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早临床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效果
2021-12-30张凡萍1王海燕2赵真2吴春梅管洪在
张凡萍1,王海燕2,赵真2,吴春梅,管洪在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6级; 2 附属医院输血科; 3 医学部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目前,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仍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以课程为中心,理论课程结束后才让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医学生熟悉且已接受的一种方式,但它忽视了课程之间的交叉性及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性,导致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1],造成了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且医学生实习期间需要准备考研或联系就业,这直接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2],不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培养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对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3],实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成为一条新的教学途径。我们对2016级和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生开展了早临床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级、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自愿参与早期接触临床活动的医学生8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58人。
1.2 研究方法
1.2.1早期接触临床的方法 从大学一年级末开始,2016级、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自愿利用寒暑假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活动。第一阶段主要通过网上信息及阅读与早期接触临床有关的文章,了解并学习早期接触临床的基本知识,为走进医院奠定基础。在大学一年级暑假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走进医院。第二阶段是走进医院、走进实验室,由学院为该班医学生开具介绍信,学生可自行联系当地医院或高等学校的教学医院,并自己决定早临床实践的时间(至少1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临床活动。早临床活动主要以了解医院环境和医疗工作流程,了解实验室分区、实验室内工作基本流程及实验室所开展的基本检验项目为主,并尽可能进行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活动期间,每位同学用心感受医学、体会医学和感受医生的工作。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撰写活动收获与体会,并于开学后进行交流分享。第三阶段是再次走进实验室,但早临床活动内容以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实际操作为主。医学生要认识到职业责任和道德责任,将较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生动真实的临床实践结合起来,避免知行脱节,以提高操作能力,通过观摩实验、操作实验、实验讲解、疑问解答等步骤加深对临床检验操作的理解,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与注意事项。
1.2.2问卷调查 在早临床活动后,对医学生进行早临床活动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知识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对专业认识、实践能力和技能操作的影响,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责任、人文素质培养和形成的影响等3大类16个项目。
1.2.3统计学处理 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0%。
2.2 医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认识
有78.4%的医学生选择自愿参加早临床活动,且参加者都愿意再次参加及参加更多的早临床活动;所有医学生均选择在第二阶段时走进医院、走进实验室去了解医疗工作流程和实验室操作项目等,认为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是有必要的。
2.3 早期接触临床对学习方面的影响
有97.5%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认为早临床活动能激发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但也有32.5%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活动并不能减轻对理论学习的压力;97.5%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活动有利于提高实验过程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早临床活动对专业思想的影响
所有医学生均认为早临床活动有利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早临床活动前后分别有32.5%和80.0%的医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8.337,P<0.01)。早临床活动前后分别有85.0%和95.0%的医学生热爱和喜欢自己的专业,差异有显著性(χ2=7.951,P<0.05)。97.5%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活动有利于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别有82.5%和85.0%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活动可增加对职业的兴趣和对毕业后工作有较大影响。
2.5 早临床活动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有90.0%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活动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可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所有医学生都认为早临床活动有利于提前培养学生的病人意识、社会意识和服务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对病人健康和社会健康的责任意识。
2.6 医学生对早期接触临床的意见和建议
有22.5%的医学生提出了关于早临床活动的建议:学校应积极引导医学生参与早临床活动,学校应选择设施更加齐全的大型医院,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和接触临床样本的机会;理论课程可以与早临床活动同步进行;大学一年级所学习的基础知识较少,理论知识薄弱,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早临床活动较好。
3 讨 论
早临床活动不仅是一种医疗实践活动,更是一种让处于基础阶段的低年级医学生走进医院、感受医学、具有医学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4],其实质是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尽早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5]。此前,国内各大医学院校已广泛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探索实践,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以及中山大学等,针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或本科五年制医学生开展了“早临床”教育[6]。对于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来说,医学生需具备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早临床同样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本次2016级、2017级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学生自愿开展的早临床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97.5%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活动能激发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实验过程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示早临床能够提高医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践,在实际医院环境中将感性认识与理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体会理论与临床实际的异同,能激励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7]。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期接触临床前后分别有32.5%和80.0%的医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提示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使医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更了解和热爱自己将来所从事的专业。97.5%的医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示早期接触临床可操作性强,可为医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环境和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期间学生可能会遇到检验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时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概念性知识实际化,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操作能力,还能缓解医学生真正实习时的不适应现象;较早地进行实践操作,有利于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医学生实习操作时的自信心[2]。
早临床较好地体现了“知、情、意、行”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医学生早期培养病人意识、社会意识和服务意识,对病人健康和社会健康负责[8-9]。本文结果显示,90.0%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可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所有医学生均认为早临床有益于医学生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且愿意参加更多的早临床活动。提示早临床有助于医学生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培养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10],有利于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结果还显示,有32.5%的医学生认为早临床不能减轻理论学习的压力,且有22.5%的医学生希望由学校选择设施更加齐全的大型医院,更好地引导医学生参与早临床活动,并建议理论课程可以和早临床活动同步进行。部分学生认为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早临床活动,因为大学一年级课程以基础课为主,与临床联系相对较少,到临床参与见习的意义不太大,所以大学一年级阶段的了解医疗工作流程等早临床活动完全可以与大学二年级阶段的早临床活动合并[3]。因此,如何将早临床活动与理论课程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早临床的实施效果是值得教育工作者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