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记》中“和”的英译对比研究

2021-12-30杨蔚杨运杨明兴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和顺礼记调和

杨蔚 杨运 杨明兴

摘要:由于“和”字的英译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选取儒家十三经中的《礼记》为例,以“和”字为切入点,选取理雅各、老安和罗志野三位译者的英译版本,分析英译本中“和”字在不同语境和分类下的不同英译,对“和”的具体内涵、译法进行深度剖析,丰富“和”研究。

关键词:《礼记》;“和”;英译

一、引言

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方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不尽相同,国外的读者对“和”的深刻意义没有太多的了解,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除了“和谐”的蕴意,实际上还有很多内涵,对“和”进行英译研究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单字“和”的读音、意义和词性很多,《礼记》中的“和”出现次数为111次,其含义丰富多样。根据方朝晖教授的分类,“和”分为“自我”、“外物”、“音乐”、“人伦”、“宇宙”、“政治”六类(方朝晖,2020)。由于“和”字在《礼记》中所蕴含的意义及其出现的频次不一样,根据“和”在《礼记》中的使用,笔者结合方朝晖教授的分类,将“和”字的英译分为常用英译及其他四个方面并进行英译对比分析。

二、“和”字的常用英译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的和谐观,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倡建立和谐却“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提倡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这都是在事物的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这种“和谐、协调、和睦”,通常被译为harmony或harmonious。中国人一直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常言所说的“家和万事兴”、“和为贵”、“和气生财”等,其实都是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和追求。在英汉词典里,harmony/harmonious也主要是指人际关系方面和音乐方面的和谐。如《礼记·冠义》中的“和长幼”、“长幼和”,体现了代际关系的和谐。

在处理“和”的翻译时,笔者发现理雅各在很多句子里更多地将其翻译成harmony/ harmonize/harmonious,例:其声和以柔-The sound is harmonious and soft;和五声-harmony of five notes;顺成和动之音-the notes are natural,full,and harmonious;雍雍和也-with reverence blended with harmony。而老安和罗志野会根据原文信息和引申的意义,结合中国文化背景翻译出“和”的语用义和差异义。

三、“和”字的其他译法

(一)“声和”、“乐和”类的英译

1.和五声。

-…and gave harmony to the five notes (of the scale).(James Legge,2016)

-…,the five modes on the scale were regulated.(老安,2000:191)

-...They made the six accords and harmonized the five notes.(罗志野,2017:197)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天下安定以后,就校正六律,调和五音。”古代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礼记·乐记》有言:“五音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也。”宫音乱,音乐就会显得空旷,这是君王骄纵的表现;商音乱,音乐就会变得颓唐,是官场败坏的表现;角音乱,音乐会显得忧伤,是人民怨恨的表现;徵音乱,音乐会显得悲凉,是徭役辛苦的表现;羽音乱,音乐就会显得危急,是财力匮乏的表现(老安,2000:166)。因此,只有在天下安定之后将五音调和,才能谱写出《诗经》里的《颂》,奏出“德音”。此处三位译者皆采用了动词,理雅各采用give harmony to,老安采用regulate并且使用被动态,罗译用harmonize,要保证“君、臣、民、事、物”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就需要治理国家的人主动“调和”并且要广开言路耳听八面而来的声音,适时对这富含隐喻意味的五音进行调整,因此这里使用regulate更具有这一层含义。

2.乐和民声。

Music secured the harmonious utterance of their voices.(James Legge,2016)

Music serves to harmonize the popular feelings of the people.(老安,2000:175)

They used the music to harmonize man’s sound.(罗志野,2017:190)

儒家的音乐最高美学思想是“和”,尤其强调“乐和民声”的社会作用,其调和作用体现在声音和情感上面,因此這个句子中的“和民声”不止有声音,还有情感。“和”在此不仅蕴含“调和”,还有“顺应、应和”之意。因此笔者认为在老安译的harmonize后面加上comply with更能体现顺应民意的仁政观。

3.而和乐兴焉。

-…,harmonious music is the result.(James Legge,2016)

-...,will give form to gentle music.(老安,2000:181)

-...,and the peaceful and easy music is aroused.(罗志野,2017:201)

