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的临床价值
2021-12-29牟君
牟君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VAS;并发症;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是胆结石的一种,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其病因相对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主要包括胆囊功能异常、激素因素、脂质代谢异常等,其症状体征与结石的大小、位置、性质等有关,典型症状为胆绞痛,据有关数据显示临床中20%~40%的患者都没有出现症状,该病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胆囊积液、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及时治疗很关键。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中胆囊切除术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但是有学者认为应尽可能的保留胆囊以发挥其生理作用,不能轻易切除,所以临床中提出了保胆取石术[1]。本次研究主要对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53例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的价值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男女各29例、24例,年龄42~76岁,平均(59.6±7.5)岁,病程4~15d,平均(8.9±3.5)d;观察组男女各30例、23例,年龄43~76岁,平均(59.4±7.2)岁,病程5~15d,平均(8.5±3.3)d。经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已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患者均符合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2]且符合手术适应症;年龄42~76岁,已签订知情同意书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或全身感染的患者;因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器官插管全麻,协助其呈仰卧位保证头高脚低,在患者的肚脐缘作一弧形切口,将套针插入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控制其腹压在12~14mmHg,建立三孔法并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利用其对患者腹腔内的胆囊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进行探查,检查其是否有粘连及粘连的程度,彻底分离器粘连部分后对胆囊管及胆囊三角进行解剖,结扎胆囊动脉后离断,游离胆囊并将其切除,止血后再次检查无胆漏及出血时关闭腹腔、缝合切口,手术结束,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实施全身麻醉,协助其呈仰卧位保证头高脚低,在患者的肚脐缘作一弧形切口,将套针插入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控制其腹压在12~14mmHg,建立三孔法并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利用其对患者腹腔内的胆囊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进行探查,确定是否要实施保胆手术,通过胆囊底部的投影对其位置进行确定,应用1号丝线在胆囊底部缝合悬吊起胆囊,牵引悬吊并将胆囊沿长轴切开(根据结石大小决定切开长度),吸出胆汁,为防止胆囊黏膜被损伤要注意取出吸引管,将胆道镜置入胆囊内应用取石网篮将结石取出,胆道镜探查处理胆囊壁病变(壁间结石、沉积的胆固醇等),利用胆道镜对胆囊管开口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溢出胆汁,若有立即将胆道镜退出,缝合胆囊切口,探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然后关闭腹壁各切口,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已明显消失,其结石已清除,生活质量较好;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结石已清除,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结石为清除,生活质量较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评分越高疼痛越强。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呕吐、胆管损伤、胃食管反流、腹泻等。
1.5统计学方法 计学软件应用SPSS24.0,计量资料(VAS评分)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例,%)表示,行c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12h、24h、46h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主要与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有关,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所以及时采取治疗很关键。临床中对胆囊结石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胆囊尤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手术将其切除后生理功能不能发挥其作用,并且患者术后也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反而会影响其预后恢复,所以应选择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4-6]。
有学者提出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方式不仅能保留胆囊,还能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时将腹腔镜置于患者腹腔用以探查胆囊及其周围组织情况,手术过程中可精准操作能有效避免对其胆管的损伤,通过微创技术建立取石的通路后,将结石取出,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膽囊其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可以对胆汁进行收缩及调节等,再加上该项技术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较少[7]。另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以较好的保护胆囊功能,手术操作时不仅可以精准定位还能对其胆囊息肉进行处理,且其通过胆道镜可以对胆囊内部情况进行观察,在直视下取石可以避免遗漏,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8]。席力森等[9]研究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降低其并发症,与此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12h、24h、48h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看来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