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其地理关系
2021-12-30吴青
摘要∶安徽音乐安徽安徽社会文化、艺术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安徽的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关联。安徽音乐品种丰富,其特殊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安徽音乐的风格,为安徽音乐风格熔上了鲜明的"淮上"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富有生命力、独具一格的安徽音乐。由此,研究安徽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其地理关系,对于强化安徽音乐文化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深化社会大众对安徽音乐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推进安徽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安徽音乐 音乐风格 地理环境
安徽东接江苏、西接湖北、河南,南接浙江、江西,北接江苏、山东,位于华东腹地,整个地区有两条河流一一长江和淮河,将整个省份划分为三个自然区,即皖北、皖中、皖南。在历史进程中,安徽疆域归属极不稳定,上古处于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文化圈的"中心位置"自吴楚就纷争不断。因战争的原因,安徽历史上有多次移民活動,地区人口成分复杂,使得安徽具有了多元、开放、包容的地域特征。如夏、商、周及春秋战国的争夺,使得多元、开放、包容的淮河流域文化基因融入到了安徽传统音乐中,并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为安徽传统音乐熔上了鲜明的"淮上"特色。由此,对安徽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其地理关系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安徽音乐风格综述
安徽音乐风格的形成要追溯到中原人未迁徙时的音乐传承上,在迁徙过程中,受地理景观、人文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安徽音乐形成了极具地域文化的色彩。独特的音乐融合了韶乐、本土音乐、中原汉乐等很想概念股区域的音乐文化,不但包涵着安徽地区社会大众的艺术审美倾向,还是安徽地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忽视的传承价值。安徽音乐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风格特征∶
1.多元开放的风格
安徽的音乐不像流行音乐那样充满节奏感,但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处于淮河、长江流域、黄河等多江地域文化中,这些独特的地理位需促使安徽音乐呈现出鲜明的风格特征,听着悦耳、心旷神怡。一方面,安徽地区人类活动历史较长,处于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文化圈交汇处,历史上经过了多次人口迁徙活动。迁徙后的安徽淮河流域与世无争、民族团结、邻里之间和睦,独特的音乐风格可以使得人的心灵置身于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中。因此,安徽音乐中不但充满乐当地人民的热情与纯朴的民风,还呈现出多元开放的风格,各种文化相互交织,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安徽音乐迸发除了较强的生命力与发展活力。如早在西周时期,安徽音乐活动就十分活跃,到了秦汉时期,楚歌舞在安徽地区非常兴盛。《史记》中记载了淮南历王刘长所创作的诸多民歌;汉乐府中也有与安徽地区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时期在安徽创作了《秋浦歌》这些都是安徽音乐中的瑰宝。另外,安徽音乐与当地的民风相呼应,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音乐中倾注了很多从对安徽浓郁感情,凸显出安徽地区人们的生活形态,如安徽民歌很好地诠释了安徽人民的情怀,人文风情较浓,歌词文学性较强,曲调质朴、单纯。并且很多地方的舞蹈中也融入乐民歌,不但具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因素,还完美地诠释了客家人劳动、团结、牵挂等细腻感情。
2.地域文化风格鲜明,音乐多形态
安徽音乐是安徽地区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安徽地区人文环境与艺术发展的影响,安徽音乐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格。安徽音乐不但具有安徽地区方言元素、历史元素等,还承载着安徽地区所具有的民风民俗。如《走娘家》《拜花堂》等传统音乐文化承载着安徽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摘石榴》《货郎子调》等充分反映了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场景、劳动场景、市井文化等;阜阳地区的《锄头歌》涉及了很多方言,如"把锄锄豆棵,越想越熬槽"中"把"是"拿"的意思,"熬槽"是"委屈、窝囊"的意思。安徽民风淳朴、待人热情,音乐形态也多式多样,如土著民房独特的建筑结构代表着安徽儿女团结一心防御外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此影响,安徽民歌音乐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形式,如荡气回肠、悠扬的安徽民歌,将安徽人们的淳朴、热情充分展现出来;让人们仿佛感受到了安徽儿女的热情好客。
3.表现形式多元化
安徽音乐声乐与器乐两个部分,类型有数十种之多,有五河民歌、霍邱民歌、凤阳歌、乞丐音乐、赶集歌、秧歌、哭丧歌、节气歌、劳动号子、儿歌、婚嫁歌等。受安徽地区不同地方风俗、社会大众生活差异等音乐的影响,安徽地区的音乐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的风格,其中音乐表现形式非常具有多元化风格。如淮北地区的花鼓灯等呈现出粗犷朴实的风格;江南地区声乐柔美抒情、欢快流畅;《挣颈红》《忙赶牛》等皖西地区声乐则嘹亮高亢;《小猫调》《杂不龙冬耍》等皖东地区声乐非常幽默。并且安徽地区音乐可以分为小调、山歌、号子等,音乐体裁也多样。如《王三姐赶集》《摘石榴》《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小调善于表达多样化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与包容性;山歌则分为平原山歌、山区山歌两类,较为嘹亮;号子的衬词比较多,具有较短的结构与对唱的风格。
