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所高校培养方案的江西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课程优化设计

2021-12-30

当代旅游 2021年28期
关键词:硕士学术方向

彭 真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引言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江西省在高校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特色展开了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三年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及今后就业影响很大。本文选取江西省5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高校,对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内容展开了调查分析,以了解目前其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从而对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江西省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类型选取了江西省五所高校,并对这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本次选取的高校既有211高校,师范类高校,也有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的五所高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看与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学位相关的学术著作、文献、法律法规文件等;查询各高校研究生院官网及走访各高校,收集各高校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等,并以访谈(主要是电话访谈部分在校学生、毕业生、老师)的方式对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双语教学、授课教师、课程类型、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调查[1]。

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江西省五所高校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文本查阅、访谈调查、归纳整理,分析江西省目前高校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

二 课程设置现状与分析

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应通过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系统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江西五所高校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结构设置见表2。

表2 江西五所高校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课程设置

从表2看出,江西五所高校都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设置了四类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高校培养方向主要有旅游产业管理、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文化等,涉及旅游新业态(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的研究方向较少。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一到第三学期,因为课程结构不同,所以有些课程称呼也不同,从安排的科目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即:学位公共课,主要是政治和英语;学位基础课(必修),主要包括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如旅游企业管理、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前沿等;核心必修(专业必修)以旅游管理类课程为主,如旅游前沿、旅游营销、休闲旅游;选修课是更加细化的旅游管理类课程及旅游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旅游环境与影响、旅游产业经济、旅游文化专题、旅游策划、旅游生态研究等,南昌大学少部分课程为双语教学;实践主要集中在第四学期,为期半年。第五、第六学期主要以写硕士论文为主。

通过调查整理并进行访谈,学术型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课程内容有所重复。学位基础课所包括的课程一般为一级学科管理学的课程,如管理经济学、管理学、战略管理等,这些课程能够为二级学科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提供平台[2]。核心必修(专业必修)主要涉及旅游管理类课程,例如:旅行社管理、旅游产业发展与管理等。这些课程在一部分知识点上内容有所重复,任课老师及导师们应商量,删减压缩相似或雷同的知识点。

二是课程内容有所不足。各高校根据自身学校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也略有不同,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学术知识以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素养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开设课程大多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旅游操作服务技能的培养,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有关沟通能力、职业责任、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课程。有些高校对课程作了细化,对不同方向的选修课设置也有所不同。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而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关于新业态、新的研究成果相关课程不多[3]。

三是实践环节有待加强。培养方案对研究生实践有要求,实践能力除了操作的基础技能外,还要加强对管理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课程主要是以基础操作课为主,涉及思维层面能力的较少。通过访谈部分在旅游企业实习学生,学生所在的岗位还是以一线基层为主,在管理层面实践的机会还是很少。还有部分学生只是对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实地调研,没有下沉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

四是教学方式单一。目前,研究生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沙龙都有所体现,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模拟实训。

三 课程优化设计方案

(一)课程结构与组织

课程结构上,可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与“实践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由政治素质教育(如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素质教育(学术道德修养)、学习能力提升(如外语、科技论文写作)等构成。“专业必修课”为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必备理论的学习,如管理经济类课程、旅游服务理论、旅游前沿讲座、旅游研究方法相关理论等。“专业方向课”则是对不同培养方向的研究生的一个更为精细精准的培育,具体根据高校设置的培养方向来选择课程,要求研究方向特征明显。“专业选修课”要涉及旅游新业态、最新理论,其课程内容可根据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现有的旅游新业态新发展方向等来设置。“实践模块”可分散在第一至第四学期,设置学分要求,教学实践结合社会实践,以教学实践巩固理论学习,以社会实践学“活”理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

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增加学术道德与学术修养课程讲座,规范学生论文写作,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学术道德修养、心理素质。专业必修课建议增设研究方法,如旅游实证研究方法,部分学生本科不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背景,对旅游研究方法也不熟,通过学习,可以提高研究生的旅游学术研究水平[4]。专业方向课是从培养方向出发,例如笔者所在的江西农业大学,培养方向为方向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二:旅游规划与营销策划;方向三:旅游生态管理。在后期修改培养方案中,方向一,可增设乡村振兴与休闲农业课程、乡村振兴与旅游实践研究课程;方向二,可增设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课程;方向三,可设置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课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课程等。各板块的课程内容应尽量避免重复,以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专业选修课要结合本地旅游行业特色和旅游新动态,设置选修课程内容应培养学生兴趣,如红色旅游、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技术、康养旅游研究、旅游大数据专题、全域旅游、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等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增设提升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的相关讲座和课程。在培养方向上,除了结合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及旅游前沿进行设置,笔者认为江西作为红土地、革命摇篮,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西高校可考虑红色旅游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模块学习,可采用参与导师课题与研究、担任课程助教、社会调查、企业实习、参与学术活动、外出考察、实训基地训练、研究生创业就业实践等方式,实践结果以书面报告、图像材料等形式递交,由有关单位和导师或者导师组给予考核评分[5]。

(三)课程授课及考核

在教师授课方式上,可以采用“讲授+研讨”的方式,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利用网络平台,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调换师生角色。主要核心课程采取“校内责任教授理论讲解+校外专家或业界精英实践指导+企业移动调量教学模式,同时尽可能采取双语教学,课堂教学重视案例教学,移动课堂活动强化现场教学,热点讲座突出前沿实践与理论分享。课程考核形式要有针对性,不能都是写结课论文,如旅游规划类课程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规划方案,旅游企业管理可操作模拟管理软件运行等。

四 结语

课程优化还需要从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组织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进行保障[6]。要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水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方合作企业、学校文献库扩充等。完善和创新课程指导管理制度,定期对研究生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等。

猜你喜欢

硕士学术方向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生态学术名家薛富兴
2022年组稿方向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