这句话的意思是和顺情绪表现出来,和乐就产生了。《礼记》有言: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指和顺正直之气,根据语境,“和顺”在词中是指和善温顺的性情。在这样的性情大行其道的时候,说明政治清明,社会一片祥和,自然而然产生出平和而从容的音乐,因此这个句子中的“和”,罗志野的peaceful and easy更符合“和”在此的语用义。

4.倡和有应。

-The initiating cause and the result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James Legge,2016)

-Like the responsive singing in an antiphony.(老安,2000:181)

-What it sings and what it responds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罗志野,2017:194)

“倡和有应”,孔颖达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善倡则善应,恶倡则恶应。”《诗·郑风·萚兮》有言:“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古“倡”同“唱”。文本前后意思是一唱一和必然相应,人们邪曲和正直的性情也会受相应的触动而各有所归。因此,这句话不仅要传递乐曲中的一唱一和、唱和有应,还引申有因果循环的道德教化观。理雅各的initiating cause and the result体现了“倡”作为“首发、先发”的意思,但缺失了“唱”的意味,罗志野的则相反。因此老安的翻译皆传达了这个内涵,antiphony一词传递了 the responsive altern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especially of singers。

(二)“人和”、“政和”类的英译

1.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Hence,the airs of an age of good order indicate composure and enjoyment.(James Legge,2016)

-Therefore,the music of a well-ruled state is peaceful and joyous and its government is orderly.(老安,2000:165)

-The songs in the peaceful time are serene and show a happy government.(罗志野,2017:188)

政与声是相通的。《礼记》中的这句语出《诗经·周南》:“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治世”的时候世道太平,国家安定,音乐充满欢乐安闲,显示出政治的和顺,所以“治世之音”属于善乐,和“乱世之音”的不善乐相对。因此,三个译本中老安的译本中,the music of a well-ruled state体现了“治世之音”、peaceful and joyous表达了“安以乐”、orderly government表达了“政和”,另两个译本没有体现出“和”在此的语用义。

2.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Through the union of culture arising from music,harmony between high and low.(James Legge,2016)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music,both the superior and the inferior are on good terms.(老安,2000:177)

“樂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若行乐文采谐同,则上下各自和好也。乐事得以统一,则上下和合,无有争斗。上代表统治阶级或位分较高的人,下表示平民百姓或位分较低的人,在等级划分明显的古代中国,上和下区别明显,上下之间的“和合”,体现在上层与上层之间,下层与下层之间大家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因此老安的译本更能体现“和”在此含有的等级划分。

3.……则莫不和顺;……则莫不和亲。

-...and all is harmony and deference;...and all is harmony and affection.(James Legge,2016)

-...none shows disharmony and disrespectfulness;...none shows estrangement and alientation.(老安,2000:203)

-...There is no one who is not filial to the old;...There is no one who does not love his father and the elder brother.(罗志野,2017:201-202)

儒家极为强调乐的“人和”作用,君臣、长幼之间共听“宗庙之乐”,有助于促进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达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的目的。但是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社会背景下,臣要听君的,子要听父的,在译文中应该体现出下对上的尊敬和顺从。理雅各的译文则没有上下之分。罗的翻译用了filial,体现出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但是没有传递出君臣之间的关系。故此例中老安的译本与其他两位译者的不同,译出了“和”的差异义和语用义。

4.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

-…,the regulator of true harmony.(James Legge,2016)

-…,and the cardinal principle of impartiality.(老安,2000:205)

-…,makes the people keep their mind principle.(罗志野,2017:202)

“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一般来说,“中”即适度、有节、无过无不及;“和”则是和谐,是有差别的统一、多样性的统一。“中”是“和”的前提,只有适度、有节,才能达到和谐;“和”则是“中”的目的,只有和谐、统一,“中”才有意义(祁海文,2008)。老安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所以,乐表现了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中正平和的根本原则。荀子言乐是和顺人性情的纲要,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中和”在这里实则起到“调和、调节”的作用,因此,只有理雅各的译文最贴合“和”在这个句子中的语用义及区别于其他译文的差异义。

(三)“心和”类的英译

1.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

-…bring his will into harmony with them.(James Legge,2016)

-… cultivate his character.(老安,2000:183)

-… make man’s will peaceful.(罗志野,2017:195)

