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统筹协调机制研究

2021-12-31林玉玲

南方论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山市试点绿色

林玉玲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广东中山 528400)

中山市自2017年正式获评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深化碳普惠制度体系”创新重点,积极推动碳普惠制度体系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企业碳标签认证和低碳技术应用等,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随着“深化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中山市也面临着“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协同效应有待深化”问题,直接给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造成阻碍,亟需破题。

一、试点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积极推动碳普惠制度体系建设

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了中山碳普惠运营中心,建设主体明确。编制了《中山市碳普惠实施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市碳普惠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碳普惠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碳普惠社区、碳普惠校园、碳普惠企业等多类型试点百花齐放,试点成效显著。以全国低碳日、中山马拉松、城市坐标挑战赛、中山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策划开展了碳普惠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等宣传活动,多手段普及宣传碳普惠和低碳理念。

(二)探索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

创新制定了全国首个市级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建设指南,即《中山市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建设指南》,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减源、增汇两大途径,打造了小榄镇北区社区近零碳社区、华南现代中医药城近零碳园区等一批具有中山特色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将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作为低碳城市试点宣传、低碳理念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三)鼓励开展碳标签认证

大力支持企业开展碳标签认证,并将其纳入低碳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结合产业特色,鼓励引导红木、照明、家电、锁具等行业企业开发不同类型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开展产品碳标签认证,促进传统优势行业企业向绿色制造转型,目前已有4款产品通过了国际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碳标签认证,中山五金制品、红木家具、家电照明等行业尚有10多家企业正在开展碳标签开发和认证工作。

(四)积极推广低碳技术

将企业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中山市低碳发展技术目录》中列出的低碳先进适用技术列为市级低碳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支持企业实施绿色转型,降低碳排放。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主动应用变频改造、聚能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高红外线多孔陶瓷节能燃烧技术等进行生产流程改造,减碳效果良好。

二、统筹协调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力量有待加强

一方面,机构改革将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从发展改革部门划转至生态环境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设置调整,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出现一定“空窗期”。目前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的职能在生态环境部门大气科,但只有2位专职工作人员,人手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还没有成立技术专家智库,也没有本地长期稳定的环境科学研究机构。

(二)试点建设投入不足

2018年和2019年中山市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分别为160万元和280元万,但2020年至今没有再安排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另外,重点资金投入也不足,如“碳普惠”资金,深圳市每年投入1000万元,但中山市除了省下拨的50万元之外,市级没有配套资金。

(三)排放数据共享机制欠缺

排放数据共享机制欠缺。当前中山市统计部门没有“碳排放”指标统计,生态环境部门能掌握的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的核心指标“碳排放量”计算的基础数据相当一部分是隔年数据,导致数据不能及时掌握,不能及时掌握“碳排放”动态变化情况。

(四)协同效应有待深化

由于市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镇区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未尽完善和落到实处,中山市还没有形成从园区、企业、社区、校园到镇区、乡村、建筑、交通等的低碳城市建设综合体系,也没有形成重点项目建设的统筹管理、跟踪监管体系,给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高效高质推进造成阻碍。

(五)低碳和生态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与全国各地情况大致相同的是,中山市的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在清单编制、排放源识别、部门划分以及核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协同治理还未真正落实到政策。此外,碳排放评价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如何有效融合尚在研究。

三、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管理力量

建议生态环境部门大气科适当增加“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专职工作人员,加快建立中山市环境科学研究技术专家库,成立本市长期稳定的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围绕中山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开展环境生态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为环境保护提供咨询服务,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二)推进战略协同

一是将绿色低碳作为推动中山市一体化和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领,将绿色低碳作为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城市治理、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加快经济内涵式增长,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二是制定中山市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为中山市低碳发展提供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发展指引。

三是贯彻落实《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绿色低碳发展”篇章,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各相关主体协同合作并将之贯彻到各类规划、制度、政策设计中,避免单项行动、单兵作战和由此带来的高成本高风险等问题,争取协同效应最大化。

(三)推进制度和政策协同

一是稳步推进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在省级技术支撑机构指导下,建立包括生态环境、统计、能源、工业和信息化、林业、农业等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内的联合工作机制,落实专门工作人员和相关工作经费,加强对本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在省级技术支撑机构指导下尽快建立本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相关研究及技术支撑团队。

二是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查制度,建立碳核查技术规范和方法学体系。完善核查机构和人员队伍的管理,尽快出台《中山市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及核查员管理暂行办法》,推动我市碳核查机构和人员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

三是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启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扶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发展。

四是在碳达峰可行性论证以及行动方案编制时,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用能权交易、“绿证”交易等方面政策考虑在内。

(四)强化导向协同

一是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开展全市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和碳中和研究工作,结合全市发展规划及重大项目布局,深入重点排放领域研究,明确碳排放达峰目标及实施路径,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提出达峰目标和行动方案。

二是由工信局牵头,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关键共性绿色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攻关,培育绿色技术创新载体,制定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加快成果转化和成熟适用技术示范推广。

三是推行成效评估。按照国家要求,定期对低碳城市建设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评估,梳理全市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废弃物、碳汇、绿色生活等方面指标完成情况;开展碳排放“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评估,将全市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分解至各镇街、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重点领域,制定年度考核方案,每年开展任务评估工作,掌握目标完成动态,为下一年明确工作方向,分配任务指标、规划重点减排项目提供指引。

四是推行目标考核。将碳排放强度,碳达峰等指标纳入到规划目标中,深入落实温室气体控制具体目标和重点行动,制定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分解工作方案以及考核方案,探索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和实施碳排放强度控制,将温室气体管控指标纳入生态文明考核等重要工作中。加大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以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力度,根据达峰要求制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将碳排放控制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强化新建项目准入机制,完善项目环评制度,建立项目碳评制度,严格实施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事中事后监管。

(五)强化行动协同

一是实施“清单制度”。推进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和应用工作,完善清单编制统筹协调机制,健全清单数据报送和管理体系,建立市、镇街两级的清单信息系统,加强清单制度在各区低碳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索通过购买服务,依靠专业技术团队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与温室气体清单的协同管理制度,实施温室气体清单可视化;结合清单核算体系,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中融入碳排放评价。

二是推行“统一标准”。统一不同规划和政策文件中设定的低碳发展目标和核心措施,避免不同规划之间出现相同指标目标不一致的情况;统一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与核算口径,在城市碳达峰的目标框架下,逐步建立碳市场绝对总量控制制度,将碳市场总量控制目标与城市的能源“双控”目标、企业节能考核目标相结合。

三是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低碳示范和应用,实施低碳产品标识和认证制度,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碳普惠等低碳特色行动,打造中山市碳标签品牌。

猜你喜欢

中山市试点绿色
绿色低碳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