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2021-12-30吴月芳
吴月芳
(重庆市酉阳县酉州中学 重庆酉阳 409800)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通常将知识大量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其德育素材的挖掘和利用,虽然学生的考试能力较高,但却没有将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进行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要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历史教材,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具体该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笔者将根据自身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对具体的德育渗透路径和方法进行介绍。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通过调研活动发现,目前很多初中生和家长都十分看重考试成绩,对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再加上现在家庭条件的提高,每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比较少,这些孩子在家庭中都处于娇生惯养状态。多方面因素的存在,使很多初中生都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考虑任何事情的时候,第一个考虑到的就是自己,并不会为他人考虑,同时,任何一点苦都吃不了,也不尊老爱幼、师长等,打架斗殴现象频发发生,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等[1]。这些都已经表明当代初中生所受到的德育教育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要将之设定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将之与日常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历史教育者,必须要明确自身肩负的德育教育职责,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对学生实施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一方面能让学生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继承下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全面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难以满足德育渗透的要求,所以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德育教育的顺利渗透做好准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德育教育设计,将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历史话题等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们参与到对其人物身上优缺点的分析中,对其优秀品质进行归纳,说说自己需要学习哪些品质,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对知识知识的有效学习,又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
比如在教学《鸦片战争》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个完整的故事进行搜集,让学生分析林则徐虎门销烟行为体现了怎样的品质,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对林则徐的爱国精神进行感知,并将之作为自己的榜样,向其进行学习,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当然,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质,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情,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逐渐改变自身不良习惯,促使学生品德的提升。
(二)借助多媒体渗透德育教育
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常采取口头说教的方式,使德育教育缺乏感染力,影响了德育渗透的效果。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改变单一、乏味的德育渗透方式,将具有感染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入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直观学习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强化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效果[2]。
比如在教学《近代科技与文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教材的隐性素材进行挖掘,将我国著名科学家的人物传记引入教学中,如《邓稼先》《袁隆平》等,将搜集到的纪录片、影视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不顾一切的爱国情怀。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此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选择视频中的片段,让学生对其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与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融合,能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让学生从小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初中生的压力较大,很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这将会影响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具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
比如在教学《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威灵顿战败后观看蜘蛛结网的故事后大胜拿破仑的事例详细的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从中总结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并由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失败时应该如何做,在学生互相分享观点和建议的过程中,主动从失败滋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中走出来,并坚持不懈的学习,直至成功。通过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高度,让其朝着健康快乐的道路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的根本,尤其是对于历史这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更应该坚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将之融入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另外,在向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对其进行疏导,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保驾护航,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让其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