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秀明:45 年坚守海岛守护民众健康

2021-12-30张晓曦王灵芝林昕章勇涛责任编辑毛思洁

宁波通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南田东门服务站

文/张晓曦 王灵芝 林昕 图/章勇涛 责任编辑/毛思洁

吴秀明坚守在最艰苦的偏远海岛,成为海岛上屹立不倒的“健康瞭望哨”。

一生只为一事来,他是偏远海岛上屹立不倒的“健康瞭望哨”。

清晨,在象山石浦镇东门岛,吴秀明手提医药袋登上了前往对面山岛的渡船。他在石浦镇台胞医院医健集团石浦分院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海岛居民亲切地叫他“老吴”。

1976 年毕业后,吴秀明搭渔船、乘轮渡、爬礁石、翻山头,在海岛辗转行医已有45 年。很多人不懂他为什么到这么艰苦的地方,但身上的白大褂懂得他的选择。海岛居民的健康是他心头的牵挂,家人突遭恶疾的厄运,却成了他永久的遗憾。

海岛上,有人上岸,有人离开,潮涨潮落,人来人往。而他青丝变白发,用45 年的坚守,站成屹立不倒的“健康瞭望哨”。他一生俭朴清贫、敬业奉献,把“医者仁心”镌刻在海岛乡亲的心里。

吴秀明

象山县石浦镇台胞医院返聘驻岛医师。先后获得浙江好人、宁波市道德模范、宁波好人等荣誉。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扎根海岛无怨无悔

吴秀明扎根海岛的45 年,有10 年是在象山南田岛度过的。

南田岛是宁波地区居住人口最多的偏远岛屿,也是吴秀明的家乡。1976 年,21 岁的吴秀明在象山人民医院医士班学成毕业时,学校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满腔热血的他毅然回到南田岛樊岙公社卫生院工作。

在岛上工作条件艰苦又很孤独,吴秀明却说:“去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去哪里也都是干活,既然来到这里就认真把工作做好。”

有一年,吴秀明参加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他和同事在海岛最偏远的水糊涂村、杨柳坑渔村和金七门渔村整整住了一个月。那里没有电,他们就自带发电机,昼夜加班,挨家挨户摸排,终于查出了金七门村有两名老人和一名年轻妇女患有结核病。按照规定,国家给他们提供药物免费治疗3 年。这3 年里,每月都要给他们送一次药,还要定期把他们送到石浦医院拍片复查。

这个重任落在了吴秀明肩上。但那时的南田岛,很多乡村都在荒山野岭,交通极为不便,每月送药谈何容易。每次,吴秀明都要从樊岙翻过三道山岭,走近两小时山路才能到金七门村。有时回家晚了,他不得不走夜路,便带根竹棍,边走边左右拍打开路。

吴秀明这一坚持就是3 年。有一年的冬天,吴秀明因公到宁海出差,遇到大雪封路不通车,他硬是一大清早从宁海出发,步行了8 个小时到象山泗洲头,再辗转回到樊岙,就为了准时给患病村民送药。

其中一名被治愈的妇女如今已年逾古稀,她依然记着吴秀明的恩情,多年后还带着土特产专程来石浦感谢他。

(右图)吴秀明在渡船上。

(左图)吴秀明登上渡船。

>遭遇厄运却放不下朝夕相处的海岛居民

1986 年11 月,吴秀明调到了东门乡卫生院。卫生院在东门岛上,与石浦隔海相望,那时没有桥,进出海岛都靠坐船。

当时,东门乡卫生院的条件比较艰苦,设在潮汐一来就会被淹的土地庙,也没有自来水,后来迁到东门老街,更名为“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迁址后,卫生服务站的条件稍微好一点,但由于位置实在太偏远,仍然留不住人。服务站的医生一年年减少,从10多人减到3 人。

