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测绘期刊更名初期的成长策略

2021-12-30籍利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发文学报

籍利平

(1.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编辑中心,北京 100036;2.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871)

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5 020种,出版语种以汉文占绝对多数,有4 631种,占总数的92.25%[1];截至2017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5 052种,出版语种以汉文占绝对多数,有4 558种,占总数的90.22%[2];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为4 973种(不含军队系统出版的科技期刊),出版语种以中文占多数,有4 477种,占总数的90.03%[3]。从连续三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数量变化不大,短期内呈现数量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中文科技期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更名实现转型的。无论更名原因如何,更名科技期刊都应有初期的五年规划、中期的十年规划和长期的二十年规划。在期刊的成长周期中,更名初期既是打基础的阶段,又是决定期刊发展走向的关键阶段。

期刊更名初期,仅仅忙于编辑和加工稿件等事务性工作,忽视对期刊发展的先期规划是不利于期刊的成长和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短期内屡次更名或者主编以及编辑部主要成员频繁变动,也是不利于期刊进步的。

中文科技期刊在更名初期无法得到较为稳定的论文下载量、被引用频次、期刊影响因子等数据。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考察和分析更名中文科技期刊已有文献,经过十几年沉淀的数据是较为可靠的。中国知网数据库存储的海量科技论文不仅为研究者、读者提供了支持,也为科技期刊决策管理者制定期刊的战略规划、运行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办刊人既要有学术情结,又要有“家国情怀”;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又要注重顶层设计[4]。密切结合现实需要,将文献计量方法与智库思想结合[5],是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更名后成长策略的必要条件。

文献[6]指出2009—2015年我国更名期刊数量占期刊总量的10.16%(以2014年我国期刊总数为9 966种为准)。中国教育期刊网的新浪博客公布了2016年部分月份得到批准的中英文期刊名单,其中包含中文科技期刊。2017—2019年度更名的中文科技期刊总数暂时未见报道。文献[7]强调更名转型期编委的关键作用。文献[8]探讨了研究院所主办的刊物群内部稿源竞争问题,提到的《热带农业工程》于1976年创刊,初名《热带作物机械化》。此刊的主办单位也是拥有4家科技期刊的研究院,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办刊情境接近。文献[9]对《食药用菌》更名的成功实践进行了分析,提出要选择恰当的更名时机,缜密选定新刊名,使更名的宣传效应达到最大化。科技期刊的更名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10],才能吸引作者群以及对应的科研、教学和生产机构[11],与此同时科技期刊的专业化特色问题也不容忽视[12-13]。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要想得到优化和提升,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14-16]。改变中文科技期刊令人忧虑的现状,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从战略的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予以解决。

本文聚焦于测绘科技期刊,主要以2000年更名的《测绘科学》为样本进行分析,期望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中文期刊办刊人有所裨益。

2 《测绘科学》更名初期的栏目设置

《测绘科学》更名时已经存在多种学报类测绘期刊,如《测绘学报》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解放军测绘研究所学报》 《测绘学院学报》 (原名为《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更名前后, 《测绘科学》注意利用积累了20多年的人脉和作者资源,大力宣传,尽力避免资源流失,并借更名之机进行宣传和造势,形成了良好的开局。

《测绘科学》于2000年由《测绘科技动态》(1976年创刊)改为现名。从刊名上看,它既不像《测绘学报》那样严肃和学术化,又不像《测绘通报》那样技术和科普化,名称简洁、响亮,含“科学”二字,突出了本质特征,还和它的主办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密不可分。 《测绘科学》在刊名中未出现主办机构名称,避免了上文提到的除《测绘学报》之外的3家学报由于主办机构名称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刊名变更现象。

《测绘科学》更名初期(2000—2003年)为季刊,延续了《测绘科技动态》的卷号,更名年的期刊卷号为25。该刊2000—2003年的常设栏目有院士特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测绘教育、研究综述、科技简讯等。测绘界院士们的大力支持极大地提升了刊物在测绘界的影响力。“院士特稿”栏目刊发了10余位院士的28篇稿件,迅速提升了《测绘科学》的学术影响力。“研究综述”和“学术前沿”两个栏目的论文也提高了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3 《测绘科学》更名初期的高产机构与作者群

3.1 更名初期的高产机构

2000—2003年《测绘科学》刊发文章294篇(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19年11月22日)。发文3篇以上的机构及其发文量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更名初期的《测绘科学》论文来源中主办机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6.3%。表1中第2至第11个机构的发文量合计达到151篇,所占比重较高,显示了期刊的外向性。

表1 发文3篇以上的机构及其发文量

3.2 更名初期的高产作者群

发文不少于4次的17位作者及其发文次数见表2。表2中,发文次数相同的作者排名不分先后。高产作者群在2000—2003年的发文次数总计为108,对更名初期期刊的学术贡献较大,对期刊成长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表2 发文不少于4次的作者及其发文次数

3.3 更名初期的综述论文

《测绘科学》更名初期设立了“研究综述”栏目,专门刊发综述论文。篇幅较长的综述论文分为上下篇或者进行多期连载。综述论文受到了广泛关注,而连载的综述论文受到了持续关注。

在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19年11月18日)搜索2000—2003年《测绘科学》标题中含“进展”的文章,可以得到第22页表3,标题中含“计划”的论文未计入该表。可以算出,20篇综述论文的总被引频次达236次,总下载次数达5 618次。

