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负性情绪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1-12-30吕婷婷赵爱萍殷俊霞杨冬培刘丽丽
吕婷婷 赵爱萍 殷俊霞 杨冬培 刘丽丽
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且病死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其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1]。PCI术后患者自我护理技能、疾病知识水平及其消极情绪等会导致支架内部再次出现狭窄现象,而影响患者预后[2-3]。延续性护理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本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PCI的患者,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旨在为同类疾病护理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5]我国2016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城镇居民,便于随访;(3)会使用智能手机,有良好的沟通和书写能力;(4)愿意接受随访管理。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急慢性病及精神病或神志不清;(2)外地无法长期随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2岁,平均(60.28±4.50)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42~73岁,平均(61.43±5.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性护理,主要包括患者的饮食、活动、用药等健康指导,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随访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共6名,包括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主要负责PCI术后患者康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健康教育及随访护理。医护患三方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及运动方案,指导患者饮食、活动、用药等相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做好心理状态的调适,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建立患者个案信息档案,并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及随访时间。(2)出院后的随访护理,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内每两周随访一次,之后每月随访一次,内容涉及饮食、活动、用药的情况及康复情况和心理状态,并对患者及家属反馈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微信随访:建立微信平台,由两名管理员进行管理。患者出院前由随访护士介绍微信群的功能及使用的目的,利用微信平台建立与患者及家属的联系,及时回答患者的疑虑,并督促患者按时复查。随访护士定期向微信群内发送PCI术后健康教育及心脏康复等相关知识、短视频和图片进行教育,重点是对冠心病的知识,包括饮食指导,药物治疗,运动,危险因素,病情自我监测,加强他们对冠心病及其预防的认识。定期开展微课堂教育活动,在线通过微信群进行提问和讨论,并及时总结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常见问题,作为下次微课堂的授课方向。定期举行病友交流会:利用同伴教育,邀请具有相似疾病成功治疗史的患者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0.5~1 h/次,以交流彼此的经验,促进对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责任感的改善,进一步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门诊随访:随访护士每周一次参与主任的门诊坐诊,随访过程中了解患者是否严格遵医嘱服药及用药后的反应、术后康复情况及对饮食、活动等日常生活的管理。为患者及家属发放PCI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普及相关康复知识,促使家属和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于出现负性情绪的患者,护士采用情感激励方法[6],通过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和体谅,鼓励患者的自我表达以有效调动患者正性心理,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随访护士可通过His系统360示图查看患者门诊复查结果及检查报告,了解患者康复情况,随访时间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自我管理能力: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王梦玉[7]研制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该量表包括饮食管理(6个条目)、治疗依从性管理(8个条目)、症状管理(3个条目)和日常活动管理(4个条目),四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能力越强,Cronbach’s α=0.852,效度系数为 0.935。(2)负性情绪:评价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采用Z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8]。每个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将焦虑自评量表的20个条目得分相加,粗分>40分为有焦虑或抑郁存在[9]。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向其发放调查表。入院时采用现场发放的方式填写,出院后3个月采用现场填写或微信群发放问卷方式收集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 和 Excel 2007 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饮食管理、治疗依从性、症状管理及日常活动管理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
2.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低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
3 讨论
3.1 延续性护理的意义
延续性护理的目标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和保持动态、灵活和持续护理的关系,体现了护理模式在赋予护理专业内涵、丰富护理理论体系方面的有效作用。通过随访护理工作的开展,护士能够及时了解出院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及康复情况,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后能够正确用药,做好康复训练,提高遵医行为,以最大程度使患者受益。同时也是落实卫生健康行业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提升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3.2 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延续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是指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以便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10]。两项针对延续性护理模型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的随访大大提高了研究组的平均自我护理得分[11-12]。以电话随访的远程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对药物和饮食方案的依从性[13]。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饮食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症状管理及日常活动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患者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效能。
3.3 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在进行随访时护理人员重点关注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给予指导,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按时用药,可减少因心绞痛发作或术后身体不适而导致的情绪低落、焦虑等负面情绪,利于身心康复。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同类研究结果较为一致[14-15]。
3.4 心理健康教育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不良情绪[16-17]。心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作为随访护理的重要内容,不可仅局限于疾病知识的教育,且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正念干预可作为一种有效改善负性情绪的心理疏导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18]。
本次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是随访护士在业余时间完成的,目前研究仅局限于电话、微信随访及门诊随访形式,今后可优化和调整随访模式,完善随访工作制度,增加医师的参与力度,开展多元化的随访教育,采取上门访视、座谈会、网络教育、互联网服务、社会及家庭支持等途径,切实将护理服务由医院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并强化随访结果的运用。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