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椎手术中的应用
2021-12-29刘振华朱金有李军军杨弘彪
刘振华 朱金有 李军军 龙 燕 杨弘彪 周 文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赣州 341000
胸椎手术是一种手术风险较高且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对存在胸椎骨折或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方式,此手术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剧烈疼痛或局部并发症,对其术后恢复有着严重影响,因此对需要行胸椎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术后镇痛的神经阻滞治疗有重要意义[1]。此前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办法为胸椎旁阻滞,此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且会增加患者术后出现气胸的风险[2]。近来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较于传统阻滞技术而言,竖脊肌平面阻滞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受体激动因子,在竖脊肌平面阻滞中可起到镇静、催眠及抗焦虑的效用,将局部麻醉药物与其复合应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中也可一定程度上增强其镇痛、阻滞效果,同时也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局部并发症的风险[3]。本研究主要分析接受胸椎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的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拟接受胸椎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5~60岁,平均(47.36±5.3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1~27.45 kg/m2,平均(25.62±1.03)kg/m2;其中胸椎骨折10例、胸椎间盘突出11例、胸椎椎管狭窄9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 12例;年龄 40~65岁,平均(49.76±5.81)岁;BMI 24.06~28.61 kg/m2,平均(26.82±1.33)kg/m2;其中胸椎骨折11例、胸椎间盘突出9例、胸椎椎管狭窄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赣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已接受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椎骨折、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均符合胸椎手术指征;②均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所提出的分级标准中的一、二级标准[4],所有患者此前未使用影响神经功能药物;③所有患者均已知悉此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穿刺点感染,合并心、肺、肝、肾及凝血功能异常者;②存在局麻药过敏史;③有精神疾病及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完成手术。竖脊肌平面阻滞操作由具有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实施。在全身麻醉诱导前,根据胸椎手术类型预估手术切口范围标记切口中央部位对应的胸椎节段。患者仰卧位在标记的胸椎节段两侧应用B超短轴平面内法在两侧竖脊肌的最长肌和棘肌肌间隙各注射局麻药进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确认针尖位于竖脊肌平面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可见竖脊肌平面被撑开,再次确认针尖位置、回抽确认无血无气体后对照组患者两侧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规格:10 ml:100 mg;批准文号:H20060137,生产批号:2017064325)15 ml,实验组患者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复合1 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四川国瑞药业;规格:2 ml:0.2 mg;批准文号:H20110097;生产批号:2018021120)。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全麻药物(瑞芬太尼)用量、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苏醒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2、4、8、12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情况[5],完全无痛为0 分,剧痛为10分。③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的有术后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呼吸道梗阻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的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全麻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PACU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全麻药用量(mg)PACU苏醒时间(min)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30 30 65.36±7.44 76.39±6.22 6.230 0.000 82.26±5.66 97.45±5.31 10.720 0.000 0.3275±0.1066 0.5736±0.1533 7.219 0.000 30.46±5.22 42.07±5.12 8.697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术后4、8、12 h的VA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阻滞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术后2 h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2 h 4 h 8 h 12 h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30 30 1.33±0.22 2.62±0.77 8.823 0.000 2.02±0.11a 3.57±0.99a 9.964 0.000 2.85±1.04a 4.47±1.12a 6.787 0.000 3.61±1.15a 5.03±1.44a 4.934 0.000
2.3 两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苏醒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表3 两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深入人心,其中以区域麻醉为主的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在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发挥重要作用[6-8]。在行胸椎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局部区域麻醉技术是为其提供围手术期显著镇痛效果的重要保障,经超声引导行手术穿刺中局部麻醉药的扩散程度对其局部神经阻滞成功及效果有着重要影响[9]。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一般较高,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胸椎手术创伤大,术后急性疼痛重,若不能有效处理,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疼痛,所以在保证麻醉质量的同时,完善的镇痛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10]。传统的麻醉镇痛方法主要为阿片类药物静脉镇痛,但相应的缺点使它都很难完全满足胸椎手术的需求,而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够有效消除胸椎手术患者疼痛[11]。
本研究通过将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椎手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各指标均优于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术后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乔迎帅等[12]的研究基本一致。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阻滞后均未出现严重苏醒期并发症,实验组苏醒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3.33%,与林文新等[13]的研究相似,但本研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受样本量小的影响而导致的研究结果偏差。此外,王青等[14]曾将二者联合用于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镇痛中,该研究显示二者联合起来的镇痛效果比单独采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汪树东等[15]曾将上述方案应用于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该研究也显示,二者复合后镇痛效果更好,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可见,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一方面可增强患者的镇痛效果,扩大其阻滞区域,其局麻药效扩散更广,另一方面也有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局部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平面阻滞可用于胸椎手术镇痛,右美托咪定能明显延长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提供更完善的镇痛效果,有利于胸椎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