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降息买什么?

2021-12-30陈兴

股市动态分析 2021年25期
关键词:降准降息货币政策

陈兴

当前降息必要性有所上升:一是企业成本压力短期难以缓解;二是实际贷款利率或将反弹;三是美国还未真正步入加息周期。我们认为,本轮货币宽松周期之内不会仅有降准,降息大概率不会缺席。如果央行开启降息,则债券或将最为受益,届时收益率下行空间有望打开,而权益市场中小盘成长风格相对占优。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的脚步越发临近,国内降息带来的将是阶段性机会,也需要警惕后续风格调整。

如果以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的变化来刻画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自2007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五轮周期性的“降准-降息”操作:

第一轮开始于2008年9月,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降准和降息同时开启,力度是近几轮中最大的一次;

第二轮开始于2011年11月,欧债危机冲击叠加国内经济加速下行,央行启动货币宽松,2011年11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距离首次降准半年后,央行首次降息;

第三轮开始于2014年4月,地产调控趋严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转向宽松,2014年4月先进行定向降准,其后于11月宣布降息,本轮宽松周期相对较长,直至2016年才逐渐结束;

第四轮开始于2018年4月,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投资增速放缓背景下,央行开启新一轮宽松,前期以降准为主,美联储开启宽松之后,国内降息周期也随之开启;

第五轮开始于2020年疫情后,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政策迅速加码支持,降准降息节奏较快,2020年1月初降準不久后,2月即启动降息。

回顾过去几轮宽松周期内的降准与降息:

首先,政策对冲击的响应速度往往很快,一旦国内政策收紧、突发灾难或外部危机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形成,就会启动降准或者降息来予以逆周期调节;

其次,央行多数情况下或使用降准先行,除非经济冲击特别显著的情况下才会很快启动降息,一般来说,首次降准(不论是定向还是全面的形式)到首次降息可能会经历半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尚未看到宽松周期之内只有降准而并无降息的操作。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降息开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二是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三是海外尤其是美国尚未处于加息周期。

最后,从最末一次降息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上来看,降息很可能不是宽松的最后一站,往往会伴随着一次降准作为收尾,不过也有例外。

短期各资产均有受益,债券更具长期效应。从历次周期内首次降息后的资产表现上来看,短期股债商均有受益。但如果时间维度拉长至一个月以上,债券表现相对更佳。从过去五轮周期变化上来看,首次降息后一周内,上证综指、中债国债指数和CRB指数均有上行,而一个月乃至三个月后,CRB指数往往有明显回落,这可能主要是因为降息通常会选择通胀下行期实施,上证指数仅有微幅增长,降息效应逐渐消退,而债券指数保持上扬,可见降息使得债券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降息周期内,人民币汇率往往趋于贬值。

创业板表现最佳,上证50垫后。从历次周期内首次降息后的各类权益指数表现上来看,虽然降息开始一周内多数指数均能有所受益,但更长时间来看,偏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表现最佳,三个月后仍能维持不错的正收益,中小板指也有类似的情况,而沪深300和上证50表现稍有逊色。

医药生物、电子涨幅居前,金融地产、周期居末。从历次周期内首次降息后的各行业指数表现上来看,降息三个月后,医药生物、电子和传媒等成长性较强的行业涨幅居首,而像金融、地产和周期板块表现相对不佳,如采掘、非银等行业涨幅居末,消费类板块涨幅适中。

降息必要性之一:成本压力短期难缓解。从当前经济环境来看,事实上,降息的必要性有所上升。首先,虽然PPI同比增速开始见顶回落,但其引发的企业成本端上升的压力不会很快消除,从上一轮PPI快速上涨时期的经验来看,企业成本上行滞后PPI增速见顶约在半年左右。由此可见,明年上半年企业利润仍然会受到来自成本侵蚀的影响,而企业利润又关系到企业投资和居民就业,是微观主体预期形成的重要依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预期转弱是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之一,因此,货币政策应当对此出台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

降息必要性之二:实际贷款利率或将反弹。其次,以贷款名义利率与PPI同比增速之差来近似刻画实际贷款利率的变化,我们发现,其或将很快触底回升。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改此前的下行态势,较二季度环比上行7BP,而11月PPI同比增速也已经见顶回落,这意味着实际贷款利率的触底反弹,其进一步制约企业投资端的改善,因而,需要通过降息来缓解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的上升压力。

降息必要性之三:美国还未真正步入加息周期。最后,在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货币政策有了全面的转向,收紧步伐有所加快,在为明年美联储加息铺路。美联储议息会议点阵图结果也表明,与9月仅有9名委员给出2022年加息预期不同,目前18名委员均认为美联储将于2022年加息,12位委员认为2022年将加息至少3次。而美联储真正开始加息后,我国货币宽松空间受制,从历史经验上也能够看到,届时降息将很难推出,因此,有必要利用美联储尚未实施加息的时间窗口。

债券最为受益,阶段性机会开启。我们认为,本轮货币宽松周期之内不会仅有降准,降息大概率不会缺席,而从经济环境上来看,降息的必要性有所上升,条件也逐渐具备。如果央行开启降息,则对于大类资产而言,债券或将最为受益,届时收益率下行空间有望打开,而权益市场中小盘成长风格相对占优。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的脚步越发临近,国内宽松时间窗口收窄,国内降息带来的将是阶段性机会,也需要警惕后续风格调整。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猜你喜欢

降准降息货币政策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美联储降息会结束美元上涨周期吗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6月汇市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