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别“铁蹄”
2021-12-29赵鹏马军
“老战友,明天我就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来看看你……”2021年12月1日,马勇退役返乡前,特地到马厩和相伴多年的军马“铁蹄”告别。“铁蹄”似乎听懂了话,大颗泪珠滚落下来……
马勇来自云南昆明,曾是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某连的一名班长,自2005年12月入伍以来,扎根边防一干就是16年。
入伍时还是青葱少年,退役时已是满脸沧桑。与马勇朝夕相伴的军马“铁蹄”也老了。“铁蹄”生于1995年,1997年服役,比马勇入伍还早8年。直到2019年退役,“铁蹄”百余次陪伴边防战士巡逻执勤,走过4万余公里。
2006年7月,新兵下连到墨脱后,马勇开始担任连队“马倌”。他每天5点起床喂马,学习加固马掌、套马鞍、骑乘等技巧,一个月有20天穿行在崇山峻岭间。
马勇带着“铁蹄”进行长途运输,路程100多公里。穿密林,过峭壁,跨40多条急流飞瀑,翻7座大山,过8架吊桥,迂回羊肠小道……马勇牵着“铁蹄”小心前行。
这条路上危险时有发生。1986年,军马“黄骠”翻越多雄拉雪山时被雪崩淹埋;1990年,军马“大力”在巡逻途中被毒蛇咬伤致死……
过天险“老虎嘴”的时候,马勇有些胆战心惊。这段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不足半米宽,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深渊,马匹只能前行,无法转身。
按着老兵传授的经验,马勇用黑布条把“铁蹄”的眼睛蒙了起来,抚摸着“铁蹄”下颌鼓励它,“铁蹄”竟然扬蹄跃跃欲试。马勇缩短缰绳长度,并把绳子绑在自己腰间,接着,他脚别着石窝,一手抠着岩壁,一手掰着马头,一步一蹄,一蹄一步,一起小心地走着。突然,“铁蹄”左前腿弯了一下,眼看就要跪下,身体也开始倾斜。马勇急忙挺起身体,直接用肩膀顶住马头,“铁蹄”有了支撑,才没有跌倒。为防止险情再发生,每走几步,马勇就揉揉“铁蹄”下颌,嘴里念叨着:“放松,放松,没事的,就要过去了。”终于,经过40多分钟,马勇和“铁蹄”通过了“空中栈道”最危险的地带。解开蒙在“铁蹄”眼睛上的布条,“铁蹄”发出阵阵“咴咴”声,不断用舌头舔马勇的军帽。
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马勇和“铁蹄”几乎天天行走在路上,一双解放胶鞋,往往走两趟就被蹬破了底。
人马皆有情。马勇把“铁蹄”看得比自己还重要,每次任务途中休息,总是先给“铁蹄”喂水,清理蚂蟥,把自己的压缩干粮分给它吃。路过新地方,一些人家的犬经常围上来“汪汪”叫,“铁蹄”总是用头护住马勇,屁股朝外打转,后腿随时准备踢那些欲扑上来的“不速之客”。在连队,经常是马勇走到哪里,“铁蹄”就跟到哪里……
每一次任务,马勇都格外地小心,但危机四伏的墨脱路上,意外还是会发生。
2014年5月,马勇牵着“铁蹄”去某哨所送战备物资。突然,狭窄的小路上迎面奔来一头牦牛。他挥舞树枝驱赶,可牦牛速度不减,锋利的犄角戳伤了“铁蹄”左腿。
返回后,“铁蹄”伤口化脓感染,马勇就天天给“铁蹄”的伤口消毒、包扎,上山割青草喂它,夜里不定时给它“加餐”。半个月后,“铁蹄”康复,马勇却瘦了2公斤。
人爱马,马护人。在“铁蹄”灵敏的“预判”下,官兵曾数次化险为夷。
2016年7月,马勇牵着“铁蹄”走在雅鲁藏布江边的崎岖小道上。在一处冲沟前,走在排头的“铁蹄”突然停下脚步,怎么拽都不走,嘴里发出高亢的“咴咴”声,蹄子不住地刨地。队伍只得原地休息。约1分钟后,一阵“轰隆”声传来,队伍前面50米左右的冲沟处,巨石夹杂着树干翻滚下来,直接冲到雅鲁藏布江里。官兵瞪大眼睛,半天才回过神。
“铁蹄”在墨脱执行各项任务数百次,运输物资千余吨,先后30多次负伤。近年来,随着建设发展,官兵使用骡马的次数越来越少。“铁蹄”老了,大家都心疼它,更不想再让它驮物资。
“铁蹄”最后几次执行任务,是给断路的点位运输给养。本来运输计划中没有它,但通人性的“铁蹄”却主动走出马厩,跟在马勇后面用头抵他的背,用舌头舔他的军帽。没有办法,马勇只好将一份较轻的物资一分为二,小心翼翼放在“铁蹄”嶙峋的脊梁两侧。连续几天,“铁蹄”的鬃毛每天被汗水浸透,磨破结痂的部位又一次次磨破。直到一天,“铁蹄”前腿一软,跪倒在地。马勇卸下物资,抱着“铁蹄”痛哭。
2019年12月,“铁蹄”不再执行运输任务了,马勇还是经常去给它喂饲料。每次看到马勇,“铁蹄”总是“咴咴”叫,像看到老朋友一样。
如今,脱下军装的马勇已经回到距离墨脱1700多公里的老家,转业待安置。已经退役的战友“铁蹄”在连队安享晚年,每天在官兵的精心照料下,悠闲地嚼着新鲜草料……
(作者单位:西藏军区某边防团)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