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筑梦”
——中职旅游专业在校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9期
关键词:工匠中职精神

蒲 鸥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中心 重庆黔江 409000)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培养一线从业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热搜,更成为学术界研究热潮,民众讨论重要议题,社会讨论的高频词汇。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民众对高品质的生活追求,旅游产业走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客观上行业一线从业人员更需要爱岗敬业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我国旅游业在近几年“野蛮生长”,成为社会发展一大支柱性产业。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传统行业更新迭代,以旅游业为代表消费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占有分量越来越重,因此对旅游类专业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增加,对高品质旅游产品与服务需求,对旅游专业人才自身素养提高也随之提升。2025之前我国推行制造强国战略,必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高精尖技术型人才,而中职院校旅游专业是培养我国一线旅游人才重要基地,如何用工匠精神培养中职旅游专业人才,成为当下中职旅游专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旅游行业与“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概念

“工匠精神” 一词内涵丰富,“工”一字为象形文字,根据《说文解字》:“‘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匠,木工也。’”工匠从字面意思解释从事手工业生产木匠,随着古代第一次产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到了现代社会工匠一词被解释为擅长工艺专长的艺人[1]。精神指的是人的内在意识与思维活动与一般心理活动状态。由此,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所擅长领域所传承精神状态与精神成果的文化内涵,更多熔铸于工匠领域的内容,通过内化精神东西最终转化为外在物质文化形态。

(二)当代旅游行业的工匠精神文化阐释

①极致精神的追求

极致精神追求从字面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精益求精”,指的是在当代社会对产业技术水平完美追求,在完美基础上更上一步台阶,展现出当下产业不断追求,精雕细琢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旅游行业因快速增长速度与高利润,让资本与人力大量涌入,如此多企业如何在激烈市场获得生存空间,这就需要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进行策划与对景区进行规划建设。旅游产品策划需要文化创意,需要用工匠精神耐心地细致进行旅游一线去研究、去设计。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克服浮躁心态,对待项目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雕琢,符合市场需求并带来经济效益,最终形成著名旅游品牌。

②知行合一的认真态度

知行合一对于旅游行业而言,一是对自身行业实践领域的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从而为每一次旅游服务工作做好准备。用一颗匠人之心,去对待每一位客户,感受游客内心感受,在工作兢兢业业与细节并重,用极致耐心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这些都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用时间去细细打磨。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旅游服务工作注重细节,对于年轻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③持之以恒奋斗与创新精神

旅游行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对从业人员最大的要求就需要长久耐心与恒心服务于游客。服务业特别不容易,尤其是长期从事服务工作,对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十分不简单,需要长久磨炼下去。对一份工作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无论是对于导游、酒店服务人员与景区工作人员,持之以恒的恒心都是一种无形之中鼓励,是克服工作中的路途中远方的灯塔。

工匠精神强调创新,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下,社会上的事物更新迭代,让自己时代大潮下获得立足之地。近二十年,旅游行业“野蛮生长”,无论是旅游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都会面临遇见工作中不可预知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像是“蝴蝶效应”,影响着行业内部各个因素,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自我的工作理念,保持学习态度,勇于创新,避免固步自封[2]。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育的认知误区

(一)在校生培育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传递更多行业员工的事情,中职旅游专业在校生主要任务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随着企业用人制度的完善,行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缩短,希望新接任的员工“无缝对接”,从而减少人工成本与技术成本、培训成本。可见企业对员工要求逐年提升,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想要在竞争激烈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尽快适应毕业之后职场,为旅游行业带来更多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需要用工匠精神为之加持。

(二)社会大众对旅游行业认知不清

工匠精神主要针对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与传统手工业手艺人,他们提供产品大多数有形态的产品。而旅游行业大多提供无形服务,在大众认知范围中用工匠精神融入旅游行业十分牵强。近几年来国内5A级景区接到投诉的事件屡见不鲜,游客对当前旅游行业意见大,诸如旅游景区酒店不干净、景点卫生间不整洁,景区天价服务费等问题,这些看似“技术含量”不高工作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旅游文化形象。对比我们邻国日本和新加坡,不少游客反映这两个国家整洁程度可以用“一层不染”来形容。中国旅游行业呼唤“工匠精神”熔铸于当下服务之中,需要从业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有敬畏感,对自身策划的旅游产品高度负责,从细节着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同时社会大众缺乏对“职业教育”认可,以中职旅游专业为例,对于家长而言,花再多钱投入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还不如让学生进入普高大门,读“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辈子干苦力活。我国最近数十年来爆出类似于“长春疫苗事件”等,暴露出我国对于产品质量不重视而带来不良后果。同时中国人心中都认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洋货质量好于国货,其中一个原因认为中国制造业缺乏“工匠精神”。以上种种原因都暴露出我国社会缺乏对行业与产品“工匠精神”的领悟。

(三)唯“技术至上”,校企合作不深

①技术至上,教学模式单一

当下职业教育都进入一种唯“技术至上”误区,从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都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技术教育。学生读个职中就是学习一技之长,以后找个“饭碗”糊口就行。这种把职业教育等于技术教育曲解化,背离了中职教育办学方针与人才培养目标。忽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养成,一味重视“一技之长”,或者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和看重比赛,忽视教育的本质。

同时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依然采用讲授式,围绕工匠精神培养人才当前还未出一种与之匹配人才培养模式,近些年来流行“工学结合”与“学徒制度”作为一种较为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成为工匠精神人才理念培养模式一种有效的补充。中职旅游专业偏向于实践居多,需要应对形形色色的客人与多种多样的环境,在工作中面临问题也是不可预知。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会沿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为教学带来一定积极效果,但是围绕“工匠精神”开展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创新[3]。

