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施工缺陷及特殊问题处理分析
2021-12-31李锦楷
李锦楷
(福建成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364000)
建筑行业中的民用建筑建设覆盖规模逐渐扩大,作为基础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复杂地质条件也成为建筑施工必须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冲孔灌注桩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结合现场施工实践,冲孔灌注桩可以在任何复杂地质条件中应用,尤其是回填石渣层和水下抛石层这种厚度相对较大的地质中,在泥浆护壁基础上通过桩锤冲进的方式,便可以得到桩孔,运用导管法完成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然而,因为浇筑冲孔灌注混凝土主要是在水下展开,所以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加之工作强度较大,难免会影响到施工进度。现场施工环节还会导致泥浆产生以及噪音污染,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基于此,根据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的施工,下面重点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1 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施工条件
冲孔灌注桩作为建筑行业比较常见的一种施工工艺,不仅工艺种类多还具有复杂性,按照“成孔-清孔-泥浆护壁-制作与安装钢筋笼-拌制与灌注混凝土-桩底后注浆”这一流程展开施工[1]。因为冲孔灌注桩施工多在水下展开,施工人员无法直观地观察施工过程,加之各个流程之间相对复杂且连接紧凑,现场施工若无法良好地掌控质量,便会导致断桩、塌孔、卡钻等一系列质量问题。除此之外,采用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工艺,还必须要加强施工管理,以免现场成桩环节引发质量缺陷。
2 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施工问题
2.1 原位成桩环节混凝土灌注问题
施工现场原位成桩这一环节,完成成孔之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有可能会因为塌落度欠缺、稳定性配合比不合理、初凝时间有限,导致上方混凝土已经凝固,导管在灌注环节无法自由移动,从而中途停止灌注施工[2]。
2.2 接桩环节混凝土灌注问题
这一部分灌注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输送泵中途发生故障或者导管断裂,致使浇筑中途停止,将混凝土软弱层、夹渣清除,重新开始灌注、接桩。浇筑桩身过程中发现导管破裂,致使泥浆流入至管内,不得不中断混凝土浇筑。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如果输送泵产生故障导致灌注中途停止,经检查发现桩身部位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值,而且发现局部存在夹泥。
2.3 桩身混凝土局部缺陷问题
施工现场采用超声波透射法。组织抽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有局部缺陷,而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不符。
3 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施工全过程特殊问题处理方案
3.1 各个施工流程处理要点
3.1.1 钻机准备与安装
针对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的施工需要在现场安装钻机,重点保证桩垂直度与桩位质量。在钻机安装时要保证其稳定性,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钻机安装的监督,确定符合要求后便可以下令开孔实施后续操作[3]。
3.1.2 冲击成孔
施工人员应该精准控制冲进的速度,处于开孔阶段遵循低垂慢冲原则,因为地层条件相对复杂,所以要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弃渣,减少无序堆积以及混凝土浇筑块、垃圾等,控制厚度在25~50cm之间。由于现场存在大量块石,容易引发地质架空问题,钻孔环节还可能会导致塌孔,所以针对这一事故,要提前制定冲孔漏浆解决方案,施工现场的泥浆池中储备大量泥浆,一旦产生漏浆现象便可以马上补充。若泥浆液面下降速度较快,施工人员应该马上提钻,避免塌孔、卡钻等问题[4]。
在钻孔这一流程要重点关注垂直度,钢丝绳在孔内发生偏斜必须马上纠正,并且置换泥浆。排渣冲进施工期间,由监理人员观察冲孔钻机进尺作业过程,记录岩层分布,为地质勘探、获取地质持力层数据提供依据。当冲孔进入到持力岩层之后,约200~500mm深度便要进行一次清孔,通过掏渣筒获得装底岩样,作为地质判断依据,也可以避免夹层产生。一旦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异常,应该由监理人员核查之后确定事故原因与类型,将其解决之后方可继续施工。
3.1.3 安装制作钢筋笼
必须要严格按照钢筋笼规范,尤其是加密制作,如果发现制作的钢筋笼不符合质量标准,不能够进入到吊装环节。一般制作钢筋笼需要满足如下标准:主筋间距±10mm;钢箍间距、螺旋钢筋螺距±20mm;钢筋笼直径与长度分别是±10mm。吊装钢筋笼时,首先要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查,要求焊接接头长度、桩断面接头数量等均要符合规定[5]。除此之外,钢筋笼长度与送筋长度等也是检查的要点,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厚度以7~8cm为准。