二、安徽音乐与其地理关系
安徽音乐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人文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安徽皖北的民歌受当地平原环境的影响,多以小调、舞歌等为主,,主要有小调、号子、舞歌、风俗歌等,其中小调、号子和舞歌就是因为地形原因,成了皖北地区音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淮北平原普遍使用门歌、送春等传统演唱形式;阜阳的风俗歌真实地反应了当地人民的情感,是阜阳人儿时最真实的回忆;五河地区最为流行秧歌,秧歌文化十分浓厚,知名度也很高;皖北地区的民歌豪放、质朴,是皖北人民情感的真实展示;蚌埠、嘉山等地船夫号子是劳动人民的歌声。这些安徽音乐的风格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安徽处于淮河中游地带,包括今天的多个地区,如旱阳、蚌埠、毫州、宿州、淮北、淮南、六安十市和合肥等,涉及淮北地区和淮南部分地区。根据安徽地理人文环境及田野考察,可以将安徽音乐分为川地音乐、山地音乐和丘陵音乐三大类型,川地音乐具有傍腔停调、大胆泼辣等风格特征,主要分布在川地,演唱时多使用方言;山地音乐具有高亢嘹高、假声演唱等高腔特点,主要分布在山地,演唱时多使用地方语言;丘陵音乐旋律细腻、读谐幽默,多分布在丘陵地区,成南北、东西过渡混合性风格。安徽地区的人们是世界上较早的民族-汉族的一个分支,经历立刻好几次时代的大变迁,遍布大半个中国和海外。他们融合了当地原住人民的文化民俗,并在保留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居风格的安徽民俗文化。如安徽客家山歌,融合了当地人的民谣,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音乐文化。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越来越多元化、丰富多彩,这给安徽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并越来越引起了各界人士 的关注和欢迎。另一方面,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任何生物一样,是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控制。而安徽的地理环境对音乐风格形成的作用中,江河具有重要的作用,安徽处于淮河、长江流域、黄河等多江地域文化中,这些江河流动的特性对音乐风格的形成与传播具有连接细带、文化通道的功能。尤其长江和淮河未安徽音乐风格的形成、不同地区文明的汇聚创造了条件,充当着过渡带的作用,南方与北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了多元化音乐交融的风格,如安徽与河南相近,淮河、颖河等河流的水运交通发达,为安徽梆子音乐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淮北梆子戏是一种具有皖北地区特色的地方小戏,受按南方音乐文化、河南梆子等的影响,在唱腔上,与山东梆子相比,安徽梆子更多了一份柔情与细腻。
另外,安徽地区的人文环境对安徽音乐的影响很大。与地理环境一样,人文环境对音乐风格的形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徽音乐风格就是在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文环境具有社会性,在社会中,人文环境与人的行为有关,存在着这个地区隐形的被人们所共同认同的文化观。如安徽皖北地区淮河流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对淮北柳子等音乐风格特征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方言文化、民间风俗、节日仪式文化以及历史文物、信仰等。从皖北地区的地方方言来看,语言的声调以及结构对安徽音乐风格具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具有浓郁的方言气息。安徽地区最北部的淮北地区,方言与方言区之间并不存在着绝对的界限,受河南东部商丘地区的影响,河南的豫东调等音乐风格对淮北梆子等音乐风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響,方言上的相近为淮北音乐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并且淮北当地的语言也为音乐风格的形成注入了属于淮北的色彩。如淮北梆子唱词讲求音乐的韵律和语言的平仄发音的完美结合,旋律线条较强、多带有衬词结构,唱词结构规范方整,具有淳朴的风格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安徽音乐风格的形成受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地理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处于淮河、长江流域、黄河等多江地域文化中的安徽,孕育这丰厚带有浓郁地方风格的音乐文化,地理位置优越,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安徽音乐风格,唱腔、歌词、音阶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安徽文化的缩影之一,在当地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巧.安徽地域传统音乐文化特色及传承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21(04)
[2]孙超.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分析【】.当代音乐.2021(04)
[3]崔琨.安徽淮河流域锣鼓乐的社会功能和传承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20(10)
[4]武松林.安徽皖北地区民歌的分布及特点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02)
[5]隋景山.唢呐流派的吹奏艺术《凡字调》在安徽民间[J].中国音乐.2020(07)
[6]赵书峰.流域·通道·走廊∶音乐与"路"文化空间互动关系问题研究[J].民族艺术.2021(04)
[7]杨秀丽.基于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州筝派音乐风格形成原因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名称:《建国以来民族弹拨乐作品中安徽本土音乐风格研究》,项目编号SK2018ZD066
作者简介:吴青,女,1983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马鞍山,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