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的高职校企合作育人现状研究
2021-12-31陈莉芳
陈莉芳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0 引言
现阶段,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了升级的趋势,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的发展,对当代服装设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而为该行业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便成为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融入旅游服装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还要融入符合旅游服装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更加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期促进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1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育人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获得了喜人的成果,不仅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能让企业获得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承担的是理论教学任务,而实践教学就要通过学校和企业来共同完成。目前,基本上各个高职院校都与当地企业搭建了合作渠道,学校给企业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企业给高职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实践机会,还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这种合作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根据大多数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2 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的现状分析
2.1 缺乏时代性且设计粗糙
旅游服装有诸多问题:如做工不精细,款式不够新潮,不管是服装图案还是款式都不是很好;并且成本较低,销售价格却很高;缺少审美效果,其收藏价值更低。旅游服装配饰品的设计也没有展现出时代感和民族感,造型缺少个性化的效果,自然就无法获得持续的利益。所以,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企业在旅游服装及配饰品的研发中,就需要带有地域特色,并具备时代感的效果,还要具备收藏价值。
2.2 没有更好融入文化基因
纵观世界艺术,良好的作品都包含了时代背景和地方文化,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将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作品将会展现出更大的魅力和特色。旅游服装企业针对旅游服装和配饰品的设计,也要融入该城市的文化元素,以此提高作品的价值。
2.3 地方特色亟需彰显特色
中小城市服装企业开发的旅游服饰品与其他地方旅游景点的服饰品在风格上雷同,而且款式不多,无法展现出该城市的地方特色。总之,在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旅游服饰产品都存在问题。此外,生产不精细,设备落后,旅游服饰产品没有现代化的元素在其中,也导致了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3 服务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的高职校企合作育人的现状分析
3.1 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常情况下,服装企业都期望高职院校能通过专业技术和资源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益保障,从而提高生产力,还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高职院校是将育人作为根本,无法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这就致使企业没有积极参与合作的动力,也就无法让校企合作教学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计划中,合作不能深入[1]。当前,在服务旅游服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也没有很强烈的意识,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上的帮助,不符合企业实际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没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难以吸引服务企业的参与意愿[2]。
3.2 专业教师“走出去”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不足
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师资队伍也是一大问题,基本都属于理论课程的教师,缺少实践工作经验,还无法满足服务能力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走出去”,就是让教师深入到企业中。首先,高职院校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工作量核定制度,给专职教师鼓励措施,让其能到企业中锻炼。在教学、科研和评职称时给教师产生极大的压力,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其次,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在教师考核中都比较重视学术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这也影响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正是因为这种现状,也影响了校企合作育人的质量[3]。
3.3 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且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入
目前,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产教融合还处在外围的层面,依然还是在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企业认为专业建设理应属于学校的范畴,因此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专业教学方面都极少参与,对校企双方的主体和资源优势没有呈现出来。此外,服装企业在教学中融入旅游服装产品方面的项目中,因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影响企业的效益,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参与其中的热情度。因此,产教融合要进行深度的深化[4]。
3.4 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关制度尚需完善
“做中学”在校企合作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包含了联合授课、项目教学和企业教学等,这些方式的实行与当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也有较大的矛盾,现行的专业教学管理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式,这对教学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可选择在企业、市场等场所中学习,像这种情形自然不符合教学纪律规范,不好管理。所以怎样确保教学的良好运行,这需要迫切解决。另外,没有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校企合作能良好的运行。想要实现校企联合上课、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管理等,就要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相关的制度。而新型培养模式也会突破传统的限制,必将给现代的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和教师管理等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以此来保障教师参与其中的热情和教学品质等。
4 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需求的高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
4.1 建立双方共赢的共同目标
在这种育人模式中,确定一个能让校企双方都能获得利益的方向,实现价值增值,能有效地促进系统协调、有效的共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专业不仅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还要确保企业能获得切实的利益,强化企业参与合作意识,让企业的参与度更高。所以,在搭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时,就要协调好人才培养方向、教学目的与企业商业性、经济性要求和人才输入要求等方面的关系。
4.2 增加校企合作双方之间的协同性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所形成的关联性和协作性,将直接影响校企协同育人的结果。对此,就需要借助于共同打造的方式,即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建立课程和共同建立教材等,促使校企合作能得到深化,这样就能提高校企合作的协同性,提升校企育人模式的品质,进而能够为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提供所需人才,继而也提升产业竞争力中所需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4.3 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保障
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能促进服装产业链实现有效循环,同时还能帮助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深入地开展,这些都具备了重要的意义[5]。因此,可打造没有清晰界限感的校企协同组织机构,由校企双方共同形成领导班子,针对人才培养途径、课程置换、成果转化、考核机制、资助政策和人才储备与输出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成进行全面的磋商,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机制,促使校企合作能形成系统化、全面化、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效果,以此推动该育人模式的长久发展。
5 结语
当前环境下,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彰显技能型教学特色、提升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服务中小城市旅游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和企业参与的热情度需要得到激励,对此,亟需增加校企双方的协同性,建立双方共赢的共同目标,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