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管理·术中获得性压疮安全管理的软件设计及应用研究

2021-12-30

全科护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获得性压疮手术室

术中获得性压疮也称为手术压力性损伤,是指病人术中皮肤受压部位与手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组织损伤,其中以术后1~3 d最常见[1-2]。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以及病人的手术体位受限无法缓解组织压力,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压力性损伤现象,成为围术期常见的皮肤安全问题。Schoonhoven等[3]报道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达4.7%~66.0%。国内研究显示23%的院内压力性损伤与手术有关[4-5]。因此降低手术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成为手术室质量控制指标的关注焦点,也是围术期病人皮肤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对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相关风险等级及术前皮肤状况的深度了解,手术室护士只能在发生压力性损伤后予以进行护理干预的问题,且手术室护士在对压疮的风险评估、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存在差异性。而临床护士对术中获得性压疮的认知也有限,被动地接受并照护病人于术后出现的压力性损伤。同时未能对临床术中获得性压疮护理数据进行有效智能化收集和分析[6-8]。为解决上述问题,2017年8月由手术室、临床外科护理团队、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员组成课题小组,设计研发“围术期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安全管理程序软件”,并于2018年1月实施临床应用,促进手术病人皮肤安全管理。现将软件设计和应用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系统结构 系统以护理电子病历为系统主平台,在医院综合信息平台下建立模块,该系统采用展现层、服务交互层、应用逻辑层、数据层的4层构架[9]。系统可实现病区、手术室病人皮肤护理数据信息共享,进行术中获得性压疮高危预警提醒,提供相应临床护理决策支持,从而提高手术病人压疮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构建连续、动态的术中获得性压疮护理新模式。

1.2 系统功能模块

1.2.1 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识别模块 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评估记录模块,包括自动获取病区术前病人的皮肤情况,筛选高危风险的手术病人,并自动抓取电子病历内的各项数据,结合护理人员的评估形成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因素风险评估。

1.2.2 压疮防范措施决策支持模块 在符合临床压力性损伤循证证据支持下主动预警提示触发临床干预,实现术中获得性压疮的临床决策应用,满足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实践的需求。

1.2.3 高危病人术后预警提醒模块 完成与病房护士的信息交互,实现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高危预警提醒、决策分析支持,并通过电子病历互联互通的应用呈现帮助临床护理人员观察压力性损伤进展、及时采取护理措施、解决临床问题[10]。

1.2.4 术后跟踪随访及情况反馈模块 信息的汇总记录手术病人不同时间段内存在的压力性损伤风险因素及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均能随时获取查阅手术病人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情况、发展及转归。同时也便于护理管理者及时了解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事件,及时跟进事件的进展与改善状况,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和概况总结,为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2 临床应用及效果

2.1 操作规程 手术室护士填写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系统自动获取相关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高危敏感因素[斯卡特触发点: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预计手术时长],相应评估项目对应分数,并自动累计上述项目得分,得出病人压疮危险评估风险等级。根据评估结果系统触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巡回护士勾选此病人实际应用的术前预防措施。并填写Munro围术期压疮评估表[11-13],提示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等级,同时以提交护理问题及相应护理计划的形式,提示下一护理单元关注并采取相应的皮肤护理措施;提示病房需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及再评估,在相应护理单元责任护士的病人任务列表、PDA工作查核界面内都予以提醒,并督促病房护士及时完成工作任务。通过护理电子病历系统的互联互通,巡回护士与病区护士均可通过电子病历共同查看病人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生压疮者立即上报护理部。在病人住院期间巡回护士和病区护士可随时通过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相互查阅病人压疮评估及护理情况。

2.2 质量控制

2.2.1 术中获得性压疮高危因素评估的质量控制管理 系统可生成手术病人压疮风险评估相关情况一览表,护士长依据此表格查询手术病人的压疮评估率及相应的准确性,发现漏评估者或评估不准确者立即通知,可有效提高护士执行压疮评估工作的主动性及正确性。

