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玛花香
2021-12-29张建动
蒋阿呷介布莫四川凉山人,彝族,1985年8月出生,2010年9月入党,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新市坝镇柳姑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放弃城市工作,重回大凉山执教,与丈夫布哈先后帮助50余名彝族学生继续学业。2019年7月,被评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优秀军嫂。
丈夫布哈,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教导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座右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每年夏天,大凉山总会被五颜六色的索玛花装点起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海棠镇蓼坪乡拉埔小学的孩子们喜欢追逐着,跑到山坡上采摘索玛花,嘴里哼唱着欢快的歌曲。那是蒋阿呷介布莫老师教他们唱的,她喜欢唱歌,也喜欢索玛花。
一
蒋阿呷介布莫出生在拉埔村,大家都叫她“阿呷”。她的丈夫布哈,出生在甘洛县新市坝镇依知村,曾与阿呷在中考和高考时两次邻桌。在2005年高考时,因为布哈主动借橡皮,两人相识。
高考后,布哈进入成都理工大学,阿呷考上四川师范大学幼教专业。大学期间,两人只是在网络上偶尔联系。2008年6月,阿呷毕业前,布哈才主动给她打了第一个电话。
阿呷毕业后应聘到成都市一所不错的幼儿园,能在大城市落脚,让很多同学羡慕不已,也让阿呷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可是有一天,布哈又一个电话扰乱了她的心思:“大城市人才多,我们的家乡才真正缺少人才,我毕业后会申请回到大凉山,那里需要我!”
离开大城市回山村?阿呷有些犹豫。那些天,“那里需要我”这个问题一直在阿呷脑中闪现,最终,阿呷报考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特岗教师。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她本可以优先择校,但她选了甘洛县最偏远、最艰苦的蓼坪乡拉埔小学。拉埔村距甘洛县城60余公里,由于山路颠簸,单程就得两个多小时,并且每天只有一趟班车,阿呷只有周末才回家。
拉埔小学是阿呷的母校。阿呷的父亲曾经是这个小学的校长,阿呷小学三年级时,随父亲工作调动转学到县城。得知阿呷的选择后,父亲连声说:“回去好,回去好!”
听说阿呷回来教书,不少乡亲都跑到学校看阿呷,高兴得直流泪,他们说:“毕业后回家乡,太好了!”
阿呷在拉埔小学的宿舍不大,仅有一张单人床、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做饭要和几个老师共用一间小厨房。晚上夜深人静时,山上会传来各种野兽的叫声,风吹得门窗呼呼响,吓得她难以入眠。学校只有一个厕所,而且在围墙边上,起夜更令她提心吊胆。
学校老师少,实行“包班制”,一名老师带一个班,负责所有课程。一开始,阿呷激情满满,还额外开设了音乐课,背上自己的电子琴,教孩子们唱歌。
1个月后,由于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阿呷的嗓子哑得讲不出话来,还患上了胆汁反流性胃炎,吃饭没胃口,晚上失眠,甚至整夜睡不着觉。同事们劝她回家休养,可阿呷坚持在岗位上,身高一米六三的她,体重降到不足40公斤,最后只得住院治疗。布哈赶到医院看她,不觉潸然泪下。“我只是变美变苗条了。”阿呷躺在病床上笑着宽慰他。
真正让阿呷好起来的,是那群孩子。那时,阿呷利用每周休息时间回趟县城,返回学校时带上生活用品和蔬菜。孩子们知道这个规律后,纷纷在书包里塞上自家种的土豆、白菜、胡萝卜,上学时带给阿呷,有的孩子腼腆,偷偷把蔬菜放在她的宿舍门口就跑了。孩子们还会在上学路上采摘一束束鲜花送给阿呷,在她的宿舍里摆满了鲜花。渐渐地,阿呷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阿呷班上的学生大多家境贫寒,阿呷便发动家庭条件好点的家长捐出旧衣物,自己洗净、消毒,再送到需要的学生家里。一名学生在母亲去世后,因贫辍学。阿呷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让他重新背起书包上学。阿呷还组织班级同学为他过生日,让他在温暖的关爱下重拾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二
工作步入正轨,爱情也迎来春天。2009年9月,布哈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武警凉山支队布拖中队的一名排长。
2010年4月,大凉山的索玛花刚刚吐蕊,阿呷和布哈确定了恋爱关系。那年9月,学校老校长退休,阿呷担任拉埔小学校长,父亲对阿呷说:“把孩子们教好,不要辜负乡亲们对你的期望。”阿呷谨记父亲的话,在做好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像以前那样上课。布哈心疼阿呷,怕她吃不消。阿呷说:“没事的,你不用担心我,有孩子们陪我,我很好。”