表3 《测绘科学》4年内20篇综述论文

3.4 更名初期的原创论文

科技期刊刊发的文章多以院士、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的原创论文为主。更名年及之后的两年, 《测绘科学》刊发的论文被引频次超过50的20篇论文见第23页表4(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19年11月18日)。20篇论文的作者中,发文时第一作者为院士的4人,后来成长为院士的3人;第二和第三作者成长为院士的2人。

由表4可以看出,9篇被引超过50次的论文刊登在更名创刊年 (2000年)。在更名第1期(2000年3月份)发文的两位院士(第一)作者(陈述彭、李德仁)分别贡献了55次、152次的论文被引频次。在更名第2期(2000年6月份)发文的李青元(第一作者)和秦其明(唯一作者)分别贡献了350次、171次的论文被引频次。

《测绘科学》2001年第3期刊登的龚健雅、许厚泽分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贡献的被引频次分别为387次、109次。龚健雅被引频次达387次的论文,被引用分布分别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共111条;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32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236条;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共7条;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共1条。

院士作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创造力旺盛的专家和在读研究生的贡献也非常可观。创造力旺盛的专家有的已经成长为院士,例如表4中论文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龚健雅(1957年出生,201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表4 《测绘科学》被引频次超过50的20篇论文

3.5 更名初期的专辑策划

专辑策划离不开作为科技期刊智囊团的顾问和编辑委员会成员的支持。 《测绘科学》更名初期,顾问有5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编辑委员会由27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专辑的策划依赖于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敏感力、发现和捕捉科技热点的能力。及时策划以学术热点为核心的专辑,有利于期刊追踪科技前沿,引起行业、作者和读者的关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期刊成长。

《测绘科学》2003年第1期“政府GIS”专辑共刊发18篇论文,其中17篇论文被引用和下载,相关数据见第23页表5。这17篇论文的总被引次数达到558(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19年11月22日)。

表5 “政府GIS”专辑的论文引用与下载次数

4 科技期刊更名初期的成长效果

《测绘科学》的前身为《测绘科技动态》,是1976年创刊的内部刊物。该刊于1995年改为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刊物,2000年由《测绘科技动态》更名为《测绘科学》(季刊)。

更名第一年(2000年),《测绘科学》开设了院士特稿、学术前沿、基础研究、数字世界、环球视野、应用研究、研究综述、交叉学科、名人专访和文献题录等栏目。“院士特稿”栏目刊发的论文大大提升了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该栏目从2000年坚持到2008年。“研究综述”和“学术前沿”栏目刊发的文章也为提高该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测绘科学》2001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进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3年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际六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表6为《测绘科学》更名前一年和更名后四年的载文量与论文被引用情况统计。

表6 《测绘科学》更名初期的载文与引用情况

与《测绘科学》更名期接近的《现代测绘》《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更名前后均为双月刊,其载文量和被引用量分别见表7和表8(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19年11月25日)。

表7 《现代测绘》更名初期的载文与引用情况

表8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更名初期的载文与引用情况

1978年创刊,由江苏省测绘学会、江苏省测绘科技信息站和江苏省测绘行业协会主办的《现代测绘》的总载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在更名的第一年(2003年)均有大幅度提高;2004—2006年的总载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有浮动,关联的具体细节待考察。1957年创刊,由武汉大学主办的《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除更名第一年(2001年)总载文量和总被引频次略有下降外,2002—2004年的总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均为持续上升状态。已经经营了40多年,学术资源的长期积累保障了更名的《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的学术影响持续增长。此刊更名后稿源充足,已经于2005年在测绘类学报中率先改为月刊。2008年,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EI)共收录190种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45 252篇,其中《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被收录294篇,排名第56位,收录率为100%,收录量占总数的0.65%[17]。

2003年,更名不到4年的《测绘科学》已经成长为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开始酝酿将出版周期从季刊改为双月刊。 《测绘科学》2004年改为双月刊,2014年改为月刊。将更名的《测绘科学》列入“7种测绘遥感类精品中文科技期刊”进行分析和评价,既是对此刊的高度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与文献[18]中提到的《测绘学报》《遥感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等5种期刊相比, 《测绘科学》在综合评分、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上均待提升。

中国知网的数据显示(检索时间为2019年11月25日),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2000—2004年刊发的724篇文献中,排名前5位的机构 (括号中为论文数)分别为:武汉大学(484)、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37)、陕西省西安测绘研究所(32)、同济大学(19)、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15)。可以看出,武汉大学的学术资源给了《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强有力的支撑。而作为省级期刊的 《现代测绘》2002—2006年刊发的548篇文献中,作者人数最多的前5个机构(括号中为论文数)分别为:江苏省测绘工程院(59)、河海大学(33)、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8)、南京师范大学(26)和东南大学(25)。对照表1不难看出:更名中文科技期刊主办单位的学术资源对于期刊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5 结束语

中文科技期刊的更名是“凤凰涅槃”的过程。抓住了更名的机遇,策略得当,持之以恒,就可以使办刊质量与影响力逐步上升。不断优化办刊策略,提高质量和效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有科研经历、拥有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经验的研究者,在智库思想的指引下提炼出中文科技期刊更名初期的策略、方法、经验和教训,为其他有更名意愿的中文科技期刊提供借鉴,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下一步,可以针对更名5年以上,影响力增长缓慢,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的更名中文科技期刊应当采取的策略进行研究。只要不断提高期刊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打造一批高水平中文科技期刊,使科技期刊与科学家一起成长[19],中文科技期刊走向国际交流前沿舞台的梦想就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发文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定义和特征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