有的研究人员将“反情”解释为“反省自己的情欲”,有的则为“恢复本性”。正如《礼记·乐记》言:“人生而静,天之性”,此“天之性”不是情感而是為人之初的善,“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因此将其理解为“要反省自己的情欲而调节自己的志向”有违文中所说的“报情返始”。“和”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调和”,理雅各的翻译最为贴合原文内涵,罗志野的次之。

2.心中斯须不和不乐。

-If the heart be for a moment without the feeling of harmony and joy,...(James Legge,2016)

-When even for a single moment there is a lack of placity and happiness in mind,...(老安,2000:197)

-Anyone who is not calm or joyful for a moment will find meanness has entered his mind.(罗志野,2017:201)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心中稍有片刻的不和不乐,那卑劣诡诈的想法就会趁机而入。”儒家提倡“心和”,心和是由内向外而发的一种状态,礼乐以调身心,所谓修身养性,养性则需养心,保持内心的“和易、正直、慈爱、诚信”。因此这种内心的平和是一种平静的状态,不是calm一词可以概括的,a feeling of harmony如果回译就成了“协调感、和谐觉”。综上,老安的placity更符合原意。

3.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

-The result of music is a perfect harmony…When one’s inner man is (thus) harmonious...(James Legge,2016)

-Music produces perfect serenity internally … When the ruler is furnished with serenity in mind and with respectfulness in demeanor and appearance.(老安,2000:199)

-Music causes man’s mind to be calm and peaceful ...If he is calm in his mind and submissive in his appearance,...(罗志野,2017:201)

此处“极和”指内心和,“内和”与“外顺”相对,乐极和者,乐能感人心,使人内心极其平和,然后外表恭顺。根据下文“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这句话意在表明,君主的内和与外顺,做好表率作用,才能赢得臣民的尊敬。乐可以正心,让人达到心和的状态。因此,这种内心极其平和的状态可以译为perfect serenity internally,从这点来看理雅各译文没有体现出心和的状态,罗志野的没有“极其”的程度,因此,只有老安的译文最能传达原文信息。

(四)“味和”类的英译

原文: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while the grand soup had no condiments.(James Legge,2016)

-...and unflavored broth,indicating that it is not a sumptuous feast.(老安,2000:171)

-The grand soup without condiments.(罗志野,2017:189)

“味和”古代指五味的调和,五味指“酸、苦、甘、辛、咸”,(《黄帝内经·灵枢》),五味各有其味,中国人讲究食疗,各种味道的食材和药材皆有不同功效,在饮食方面也讲究各类调料的调和。因此,根据上下文这里的“不和”可理解成没有经调料调和,因此unflavored和have no condiments翻译都体现了其语用义。富含同样意味的句子还有“五味异和”、“和味”。

实际上,还有其他的“和”的英译,例如,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阴阳和),迩臣守和(政和),血气平和(气和),虽不典型,但其英译也不仅限于harmony。“和”字的运用在《礼记》中随处可见,尤其以《乐记》章最为典型。“和”字在不同的分类和语境汇中,不仅仅具有harmony的含义,具体译法要看其含义具体分析。

四、总结

在处理“和”字的翻译时,译者也应根据其深层次的内涵,充分挖掘其蕴意,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和”字进行恰如其分的翻译。由于“和”字的英译先前处于空白阶段,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无其他资料可参考,单从语用的角度来考察“和”在三个译本中的语用义和差异义,因此本次研究也尚有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有更多的补充和发现。

参考文献

[1]James Legge.礼记[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2]老安.The Book of Rites (Selections)[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

[3]罗志野.礼记英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4]戴圣著,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M],中华书局.2017.

[5]方朝晖.儒家经典中的“和”及其文化根源探讨——以《礼记》为例[J].文史知识,2020(03):123-128.

作者简介:杨蔚,女(1993-),硕士研究生,茅台学院,贵州省遵义市仁怀鲁班大道中段茅台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项目名称:2020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和’字英译研究”(2020ZC139)。

猜你喜欢

和顺礼记调和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疯娘
半途而废
调和
山区乡村步班邮递员唐和顺:12年翻山越岭22万公里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欧氏空间中超曲面的L2调和2—形式
漫画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