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甜蜜乡村生活的“华溪样本”

2021-12-29谭艳波杨子娇

当代党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村干部村民生活

谭艳波 杨子娇

对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的干部群众来说,2021年过得充实而甜蜜。

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生活保障更加有力,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漫步华溪村中,一张张幸福剪影描绘出一幅幅高品质生活新图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变为现实。

站在新起点上,华溪村不负嘱托、接续奋斗,聚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细化政策机制,创新方法举措,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华溪村村民马显德今年已95岁高龄。

过了大半生清贫日子,老人家从未想到晚年生活能够拥有“稳稳的幸福”——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开展,政策的春风拂遍华溪村,人至暮年的马显德赶上了好时候,享受到养老政策的托底保障。

“这几年,我每月都能领到一笔养老金,已经很知足了。没想到从今年起,村里又给我们老年人添了一笔额外的补助。”马显德十分感慨。

老人家口中提到的这笔“额外补助”,正是华溪村今年创新设立的“两不愁三保障”基金中针对7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发放的补助金。

“两不愁三保障”基金是华溪村为突发困难户和老年群体等设立的公益性款项。村“两委”每年从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所得分红中抽出30%,作为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困难救助、补助奖励基金,针对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成员中的重病患者、70周岁以上的老人、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以及应征入伍的、被评为“华溪榜样”的、见义勇为的和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村民给予相应救助和奖励。

为何会想到设立这样一项基金?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村民的迫切期待,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为了加快建立覆盖全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今年我们立足基本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基本公共服务改革,其中‘两不愁三保障’基金就是我们强化政策兜底保障作用的重要抓手。”

基金设立之前,王祥生和其他村干部广泛开展了入户走访、院坝会和微访谈,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并从基础性、广泛性、迫切性和可行性4个方面对基金设立作了专题研究,确保在政策涵盖范围内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应享尽享,为的就是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两不愁三保障”基金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华溪村已累计为联合社114名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补助金29290元,为因滑坡影响住房安全的1户联合社社员发放房屋堡坎修补款3900元,为1名大病户发放救助款2000元。

为民解忧保障生活无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

今年夏天,受长期降雨影响,华溪村金溪组竹林湾村民谭弟学家的自来水管被轻微地质滑坡压断,导致一家人饮水困难。

刚开始那几天,谭弟学夫妇出于“不愿给村里添麻烦”的想法而隐瞒了此事。正当谭弟学为此一筹莫展之际,一行村干部入户走访,大家得知了老谭家的情况,第一时间联系村农村人畜饮水管理协会管水员,上门为谭弟学家接通了自來水管。

“有什么问题您要及时反映,我们才好想办法帮您解决。”临走前,华溪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罗浩反复叮嘱谭弟学。

“总不能啥事都去找村干部,他们东奔西走忙个不停,我们也怕给他们添麻烦。”谭弟学的话里带着几分感叹,“前几年,村干部带着我们脱了贫,现在住房修好了、道路硬化了,我也享受到了良好的生活保障,国家和基层干部对我们的照顾已经够多了……没想到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照顾我们每一个小家!”

其实,在村干部眼中,从没有“麻烦事”这一说。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从何而来?往往就是从这些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来。

为了进一步服务好群众,华溪村通过党建共建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前来助阵。在17个党建共建党支部的帮扶下,华溪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土木房屋的老旧线路更换了、乡亲们的农副产品卖出大山了、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山里漆黑的夜晚……

对此,87岁的老党员马培清深有体会:“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家叮嘱我要多锻炼身体,要健健康康生活。现在,我家门前是步道,房后是柏油马路,我每天早晚都要出去走一走、锻炼身体,偶尔还要到院坝上跟着大家跳跳院坝舞。”

生活有奔头,是华溪村村民精神日益富足的重要原因。

今年,华溪村集体种植的黄精、吴茱萸等中药材,脆桃、脆红李等经济果木林以及中蜂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选择“家门口”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产业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过得比蜜甜。

家旺业兴助力乡村振兴

在华溪村,蜂农养蜂,蜜蜂酿蜜,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世代流传。

过去几年,华溪村大力培植蜜源植物,鼓励蜂农扩大蜜蜂养殖规模。如今,随着蜂蜜价格的逐年提高,蜂农们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迈入“十四五”新征程后,华溪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昂首阔步。

沉浸式IP旅游目的地“中华蜜蜂谷”持续走红,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大山深处,品尝原生态的蜂蜜产品,了解当地悠久的养蜂文化。

马培清的“初心小院”成为华溪村乡村旅游线路的核心景点,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去年开始在家门口卖农产品,今年又卖起了米米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近200碗。”马培清的儿媳妇谭明兰兴奋地说。

偏岩坝的“美食一条街”发展红火。今年,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走进华溪村,目标是要在华溪村发展更多的农家乐。在企业的帮扶带动下,“桃园”、“吊楼子”等农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据统计,去年华溪村每家农家乐的平均纯利润超过10万元,今年大伙儿信心满满,齐心协力向着20万元的目标迈进。

在“中华蜜蜂谷”中品尝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在广袤的田野间欣赏亭亭玉立的荷花,在绿树成荫的果园里体验采摘脆桃、脆红李的满足……如今,华溪村按下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进键”,华溪人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你追我赶,追求着属于他们的甜蜜乡村生活。

心声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前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与乡亲们齐心协力、共同战贫。在这個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怎样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坚持踏实干好每一件平凡事和民心事。几年下来,我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个人能力也得到充分锻炼。今年上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我的工作有了一定调整,目前主要负责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监管、村集体公司农资采购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助推华溪村实现乡村振兴。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脆桃、脆红李、黄精、木瓜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持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我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抓学习、提能力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学理论、学法律、学政策、学科技、学方法、学经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带领群众向高品质生活迈进,助力华溪村呈现出“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局面。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副书记 谭冲

在我看来,2021年华溪人最大的变化就是精神面貌更好了。几年前,大伙儿总趁空余时间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但那时我们跳舞的坝子很小,周边环境也不太好。最近几年,我们村里大变样了,今年更是有了新亮点——由村干部牵头,把我们原先跳舞的坝子修得更加宽敞、更加平整。一到晚上,明晃晃的路灯就把整个场镇照得亮堂堂的,我们跳起坝坝舞来舒心又安全。

今年,村里还从乡文化站借来了腰鼓和大鼓,并为我们购买了统一服装,大家组建起一支腰鼓队。为了把腰鼓敲得更整齐,把动作练得更标准,村里还邀请了县文化馆的老师来开展培训。经过老师的手把手教学和大家的勤奋练习,现在,我们的腰鼓打得越来越好了。前些日子,村里举行分红大会,腰鼓队还进行了表演,演出效果特别棒,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腰鼓舞、摆手舞、坝坝舞……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使大家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也让村民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现在,华溪村腰鼓队共有固定队员28人,我还要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加入进来。就像在网上看到的那样,全村人一起跳广场舞,那样跳起来才有气势,大家也会更快乐、更团结。另外,希望我们村里能够把文化器材配备得更齐全一些,多多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的生活更精彩。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 谢祥秀

猜你喜欢

村干部村民生活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生活感悟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