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与自身免疫性肝病
2021-12-29杜卫杰
□ 杜卫杰
张女士自入冬以来,总是感觉皮肤痒痒的,用了很多护肤品,却始终不见缓解,而且还日渐严重。近日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原来引起瘙痒的原因并不是皮肤本身,而是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肝病(PBC)。
因为皮肤瘙痒就诊最终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不在少数,而且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病率逐年升高。此类患者以女性多见,主要见于青年以及绝经期妇女。
相关研究表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以瘙痒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常常合并疲劳感,比皮肤黄、尿黄和眼睛黄的症状要早出现半年以上,这时非常有必要到肝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
一、何谓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我国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肝脏的特殊炎症反应。以血清内存在自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及肝组织呈碎屑样坏死为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二、早期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病“四要点”
第一,皮肤瘙痒往往是最早期出现的症状,常伴有乏力感,但这个乏力感没有特异性,一旦伴随瘙痒出现,不能小觑。女性,中老年期,如果出现皮肤瘙痒,首先就要警惕PBC,特别是顽固性瘙痒,一般治疗难于缓解或有所缓解但又不断地复发,更应重视。当然,谁也不会仅凭一条皮肤瘙痒就诊断PBC,所以,要注意第二条。
第二,抽血化验肝功能。皮肤瘙痒就要化验肝脏功能?是不是“不合理检查”呀?肯定不是,医生要向病人讲清道理,病人也要充分理解,这是早期诊断PBC的重要步骤。
在化验肝功能时注意:特别要关注其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这两种酶在早期就可明显升高,ALP和GGT可达正常上限10~15倍,而GGT有时可高达正常上限100倍。PBC是一种“胆汁淤积性疾病”,所有这类疾病都有这两种酶活性的明显增高。转氨酶(包括ALT/AST)只是一般性升高,多不超过5倍正常上限值,甚至有长期保持正常ALT/AST的PBC患者,如ALT/AST明显升高,应寻找其他原因,或者可能是“重叠综合征”。血清胆红素(TBil)早期可正常,如果明显升高,已为晚期PBC的表现了。如果病人符合第一、第二条,就向PBC走近了一大步,最后定诊则需要第三条的支持。
第三,免疫学检查,即检测PBC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如果病人存在上述两条,再加上这一条AMA阳性,基本可以确诊了,并不是每一个PBC病人都要做肝脏病理学(肝穿刺)检查才能确诊,如果AMA阳性加上述第一、第二条,在医生的综合分析后就可确诊PBC。
但有少数PBC病人的AMA阴性,这时可检测AMA的亚型M2,它更为敏感,如果阳性则确诊无疑。也有个别病人的AMA和AMA-M2均阴性,但在临床上又具备第一、第二条,此时可多次检测,可能得到阳性结果。抗线粒体抗体(AMA)是诊断PBC的必须条件,是PBC特异性自身抗体,绝大部分PBC病人都会是阳性,它也是早期发现PBC的最有力证据,它可在症状出现前几年甚至十几年就可检测到阳性,但这项检查在一般医院还没有普遍开展,如果怀疑PBC,可到专科医院或较大医院检测。免疫学检查还可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并以免疫球蛋白M(IgM)型增高为特征,也见于疾病早期。
第四,B超或胆管造影显示胆管正常则支持PBC(因为它们不能发现肝内小胆管炎症及细胞浸润);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可“铁定”确诊,故对有条件的病人,应当做“肝穿刺”检查。如怀疑病人是PBC,但检测其AMA和M2却始终阴性,那就只有通过肝活检才能诊断了。
三、如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大部分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