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低保标准提升策略探究

2021-12-29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资金标准水平

杨 彬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民政局 山东东营 257500)

一、低保概述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针对贫困人口所制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向贫困家庭按照最低生活标准发放资金补贴的方式确保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一项惠民制度。低保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低保受众群体为贫困家庭;第二,是一种通过向贫困家庭发放最低生活补贴的救济方式;第三,低保并不具备长期性,而是属于临时性补贴,倘若补贴的家庭其资金收入超出国家制定的救助标准,便不会再向其发放救助资金。如何确定低保标准则需要依照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将最低生活所需物品、服务等按照市场价以现金的方式进行呈现,最终得出的金额便是最低生活保障金额[1]。

二、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实施到现在也逐渐趋于完善化,近几年更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随之进行调整,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的低保标准差距也逐渐缩小,有些地区已将低保标准调整为统一标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发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低保经办人员依据申请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家庭收入情况及财产状况,核定保障资金,由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并拨付资金,之后再由金融机构代发到具体保障对象手中。这样既可以确保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能确保低保惠民政策得到全面执行。低保标准跟随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时进行调整。如2020年,湖北武汉的城市低保标准提升为每月830元/人,农村低保标准提升至每月680元/人;河南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570元/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人均4260元/年;广西钦州城市低保标准提升至每月760元/年,农村低保人均5500元/年。2020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现阶段我国低保标准都有所提升,城市与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升至每月665元以及人均5842元/年,同比增长7.7%和11.3%。并且有很多省份已经实现了城市与农村低保标准的统一,如北京、上海、长沙等。低保是我国救助贫困人口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贫困人口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直接途径,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低保标准进行有效提升非常有必要。

三、新时期低保标准提升策略

(一)增加财政部门资金投入

要想实现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一致,就必须提升低保标准,并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该地区的低保标准更需要国家财政部门资金的支持,为此,国家可采用倾斜性补助的方式提高其低保标准。此外,对于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可能会担忧由于提升低保标准而导致福利依赖,现阶段我国的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适当提升低保标准也并不会陷入福利。低保标准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仅仅保障其最低生活需求。基于此,增加财政部门资金投入,不仅能提升低保标准,缩小低保标准差距,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新时代背景下,低保标准也应伴随物价的增长而进行动态调整,为困难群众的生活提供保障。近两年,我国的物价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若还是依照以前的低保标准发放资金补贴,会使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受外界影响出现较大波动。所以,除了要建立低保标准调整机制,还要创设价格补贴之类的应急机制,以便在物价增长过快等其他情况下能够适当增加专项补贴来保障群众生活水平。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来平抑物价过快增长对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带来的影响,需要以政府部门专业人员的物价增长报告为依据,对低保标准进行辅助调整[2]。

(三)拓展低保资金筹集渠道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筹措来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且政府财政资金有限,以致于民生保障资金的支出会出现延时的情况,给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对此,需要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合理筹措农村低保资金,拓展筹资渠道,实现社会力量的资源整合,为低保标准的稳步提升奠定基础。《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通知》指出,“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以地方为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现阶段各级财政收入下行压力增大,若分担过重难以维持稳定的低保资金,不利于城乡低保的发展。为减轻基层财政负担,支持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议适当调整市县财政严重困难地区不同层级财政对城乡低保投入的职责分工,将大额资金筹集定位在省级[4]。福建省能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省财政出大头,它的省一级财政为全省4/5的县(市)提供农村低保补助资金,其中2/3的县(市)获得了高达75%的农村低保专项补助资金[5],湖北省农村低保资金由省、市、县三级共同承担,也是以省级财政为主,省级和地方筹资比例为5∶1[6]。通过转移支付确保省级财政资金在低保专项补助中占据主导地位,缓解基层财政压力,并在安排补助资金时要对发展相对缓慢地区重点倾斜,以平衡整体保障水平。辅之诸如义演、捐赠、民间互助基金、扶贫基金等其他资金筹集方式确保民生资金充足,为低保标准的有序提高打下基础。

(四)科学匡算数据,据实提高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立可以参考不同地区的最低生活需求、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标准、居民消费能力以及财政收支状况等多项指标,按照区域进行分级评定,并以此为基础,对各个地区的低保标准提升进行明确的规划,以此实现低保标准的合理、有效提升[3]。低保标准的确定和提升都需要明确的数据作支撑,并通过科学的测算方法判定低保标准是否符合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所需。

首先是城镇地区的居民,以武汉为例,建议其低保标准为“每日饮食摄入量×当地平均价格”。即按照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所需的平均花费作为当地城镇居民的低保标准。为保证测算结果真实有效,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比较得出生活必需品的平均价格,确保低保标准制定的科学化、公开化和合理化。

其次,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与城镇地区有较大差异。如时令蔬菜及小麦玉米之类的粮食作物,农村居民可采用自耕地的方式获得一部分,相应的农村低保标准的计算就要复杂很多。笔者建议从农村居民的年消费入手,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单一,他们的消费支出往往能够反映其真实家庭生活情况。再辅助计算本地区往年因天气、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的减产情况,最终得出农村地区的低保标准。

(五)明确地理差异,按地区提升低保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导致经济状况、就业情况和消费情况也会有很大差异。虽然各地区陆续实行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但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及消费习惯等原因,保障金水平差异较大。我国低保标准的设立应因地制宜,统筹考量。我国一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消费高、就业比率高,相较于西部偏远欠发达地区,低保标准就要高一些。因为缺乏较为客观的衡量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参照基准,很难对各地区保障水平的合理性作横向比较。比如,深圳地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1087元,而重庆地区城镇居民每月636元,我们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认为深圳市民享受了高于重庆市民几乎一倍的低保待遇[7]。为此,我们建议各地区设定城市低保标准时要更多地参考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月支出水平和当地的恩格尔系数,利用两者的乘积作为该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随后按照城乡低保标准1.3∶1的比例来确定农村低保保障标准,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实现城乡标准的统一。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生保障部门扎实履行政治责任,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用,全力做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持续深化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有力服务支持了脱贫攻坚大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民生保障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背景下,结合保障对象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当地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等为依据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仅能为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提供资金支持,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资金标准水平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张水平作品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