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科学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
2021-12-30彭长庆
彭长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9团中学 新疆 835312)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当中处处有科学,当学生留心观察,会发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但在当前的许多小学科学课堂之上,教师对于科学知识的讲解偏重于理论化,使原本应当妙趣横生的小学科学课堂变得让学生没有兴趣,觉得科学知识太过高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兴趣倾向,寻找生活化的切入点,并让科学知识最终回归于生活。
一、生活化教学进行课堂导入
教师在开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做好相关的课堂导入,以便学生快速地记起之前所讲的知识内容,从而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即导入的知识内容要贴近日常生活并具有实践性,这样就方便在教学结束之后组织一些相关的生活化实践活动,进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之所以在导入环节就运用生活化教学,也是出于对教学效果的考虑,好的导入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
如在进行“阳光下的影子的变化”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我可以在户外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亲身感知影子的变化情况。在该课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之后再带学生到户外进行实践探讨。借助这种户外实践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而且有助于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减轻其学习压力[1]。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融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讲授“水沸腾了”一课时,可以创设一个“某某喝水”的情境:小明想要喝水,可是妈妈刚把烧水壶放在炉灶上,并告诉小明要等到水沸腾以后才能喝。小明很苦恼,不知道水烧到什么程度才是沸腾。你能帮助小明吗?小明还邀请大家一起等待水壶里的水沸腾起来,观察凉水加热至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和变化。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见到水沸腾时有气泡在水面破裂,同时也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现象是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对水沸腾时究竟有哪些变化提出疑问。同时,教师在这一情境设置中给学生布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示学生水在加热时,会产生一些现象和变化,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方向地观察[2]。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以实践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目前,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为了探究而探究,将完成活动记录单作为探究活动的目的,停留于表面现象,缺乏思考和研究。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设计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活动,将探究活动与实践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联想到科学课上学习过的知识,进而使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如在学习“不同材料的餐具”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哪种材料的餐具适合小朋友使用。教师在准备好四种不同材料的餐具以供学生观察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常用的餐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分辨出自己日常所用的餐具是用哪种材料制成的,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可以如何改进。让学生在了解材料特点的同时,展开思考,如何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改善生活中餐具的缺点[3]。
四、生活化教学,让课堂延伸至生活
教师不能将科学学习禁锢在教室之中,应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观察和探究,在生活中亲历科学和发现科学。
如在“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中,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通过光来获取热量,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了获取更多的热,人们在生活中会做哪些事情。通过对这个话题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科学发现,甚至有的同学还会反向思考——怎样在不需要热的情况下减少热量的吸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其实就是由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的指导,将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探究环节以及拓展环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能够自觉思考,保证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延续性,将科学学习延伸至课堂外,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理论知识源自生活实践。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联系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喜爱,促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强化其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掌握,提高其科学学习能力,促进新时代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