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1-12-30汪闯薛春萍郑良鹏熊珍陶淼
汪闯 薛春萍 郑良鹏 熊珍 陶淼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属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已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而位居高发疾病第一位[1]。急性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内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影响脑内血液循环,引发脑内组织细胞缺氧、缺血,进而造成神经和脑组织损伤,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情况[2]。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做好急性脑梗死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挽回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中有重要的意义[3]。所以,本文主要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预后预测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文献[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18~70岁;(3)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头颅CT检查。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合并严重肺、肝、肾、心等疾病;(3)合并代谢性疾病、免疫缺陷、传染性疾病。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 18~70岁;(2)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头颅CT检查。排除标准:同急性脑梗死患者排除标准。观察组:女20例,男18例;年龄42~63岁,平均(56.4±7.08)岁。对照组:女18例,男20例,年龄44~66岁,平均(57.2±6.98)岁。两组的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清晨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2 ml,置于蓝色枸橼酸钠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 15 min 后取上层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配套试剂均为德国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提供,在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进行测定,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配套试剂为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D-D、Hcy和FIB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和脑梗死面积的关系,并分析血浆D-D、Hcy、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价值。两组完成影像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后,由同一位医生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观察组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进行测评,按照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重度脑梗死(>30分)、中度脑梗死(16~30分)和轻度脑梗死(≤15分)。同时根据颅脑CT和MRI结果,采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面积,将患者分为大梗死(>10 cm3)、中梗死(4~10 cm3)和小梗死(<4 cm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D-D、Hcy、FIB对预后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浆D-D、Hcy、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s)
组别 D-D(mg/L) Hcy(μmol/L) FIB(g/L)观察组(n=38) 2.41±0.49 13.62±3.49 3.88±1.36对照组(n=38) 0.76±0.35 8.41±2.60 2.74±0.93 t值 16.89 7.380 4.265 P 值 <0.000 1 <0.000 1 <0.000 1
2.2 观察组不同脑梗死严重程度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
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中度脑梗死患者高于轻度脑梗死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脑梗死严重程度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s)
表2 观察组不同脑梗死严重程度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s)
脑梗死严重程度 D-D(mg/L) Hcy(μmol/L) FIB(g/L)重度脑梗死(n=12) 3.04±0.91 15.13±3.92 4.29±1.31中度脑梗死(n=15) 2.26±0.72 12.24±3.27 3.57±1.05轻度脑梗死(n=11) 1.75±0.47 9.58±2.26 2.91±0.98 F值 9.225 8.389 4.368 P 值 0.000 6 0.001 1 0.020 2
2.3 观察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
大梗死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高于中梗死患者,中梗死患者高于小梗死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s)
脑梗死面积 D-D(mg/L) Hcy(μmol/L) FIB(g/L)大梗死(n=13) 3.32±2.18 15.86±4.23 4.26±1.28中梗死(n=15) 2.20±1.53 13.18±3.24 3.89±1.12小梗死(n=10) 1.61±1.06 9.35±2.37 2.99±0.72 F值 3.541 10.180 3.935 P 值 0.039 7 0.000 3 0.028 8
2.4 血浆D-D、Hcy、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分析
血浆D-D、Hcy、FIB的AUC值分别为0.917、0.900、0.754,三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 4。
表4 血浆D-D、Hcy、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分析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在脑部动脉形成血栓,二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机体炎症反应,从而使凝血系统激活引起血栓[5]。急性脑梗死发生时会引起脑组织的局部缺血,从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或其他不可逆损伤,这些影响不仅会造成患者生活能力减低,严重时还会使患者昏迷甚至死亡[6]。
D-D是纤维蛋白溶解反应蛋白的一种,具有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主要是由纤溶酶降解产生,血浆D-D水平升高表明患者体内存在二级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并伴随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7]。有研究表明,D-D除影响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外,还可以使内皮细胞损伤,引发血管痉挛[8]。有学者认为患者卒中后D-D增加明显,其水平与卒中的大小、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关[9]。Hcy不仅可以激活凝血因子,促使血小板聚集、黏附,从而诱发或加快形成血栓导致神经功能受损[10]。还可以生产氧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促使平滑肌细胞迁移增值[11]。除此之外,Hcy还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12]。FIB是一种凝血因子,主要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的黏滞度及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在肝脏中合成,是血浆中存在最多的凝血因子[13]。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D、Hcy、FIB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更高,这与钟可文等[14]的研究一致。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中度脑梗死患者高于轻度脑梗死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比较显示,梗死面积越大,患者血浆D-D、Hcy、FIB水平越高(P<0.05),说明其脑梗死情况越严重;血浆D-D、Hcy、FIB的AUC值分别为0.917、0.900、0.754,三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浆D-D、Hcy、FIB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且血浆D-D、Hcy、FIB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预测也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