足
公共图书馆通过实施采编业务外包制度,能够促使自身管理费用得到降低,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具体来讲,业务外包指的是图书馆委托专业公司负责部分业务,如编目业务等,这样可将外部公司的专业优势利用起来,有助于图书馆编目周期的缩短。但采编业务外包制度实施过程中,部分公共图书馆对合作企业过分依赖,采编人员的参与深度不足,导致采编人员的工作热情受到影响。同时,一些外包企业对经济利益过分看重,图书加工质量遭到不同程度的忽略,与公共图书馆馆藏要求存在较大偏差,这样采编人员的工作量将会显著增大,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1.4 采编人员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信息化时代下,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领域深度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采编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但目前公共图书馆的部分采编人员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知识,无法深度掌握信息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等现代技术,难以在采编工作实践中高效运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这样将会对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的整体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作用。同时,一些公共图书馆的激励考核机制尚未完善构建,采编人员的工作热情得不到激发,主动学习意识较为缺乏。再加上公共图书馆薪酬待遇水平等吸引力不足,难以将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这样图书馆采编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阻碍到采编业务的发展。
2 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强化对策
2.1 革新采编业务模式
传统管理为中心的思维观念与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公共图书馆需坚持用户、服务导向原则,对采编业务模式大力革新和优化,通过采编业务质量的提升,促使用户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得到满足。①坚持用户导向原则。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用户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相较于“80后”“70后”等读者群体,“90后”“00后”读者具有差异化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需通过采编流程的优化,加强不同用户群体的参与,促使采编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得到增强。采编人员要将不同类型用户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因素全面纳入考虑范围,深入征集、分析各类反馈信息,对图书采购计划科学制定与调整,促使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得到满足。②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中,能够显著提升采编工作水平。特别是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不够合理,缺乏丰富的数字资源,更是要将电子图书、电子文献采编工作深入开展起来,促使图书馆馆藏结构得到优化,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得到满足。公共图书馆在采编业务开展中,要将信息化原则贯彻下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进行创新,促使采编工作的针对性得到增强。比如,公共图书馆可及时丰富App软件功能,充分涵盖掌上阅读、用户交流等内容,这样不仅用户的数字阅读体验能够得到优化,采编人员也可对用户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等深入了解,进而及时调整采编工作重点和内容[3]。
2.2 梳理采编业务流程
公共图书馆要深入分析现阶段采编业务实施中暴露的缺陷,结合用户需求对采编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促使采编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得到增强。如:采编人员在采购目录制定时,需充分考虑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原则、采购经费等内容,之后向图书供应商呈交采购清单。编目加工实践中,采编人员需认真核对采购到的图书,结合图书馆制度要求对图书代码规范粘贴,且向数据库中全面录入书签等各类图书信息,科学分类、归档图书。同时,公共图书馆采编人员要将用户需求作为采编工作的开展核心,规范采编工作流程。如图书馆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用户反馈信息全面收集,结合专家人员的建议,对图书采购范围、内容等合理确定,促使图书采购流程得到完善。也可组织线下读者意见征集活动,调动广大用户的参与热情,增强意见征集的客观性与全面性。此外,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强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对此领域的人力、资源投入力度适当增大,完善构建IT管理系统后,逐步将自动监控系统构建起来,以便全程监督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书目编制等环节。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图书采购工作制度科学完善,深度融合现场采购、网络采购等多样化的形式,促使图书馆图书文献采编效率得到提高。要深度结合图书采购与书目编制环节,加强采编业务的整体性与完善性。
2.3 优化采编业务外包制度
目前,一些公共图书馆沿用落后的采编业务流程,数字图书馆采编业务发展缓慢,导致图书馆采编业务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制约到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公共图书馆需将采编业务外包制度完善构建起来,通过深入改革采编业务,促使采编工作质量得到提高。①采编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共图书馆需对采编业务外包机制科学构建,委托专业组织机构开展书目选购、书目编制、清单订购等诸多业务,通过专业组织机构优势的发挥,促使图书馆采编业务专业化得到增强。采编业务外包制度实施中,公共图书馆避免盲目进行,而是要将采编业务发展需求、经费投入情况等内容纳入考虑范围。②采编业务外包实践中,公共图书馆需将公平招标原则贯彻下去,促使公共图书馆的外包成本得到降低,外包效果得到保证。要严格监督采编业务外包的实施状况,避免出现腐败等不良问题。此外,要对编目外包抽检制度进行健全,促使编目外包规范化得到增强。
2.4 加强采编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读者用户的数字化阅读趋势不断增强,对纸质图书的需求显著降低,更加青睐于电子书刊与数字文献资源。同时,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碎片化阅读成为读者用户的主要阅读形式。针对读者用户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变化情况,公共图书馆需大力加强采编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优化采编人员的知识结构、网络素养,以便充分适应读者用户阅读需求变化要求。①公共图书馆需完善培训机制,将专家讲座、专题会议、集中培训等一系列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大力培训采编人员,着重培训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促使图书馆采编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持续提升,推动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健康发展。②公共图书馆需严格把控招聘环节,依据采编工作岗位要求和内容,明确人才招聘标准,将更多具有较高能力和素养的专业人才吸纳进来,促使图书馆采编人员队伍得到充实[4]。③公共图书馆要依据采编工作目标,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定期考核采编人员的工作质量,增强采编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受采编工作的直接影响,因此要结合用户需求变化特征,及时转变采编工作模式。同时,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总结采编工作经验,梳理工作漏洞和不足,针对性调整和优化,持续改善采编工作效果,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