②校企合作不深

无论当前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发展方向是“产学相融”与“校企合作”。学生毕业之后大量进入企业,企业需要优秀的毕业生来源于学校,这是一种双效交流,因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流于表面,合作时间也不能过短。由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实习时间短,学习方式单一,同时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与耐心,实习时会抱着玩玩心态,诸如此类因素很难达到校企合作实际意义。没有以工匠精神指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无法真正深入企业了解整个旅游行业运营过程,互相交流形成局限性,无法真正达到校企相融。

三、中职旅游专业在校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一)树立以工匠精神为中心人才培养观

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德才兼备”,而且旅游行业提供服务也有高中低档,因此对人才职称也需要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与特级,从而为不同游客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从文字层面理解特级旅游专业人才是“工匠”级别。如何引导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成为“特级”旅游人才,需要“工匠精神”加以引导。

思想是实践先行者,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从思想入手。我国产业环境缺乏工匠精神,不仅仅外部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原因,更主要中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养成也有关系。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上的导师,对学生一言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思想和教学需先行,学校需要不定期加强工匠精神的研学活动,深化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另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激励机制与高标准让教师把工匠精神体现于日常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用自我言行传递给学生何为工匠精神,教师并积极组织讨论会、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加入进来,让学生说一声,谈一谈自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4]。

(二)完善政策保障,加深校企合作

任何教学理念与模式推行,都离不开政策保证,因此围绕“工匠精神”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关行政部门颁布政策的支持。相关行政部门在政策制定中对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方法和教学内容给予具体规定,从而给中职院校提供合理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同时相关行政部门需要作为中间人,作为企业与学校搭线人。行政部门提供资金,企业提供专业实训导师与场地、设备,同时给予企业减免税收、增加相应补贴加强奖励,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时的资金、管理运营、人力、时间等方面成本投入。

2016年中央颁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其中明确指出:“重视技术人才培养,让技师与高级管理人员一样可以拿同等年薪、分股权、享期权。”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让中国跻身制造大国与技术强国,必须拥有一群强大与富有创新精神工匠[5]。只有高技术型人才社会地位提高与工资待遇增加,才能鼓励在当下旅游行业中高新技术人才加入教学活动中来。行政部门出面去大力宣传,引导整个社会大众正视中职教育,尊重工匠人员。同时中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避免“唯技术至上”培养理念,重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提升。

(三)落实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①净化校园环境,创新教育理念

中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融入工匠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执行。首先,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净化校园学习环境,比如爱岗敬业与坚持不懈的职业素养,转变中职旅游专业教育陈旧教学理念,提升师生对教育教学自信心。其次,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巧妙融入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中,由教师带领学生,运用当下最近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转化成教学实践,让师生用更高思想境界与实践行动迎接中职教育学习。

②设置与工匠精神匹配专业课程

首先,完善基础课程内容。在原有文化基础课程加大融入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课程,满足当下学生内与外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课程设计中必须将“工匠精神”巧妙融入。教师在上课时借用当下旅游行业顶尖人才事例,展现他们是如何爱岗敬业与如何策划优秀旅游品牌项目过程。另外人文知识传授,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养,从而让旅游人才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行家。

其次,在进行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不能过分注重技术内容,还需进一步加深学生体悟对专业内容领悟。围绕工匠精神设置课程,适当增加专业实训课程比重。学习礼仪课,从站姿、面部细节着眼,把课程融入学生实际生活。还可以开设特色专业课,根据课程内容分成三类

一是特色技艺课:爵士舞蹈、外语类表演、中西餐饮服务、本地文化大讲堂、金牌导游讲解。

二是人文素养课:艺术诗歌朗诵、书法鉴赏课、中西艺术电影鉴赏,英语电影配音等课程。

三是生活类趣味课:茶艺课、调酒课、咖啡品鉴课等课程[6]。

这些课程都是能结合学生兴趣开设,而且着重个人技艺实训,强调学生综合能力。课程开设过程从教材制定、课程内容设置、负责指导实训教师、相应网络资源配套等都需要精心规划与安排。

(四)共建“师傅型”与“师匠型”中职旅游专业师资团队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除开技艺训练,课程设置更需要一群有着“师匠”精神的师傅悉心教导。当前职业院校重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不少双师型教师来自于旅游行业拔尖人才。他们因其自身工作繁忙与备课时间少,不少校外双师型人才纯粹挂名或者一年来学校当当客座教师。长此以往,无法让工匠精神教学理念在中职旅游专业展开,推行用现代学徒制度将学生送到一线旅游景区与旅游公司的工作现场,让学生体悟校外师匠们对工作的态度与方法、理念,这才是对工匠精神师资队伍建设最佳方式。除此之外,定期让院校内部教师去旅行社与旅游公司进行挂职,及时了解当下旅游行业最新动态,紧跟行业整体运行规律,为自我双师之路奠定基础。职业院校内部还可以搭建“师匠型”网络师资共享库,充分借助大数据资源库,在网上共享“工匠精神”课程与师资力量、视频讲座,为师生提供学习的便利。

四、结束语

培养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的旅游人才,不是一天一时之事,尤其是我国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对导游人文素养与技能会更高。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自我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以“工匠”之名要求自我,注重对其精神把握与内在修炼,最终让自身处于旅游行业的前端。

猜你喜欢

工匠中职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