2.2.2 术中获得性压疮进展情况的质量控制管理 手术室评估病人皮肤压之可褪,提交护理问题(有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可能)、护理措施、护理预期目标(病人出现什么部位皮肤压之可褪,72 h内注意防护及关注);病房护士72 h内予以关注并采取减压等压疮防护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如有发生压之可褪部位的皮肤情况进展为压疮,予以反馈至电子病历系统的手术室今日待办事项一栏,予以提示反馈信息共享。凡在手术离开手术间评估为皮肤压之可褪或压疮的分别在手术室智业电子病历系统内的多病人视图——今日待办事项中记录,以便于手术室护士长在线了解手术压疮发展情况。

2.2.3 病房压疮管理的信息反馈 如病房发现术中获得性压疮进展情况可填写压疮报告表,相应信息也可通过系统反馈至电子病历系统的手术室今日待办事项一栏,予以提示反馈信息共享及质量控制。通过系统的反馈可及时督促手术室与病区护士沟通发现存在质疑之处,避免沟通不畅或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的弊端发生。

2.2.4 报表数据汇总 通过以不同时段予以报表统计汇总手术病人皮肤情况压之可褪例数、压疮例数、压之可褪72 h进展或无改善例数、术前评估压疮或压之可褪的例数(含病人基础信息,病案号、姓名、手术日期、手术方式等),从而掌握术中获得性压疮的相关敏感指标数据、压疮护理记录评估的规范性,并对采取措施的准确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安全管理质量的持续质量改进[14]。

2.3 实施效果 对2018年10月—2018年12月信息化自动筛选出的200 例病人进行逐个核查,判断本系统压疮高危病人筛选准确率为97.27%,压疮发生率为0.016%。手术室护士反馈系统的运用能以更加便捷的手段进行术中获得性压疮的评估及根据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满意度为98.39%。病房护士也能及时获取知晓压疮高危病人,并根据相应的护理问题及计划提示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术中获得性压疮的进展,有效控制压疮发生率。

3 讨论

3.1 系统的运行能有效改善原有系统智能化、人机交互能力等不足的状况 通过建立手术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以循证手段获取的手术压疮临床知识库为基础,通过信息获取病人术前压疮风险的临床数据进行手术病人压疮危险评估,形成手术压疮评估风险等级及存在的皮肤损伤问题,并对临床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信息系统的广泛集成和数据整合,探索电子病历由结构化向智能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的机制。通过多个临床应用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获取、整合及分享,按照临床护理人员的相应关注点进行提取关键信息,实现术中获得性压疮的数据收集、智能分析、利用及反馈,为手术病人的压疮质量控制管理的进一步深入广泛研究提供基础。将术中获得性压疮风险评估作为分级预警依据,开发循证支持的护理知识库,建立智能化人机对话的信息模型,不但使护理记录趋于规范性,而且也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提醒、智能纠错、决策分析等功能,有利于提高护士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提高压疮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15-16]。

3.2 实现围术期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安全的全流程信息管理 事前管理:术前系统触发提示高危预警,并对护理行为进行决策提示,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客观评价术中获得性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及有效实施预防措施的专业能力[17-19]。事中管理:系统触发Munro围术期压疮评估结果预警并通过护理计划单及任务清单的形式提醒及督促病房护士关注病人存在皮肤完整性相关护理问题,及时进行相应延续性照护,以促使皮肤状况的改善。事后管理:通过各级报表的呈现及统计分析,能直观了解临床工作中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发生状况,既简化了日常统计工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达到动态监测术中获得性压疮情况,利于护理管理者有效干预及提升手术病人压力性损伤护理品质,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满足临床护理需求,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人员。

3.3 术中获得性压疮的发生、发展和防治需要进行连续、动态的管控 通过围术期病人术中获得性压疮安全的全流程信息管理变压疮终末管理为过程管理,予以相应的实施监控,促使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术中获得性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采取压疮防控措施[20-21]。通过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实施监管,过程的严格控制用指标数据采集、临床情况反馈促进护理管理者通过恰当的方式手段予以把握关键环节,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获得性压疮手术室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获得性指状纤维角皮瘤验案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成人获得性扁平足的治疗进展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以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2例报道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