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作用研究
2021-12-31唐琳
唐 琳
(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 重庆合川 401520)
为什么历史学科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而言是“副科”,在我看来,就是因为部分学生只是将历史知识当做“故事”来听,他们对其从来都没有深究过。再有,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用的方法很简单直接,从来都没有对于学生的内在造成过影响,如我们只是说某一位民族英雄怎样的可敬,或者是简单的说一下他的事迹,但是,他们与学生并不处于同一个时代,学生未必具备“感同身受”的能力。作为初中历史教育者,我们要改变教育思维,不要在乎学生是否背熟某一个易考点,而应该让学生拥有深度体验,进而在思想上发生改变,进而让学生在情感上具备共鸣的能力。期间我们可以调整教学的重心,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与历史上相关的案例进行对比,促使初中学生在辨识的过程中挖掘知识的内涵,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有亲情的人,但是他们会为了民族大义而表现的大公无私、无所畏惧,为国家、为人民、为信仰舍弃生命。可以想见在这样的触动下,学生会感受到,在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时,心中能够浮现出一个“英雄的名字”是多么幸福的事。本文就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初中学生的深度体验进行了分析。
一、在对比中实现深度体验
其实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很多学生总是觉得不可理解、莫名其妙。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初中学生叛逆、缺少是非观念,恰恰相反,初中学生是最爱憎分明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缺少情感共鸣的现象,或者说是在我们自己感动的不能自已时为什么学生没有表现出我们预期的“慷慨激昂”的情绪呢?在我看来,其实是因为学生“不懂”,信息都无法对接,我们又怎么能够期待让学生做出有效的信息反馈。在这一面我的建议是,给学生可以实现信息链接,可以让学生参与信息对比的相关案例。可以想见,在学生听懂、理解之后会爆发怎样的情感。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教师把授课的重心放在历史事件的表面教学上,并未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现实认识的渗透,没有带领学生在历史事件学习中更深入探索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利于学生对事件本质的理解。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进行改革。如新课导入时,教师巧妙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来欣赏一些缉毒刑警的影视片段,将毒品的危害等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认知毒品的危害,从小养成拒绝毒品、抵制毒品的科学认知。此时,教师巧妙进行设问“鸦片战争与毒品的关联性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通过这样的设问,初中学生会调动自己已有的认知展开丰富的联想。此时历史知识已经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了信息对接,对于后期的学习与情感生成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1]。
二、在崇敬“英雄”时生成深度体验
在停课不停学活动中,我们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往英雄的心,而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并非人们想象中都是“虚幻的”,恰恰相反,他们欣赏的英雄都有其闪光点。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一点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度剖析。让学生生成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心。如众多爱国人物英勇赴死,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仍不缺乏胆小怕死、卖国求荣的小人。通过讲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品质。例如,在讲授“最可爱的人”时,教师可以课前搜寻一些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在课上进行播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到战争时期的艰辛,以及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从而更加容易记住知识,并学习前辈的优秀品质,真正做到在历史学习中渗透德育知识,提高道德水平。如我们让学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己完成对于知识的深入探究,促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考证过程中,对于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书本上的“历史人物”,进行人物“重叠”。此时学生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习目标,以更为客观理性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审视人物、审视事件[2]。
三、在辩论的过程中生成深度体验
在培养学生的深度体验的过程中,我认为还有一个方法非常适宜,那就是让学生充分的释放他们的“叛逆性”。首先,学生能够展现出“叛逆性”,说明他们对于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有了感知、有了评判,在历史学习中,说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展现出他们的“叛逆性”其实就是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再有,学生能够展现出“叛逆性”,说明他们正在生成个性,作为初中教育者,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3]。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利用这一点来实现深度体验学习目标呢?我认为就需要让学生参与辩论或演讲。如在学习《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组内成员分成两部分来参与辩论赛,一部分代表正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另一部分代表反方,“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能力得到了有效升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深入影响学生的内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透过表象来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的内涵,情感、思想的内涵,进而让初中学生实现全面的成长,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