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夫妻哨”
2021-12-29贡伟
刘俊兰安徽临泉人,汉族,1987年12月出生,2013年2月跟随丈夫赵克克到某深山哨所驻哨,现为海军某部分队随队家属。夫妻两人已驻哨守山8年之久,在枯燥的生活中,坚守任务、奉献青春。2017年8月,被评为河北省最美军嫂。其家庭为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丈夫赵克克,海军某部分队油料保管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座右铭: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8年来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每一年的感受都不一样。”2021年8月3日,“小家大爱,平凡至伟”优秀军嫂事迹分享会后,刘俊兰接受本社电话采访时,提及一路走来的经历,发出这样的感慨。
与大山为伴8年多,让原本性格外向的刘俊兰变得有些不善言谈,但她的内心更加执着、坚强、丰富——就像大山一样。
从军嫂到“编外战士”
在燕山深处的一个偏僻的山腰上,有一座平房,这里是海军某部的一个哨所,也是刘俊兰的家——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扎根山顶洞,点小责任重。
刘俊兰与丈夫赵克克是同乡,2013年1月4日,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日子是特意选的,寓意“一生一世”。新婚不久,赵克克主动向部队递交了申请书,志愿去驻哨守山。2月,刘俊兰辞去老家的会计工作,跟随丈夫前往哨所,从此把家安在山上。
那时,刘俊兰对山里的生活没什么概念,甚至抱着“空气不错,鸟语花香”的美好幻想。但现实很快击碎了她的美梦。山上只有他们一户人家,方圆几十公里杳无人烟,没有邻居、没有朋友,也没有网络信号,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成了摆设。为了能更容易在山顶接收到信号,他们甚至把智能手机换成了老式手机。
山里条件艰苦,经常停电、停水,停水时要骑电动车到山下取水。冬天更难熬,最低气温达到-20℃,不生火炉无法过冬。刘俊兰常常因为生火跟火炉较劲,白净的脸上弄得满是煤灰。
刘俊兰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出嫁前从没为日常生活操过心。每当刘俊兰因生活上的不适应感到沮丧时,赵克克就安慰她,给她讲驻山守哨的重要性。刘俊兰多少就有些释然:“官兵家属大部分都是两地分居,至少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渐渐地,她习惯了在停电的夜晚独自守候,习惯了自己种菜以弥补供应不足。当山上的土地因为埋藏管线不适合再种菜时,她也习惯了“下山买菜,两周买一次菜,买一次菜吃上两周”的生活。
“夫妻哨”是这座深山哨所的传统,军嫂担负着丈夫工作助手的角色。赵克克和刘俊兰是该哨所坚守时间最长的夫妻。他俩既是生活伴侣,又是工作搭档。哨所担负着山体洞库设施设备、输油管线的维护保养和山林的巡查防护任务。无论风霜雨雪,赵克克坚持日巡3次、夜巡1次,每次2个小时。作为助手,刘俊兰总陪着丈夫巡查。8年来,他们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摔过多少次跤、刮破多少件衣服。上山后,爱美的刘俊兰收起了心爱的高跟鞋,即使下山休假时也不再适应穿高跟鞋,索性换回了平底鞋。
除了巡线外,还要巡查洞库。“巡查洞库时,需要我给他打下手。”刘俊兰说。有时丈夫去机关开会、参加训练,巡线、看管洞库、盯守监控这些事情就落在刘俊兰身上,一天值守十七八个小时,她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从柔弱女人到坚强母亲
2014年3月,哨所迎来了一个新成员,刘俊兰“升级”做了母亲。从医院出来,刘俊兰就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回到了哨所,月子中都没有休养几天。哨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距离最近的医院也需要50分钟车程。一次,女儿夜里发高烧到抽搐,夫妻二人轮流背着女儿赶往医院,到大路才搭上出租车。到了医院诊断出女儿患了肺炎。
女儿病好后,为了不耽误工作,夫妻俩轮流背着女儿巡线。等女儿大一点,就带着她一起走山路。因山上常有落石,赵克克走在靠山一边,刘俊兰走在靠崖一边,女儿走在中间。
山上常有野兽和毒虫出没,刘俊兰不敢让女儿单独出去玩,要求她只能在院子里活动。有一次,毒蝎把女儿的手蜇得红肿,女儿疼得两天两夜不断哭喊,刘俊兰心疼得不住落泪。山上到处是蜱虫,蜱虫不但吸血,而且携带病毒,被咬后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肺肿等并发症。女儿的脖子、耳朵后面和大腿上常被咬伤,伤处会红肿、发痒、疼痛;赵克克有时巡线回来,裤管里全是密密麻麻的蜱虫,用水都冲不掉,必须用刷子刷……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女儿到六七岁时见到陌生人还不敢说话,她的童年生活里没有游乐园、动画片和伙伴,更没上过什么兴趣班。作为母亲,刘俊兰常常为此感到愧疚。直到4年后二女儿出生,两个孩子相互做伴,情况才有些好转。
刘俊兰没有察觉到的是,她自己也因为山居生活变得沉默、讷言。有一次她休假回家,婆婆问她:“你怎么总不说话啊?”
她还觉得挺奇怪:“我说了啊?”
婆婆说:“你可能是在心里说了吧?”
在逐渐适应了远离人群的生活环境后,她对正常的人际沟通感到陌生,把对话交流变成了内心独白。
刘俊兰喜欢用“习惯了”来形容自己的生活:“习惯了就爱上了。”
2016年12月,赵克克代表全家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那是我们一家最大的光荣。”刘俊兰说。
在艰苦中品尝甜蜜滋味
刘俊兰其实本性开朗,活泼爱笑。在她眼里,赵克克在工作上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在生活中爱家,爱孩子,做得一手好饭,是一个称职的好丈夫。他们的两个女儿,小名一个叫“甜心”,一个叫“糖果”。刘俊兰说:“生活中酸甜苦辣都有,但是我记住的只有甜。这样日子才会过得开心、顺畅。”
刘俊兰重感情,心里有割舍不掉的牵挂。大女儿出生时,他们曾有机会离开哨所。但是赵克克说:“这里的日子,其他人恐怕熬不住,其他人熬不住我就不能走。”于是,一家人又留了下来。
二女儿出生后,夫妻俩要把“夫妻哨”守下去的信念更坚定了。他们平均每两年休一次假,每次20天左右,此时哨所由战友看守。“不能在年迈生病的父母跟前尽孝,是我最大的遗憾。”说到这里,刘俊兰的声音有些哽咽。
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让刘俊兰活出了不平凡的样子。
微访谈
军嫂:您长期扎根深山,亲人怎么看?
刘俊兰: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我婆婆说:“你能在山上坚持这么多年,不容易。”我妈妈说:“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就要好好干下去。你们为国家作贡献,我们支持你们。”
军嫂:以前想象过自己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刘俊兰:结婚前,我在一家公司当会计,业余时间还开了一间服装店,这样每个月可以收入5000元左右。平时我喜欢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唱歌、逛街,曾经以为日子会一直那样过下去。
我现在的理想是,等爱人转业回家乡了,我们试着创业,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军嫂:如何看待您现在的生活?
刘俊兰: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虽然远离繁华,上不了淘宝、刷不了微信朋友圈、打不了视频电话、逛不了商场,离家乡很远,忍受艰苦和孤寂,但一家人能在一起,顾着小家,也守卫国家。
军嫂不只是一种称呼,也是一种责任。能和爱人一起为国家站岗执勤,我感到非常光荣。
编辑/牛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