彼此给予的温暖变成了精神依托。2011年9月,阿呷和布哈步入婚姻殿堂。那年寒假,怀有身孕的阿呷决定去部队探望布哈。从甘洛到布拖需先乘火车到西昌,再换乘班车前往,辗转300多公里。阿呷连夜从甘洛出发,第二天一早到达西昌。可正当阿呷坐上班车,憧憬着相聚时,却接到布哈的电话:“阿呷,对不起,你先回去吧,我临时有任务。”
“没事,你们任务要紧。”挂掉电话后,阿呷想到路上的一波三折,想到肚子里的孩子,心里五味杂陈。26岁的阿呷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军嫂的辛苦,也感悟到了丈夫的不易。
时光如梭,转眼间,阿呷已经在拉埔小学工作了6年。2014年7月,为了照顾两岁多的儿子,阿呷不得不离开拉埔小学。临走前的一堂课上,阿呷说要走,话还没说完,孩子们都哭了。那天,孩子们摘来一束束索玛花送给阿呷,索玛花虽然带不走,但孩子们的脸庞却一直印在阿呷的心中。
9月开学后,阿呷到了甘洛县新市坝镇柳姑小学任二年级语文老师。柳姑小学是布哈的母校,阿呷告诉自己,努力贡献力量,为家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
选择嫁给布哈,阿呷从来没有后悔过。
2016年3月,布哈的父亲突发心力衰竭,急需手术,而此时布哈正在基层连队当主官,任务非常重。为了不牵扯丈夫精力,已经怀上二胎的阿呷宽慰他不用担心。公公手术后,阿呷天天钻研食谱、变着花样为老人煲各种营养汤,还独自去产检、上课。公公的身体日渐好转,阿呷却累垮了,羊水比预产期提前一个月破裂,并发产后大出血,险些丢掉性命。
2017年底,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布哈请缨担任武警四川总队驻梭梭拉打村扶贫干部,仅用两年时间就带领全村151户、607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700多天里,布哈陪伴家人的时间不足20天。但阿呷没有一句怨言,反而与丈夫一道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阿呷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扶贫队伍中,一边担任其他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一边与布哈一起资助贫困学生。6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帮助50余名彝族学生继续学业,其中10余人考上大学、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
2021年6月,布哈收到了6年前他和阿呷资助的一名彝族学生吉克曲幸的信息。吉克曲幸现在已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大三学生,前几年,由于布哈工作变动,加之吉克曲幸转学的原因,他们失去了联系。但吉克曲幸一直心怀感恩,多方联系,才找到了布哈的联系方式。她说要不断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也像布哈和阿呷那样,做一名有爱心的人。布哈将这事告诉阿呷后,阿呷也为吉克曲幸的成长感到高兴。
参加“小家大爱,平凡至伟”优秀军嫂事迹分享会后,阿呷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阿呷说,她会把军嫂们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军人的可爱、军嫂的伟大。
阿呷经常对布哈说:你有你的战位,我有我的岗位。现在,阿呷还经常梦见拉埔小学,梦见自己梦想起航的地方,那里有一群朴实可爱的孩子,那里的索玛花香飘满山岗……
(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宣传科干事李结义对本文亦有贡献)
微访谈
军嫂:作为一名教师,您对教书育人如何认识?
蒋阿呷介布莫:我觉得教学生和我爱人带兵一样,最重要的是“知兵知心”。全面了解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发自内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只要得到孩子们的认同,其他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军嫂:您对军人群体有怎样的印象?该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的军嫂?
蒋阿呷介布莫:在我的印象中,军人是天下最男人的职业,军人的情怀和担当令人肃然起敬。每当国家和人民有难时,都是军人第一时间逆向而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觉得男子汉就应该这个样子。军人是最可爱的人。
军人可以为了国家和人民不顾一切,军嫂也可以为了丈夫和家庭付出一切。支撑起自己的小家,赡养好父母、抚养好子女、做好自己,不负“军嫂”称呼。因为,军嫂也姓军!
军嫂:您对家国情怀是怎样理解的?
蒋阿呷介布莫:一滴水融入大海才能永恒,一个人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不迷航。守好小家,才能服务大家;奉献国家,才能保护小家。
编辑/牛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