吴秀明(左一)为村民量血压。

那时,吴秀明的家也搬到了石浦,但他还是选择平时住在岛上,每周回一次家。他给的理由很简单:“岛上有近700 名老人,他们年纪大了常在半夜发病,卫生服务站晚上离不开人。”

记不清多少次,吴秀明在夜里抱着氧气袋,陪着病人乘船赶往石浦急救;记不清多少次,吴秀明一夜之间被几波急性肠胃炎病人叫醒,陪他们打吊针到天明;记不清多少次,吴秀明冒着危险爬礁石翻山头,只为巡访病人。这么多年下来,吴秀明甚至记得住每一名求医的海岛居民的名字,家里有多少人,都有哪些慢性病。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对海岛居民病情了如指掌的医生,却忽略了自己家人的病情。

吴秀明(右一)在路上遇到村民,了解其身体近况。

2014 年3 月,他老伴因为心肌梗死住院治疗一个月刚缓过劲来,儿子又因胸腺肿瘤突然无法站立,而且病情凶险,稍有不慎将导致终身瘫痪。

这对吴秀明无异于晴天霹雳。儿子正当壮年,孙子才上小学一年级,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怎会遭此厄运?要是平时自己常回家看看,早点发现儿子身体的异样,儿子的病情还会拖得如此严重吗?吴秀明内心满是自责,四处举债,又把石浦的房子卖了,花了近40 万元给儿子做手术。

吴秀明永远也忘不了那年一家人挤在上海华山医院附近出租房里那种绝望的景象。好在儿子手术很成功:胸腔被打开,取出了拳头大的肿瘤。

在上海治疗半个月后回到石浦,儿子休养了一个月才渐渐恢复。那个月,吴秀明晚上下了班,天天骑摩托车回家照顾儿子。不幸的是,有一天晚上他躲避货车不幸摔伤,导致右臂肩胛骨骨折,打了6 颗钢钉。

这次他住了整整一个月医院,在医院里他心里一直想着岛上的村民:已经一个多月没去上班,海岛卫生室怎么样了?对面山岛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老王现在恢复得怎样?东丰村的老陈上个月血压高得吓人,他降压药有没有坚持吃?……一想到这些,吴秀明坐不住了,坚持出院,吊着打石膏的手臂回到服务站。

>坚守源于责任退休返聘他甘之如饴

2015 年退休后,儿女希望他回城享清福,可是他还是放不下村民,接受医院返聘。“来来去去,还是老乡最亲。”在吴秀明看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为了百姓的健康,这份工作做得值。

吴秀明的敬业赢得了海岛居民的爱戴。大家知道他手臂里有钢钉,不能吹冷风,所以夏天大家来看病、挂吊针时,都强忍着说不热,吹吹风扇就好,实在忍不住打开空调,也要把吴秀明“赶出”输液室。“老吴不仅医术高,医德更是好。”今年74 岁的李阿婆说起吴秀明直竖大拇指,她说,老吴是一位热心且真挚的医生,“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我们有需求,他就会背着医疗箱赶过来。”

45 年的时间里,吴秀明也见证了海岛的变迁。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建设全面开展,海岛周边的村庄越来越美,产业也越来越兴旺。吴秀明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但他的生活却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清贫如故: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几个收纳箱,就是他宿舍的全部。吴秀明几乎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海岛居民,45 年来,一批又一批医生来了又离开,只有吴秀明始终坚守在原来的岗位上。他说,岛上的居民需要他,这就是他工作的动力。

今年,吴秀明获得了浙江好人、宁波市道德模范等荣誉,对此,吴秀明表示:“谢谢大家对一个平凡乡村医生的关注,也希望大家多来海岛走走,把更多目光放在我身后的海岛上,合力促进海岛医疗条件改善,让海岛居民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南田东门服务站
东门渔村渔文化的构成及其传播路径策略分析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恽南田与常州画派
东门老街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珍惜手中瑰宝——南田石
我要吃冰淇淋
南田农场发展纪实
东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