实施钢筋笼质量检查时要重点关注中心偏差,如果发现桩孔存在偏差,建议通过后期安装及时调整,但要注意调整幅度小于20mm,成孔质量检查确定合格便可以实施灌注。当桩的直径超过1m或者单桩混凝土量大于25m3,桩身混凝土务必保留一组试件;桩直径小于1m或者单桩混凝土量小于25m3,单个灌注台班至少要保留一组,试件则以每组3件为准。
3.1.4 混凝土浇筑
施工现场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该先将导管插入,由施工人员检查导管情况,要求直径250mm,误差小于2mm,结合采用的施工工艺明确分节长度,底管长度大于4000mm,导管的连接建议采用双螺纹方扣。正式应用之前先组织闭水实验,满足闭水水压0.6~1.0MPa,并且没有渗水现象方可确定为合格,导管底到桩孔底之间的距离以300~500mm为准。随后实施第二次清孔,这一流程包括复测孔深、检查沉渣厚度与泥浆质量等,且这些操作与首次清空要求一致。孔底500mm深度以内比重不超过1.25、含砂率不超过8%、粘度在25s以内,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检测之后确定符合规范方可浇筑混凝土,并且在现场安装隔水栓与漏斗,其中隔水栓务必要保证隔水性能,而且要有序排出[6]。
在灌注混凝土时,完成第二次清空之后约30min务必开始灌注施工操作。在这一阶段施工人员要精准检查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求混凝土初凝前结束所有浇灌工作。明确混合混凝土配合比,要对初凝时间予以调整,实施灌注环节施工人员控制拔管速度,将导管埋入桩内,注意埋入深度约为2~6m,其间不能将导管提出,如果发生堵管要马上组织处理,以免导致断桩问题。灌注至顶后位置要重点观察超高质量,以设计标高为基准,增加1000mm检查标高,将泛浆高度凿除之后,务必要保证现场暴露桩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等级要求。除此之外,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全程记录,而且要连续施工,灌注时间根据初盘混凝土初凝时间予以控制,详细记录灌注环节存在的故障、混凝土塌落度、导管埋置深度与上升深度等,为后期质量问题解决提供参考。结束混凝土灌注之后,根据浇灌量计算充盈系数,要求充盈系数大于1,按照单桩验收制度实施冲孔桩验收,即可结束这一部分的施工。
3.1.5 桩端后注浆
在施工现场进行桩端后注浆,要求后注浆导管选择直径为32mm的钢管,钢管壁厚以2.7mm为宜,导管之间选择螺纹连接,将后注浆导管和钢筋笼做好焊接与绑扎,按照桩径尺寸确定后注浆导管与注浆阀的数量。如果桩直径小于1200mm,建议在钢筋笼四周设置,数量为2根,且要保证对称性[7]。压浆管上方接头与自然地面之间的距离必须要超过5m,注浆管上方超出自然地面应该控制在300mm左右,下方与钢筋笼底部务必要齐平,而且要做好橡胶包扎。选择后注浆阀时,务必要注意其静水压力,应该承受静水压力超过1MPa,外部保护层可以防范硬质物刮撞,以免管阀损伤。
3.2 特殊问题处理建议
第一,针对原位成桩环节的问题,应该由施工人员潜入至水下混凝土面,将钢筋笼与混凝土导管切割,并且及时取出切割物,也可以利用冲锤,从混凝土面开始冲孔,直至达到设计孔深。结束成孔之后开始安装钢筋笼与声测管,完成清渣这一工序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成桩作业。
第二,针对接桩环节混凝土灌注问题,施工人员综合考虑桩身底部截面的竖向力与水平力,考察浇筑混凝土质量,采用继续接桩的方式,结束桩身部位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始浇筑之前,运用气举反循环工艺进行清孔,将新旧混凝土交接位置杂物全部清除,通过验收方可根据水下混凝土浇筑规范与要求,继续进行桩身部位混凝土浇筑。因为上方泥浆有一定厚度,所以难免会导致测量结果误差,例如混凝土浇筑面并不符合设计要求标高。针对这一问题,地下室土方在开挖时达到设计桩顶标高位置,可以在人工全断面利用风镐将原桩松散浮浆与混凝土全部凿除。注意这一操作要同时开展抽水、清渣,保护钢筋笼质量。结束清渣后组织验收,并且修整钢筋笼,随后可以开始接桩,浇筑和原桩等级一致的混凝土,超出设计标高约50mm即可。
第三,施工人员要深入现场检查桩身存在问题的混凝土标高,获取待处理深度数值,了解地下水情况。建议将不良混凝土全部凿除之后再继续接桩,但这一操作存在难度,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经过优化可以通过桩中成桩的方式,运用风镐将钢筋笼中混凝土凿除,钢筋笼外部保护层充当护壁,可以有效挡土、隔水。随即开始施工,沿桩身向下逐层破碎,已经完成破碎处理的混凝土渣必须及时清理,直到断面内部所有不良混凝土清除。掘进桩孔这一环节,将钢筋笼作为界控明确成孔直径,保证成孔直径大于1500mm,并且运用超声波检测管了解新成孔桩身混凝土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凿除已经达到预设标高位置,便可以由监管人员进行检测,确定没有不良混凝土夹渣等存在。混凝土面钻孔可以植入纵向钢筋,完成钢筋笼的连接、绑扎与验收等一系列操作。
第四,建议采用补强加固的方法,由设计人员进行复核,明确桩身构造纵向主筋抗压承载力。如果小于原设计承载力,便可以展开局部补偿加固处理。所谓补强加固,即局部缺陷桩的抽芯孔中插入钢筋,运用纯水泥浆展开压力注浆。注浆建议应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控制水灰比为0.7,注浆压力则以1.0MPa为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直径超长冲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问题,需要现场施工人员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地质条件等制定特殊问题处理方案,优化各个施工环节,加强冲孔灌注桩施工水平,结合现场施工不断改进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