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供冷项目中冷却塔降噪技术分析与模拟

2021-12-29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文雪新骆婉婧深圳前海巽阵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暖通空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声级消声频带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文雪新 陈 倩 骆婉婧深圳前海巽阵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孙 昊

0 引言

区域供冷系统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物群,由一个或多个能源站集中制取冷媒,通过区域管网提供给最终用户,实现用户制冷要求的系统。区域供冷在节能、环保及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已经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冷却塔作为制冷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在其设计布置时,不仅要考虑建筑功能、平面布局、场地限制等因素,还要考虑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冷却塔噪声主要包括风机的空气动力噪声、电动机噪声、落水噪声及管道振动辐射噪声等。其中冷却塔的进、排风噪声(排风噪声最显著)、淋水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也是噪声控制的重点。电动机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冷却塔的噪声控制主要从控制声源、传播途径、收受点采取防护3个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常见的降噪方法有:选择静音型风机,采用隔振基础削弱电动机和管道的噪声传播,安装消声器、隔声罩等。

以深圳某区域供冷项目为例,通过对冷却塔进、排风侧采用消声器,冷却塔整体采用消声器+吸声隔声板这2种方案进行对比,选出最优方案,再利用Cadna/A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验证噪声治理方案的可行性。

1 项目简介

该项目为独立制冷站,总建筑面积约9 600 m2,装机容量约84.8 MW(2.41万rt),尖峰供冷能力约123 MW(3.5万rt),服务区域约107万m2。如图1所示,该项目高约19 m,北侧为商业场所,南侧为变电站,东西侧为超高层办公建筑,A为该项目西侧厂界外1 m处噪声最不利点,B为西侧办公楼厂界外1 m处噪声最不利点。冷却塔布置在建筑物屋顶,平台面积约2 000 m2,如图2所示。该项目冷却塔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个冷却塔组成,其中CT(S)-1和CT(J)-1单元中的冷却塔因空间受限,采用图2中虚线所示布置方式。根据某品牌冷却塔选型手册,冷却塔噪声参数如表1所示,性能参数如表2所示。

表1 冷却塔噪声参数 dB

表2 冷却塔性能参数

注:H为高度。图1 项目周边建筑物分布

2 降噪目标声源分析

2.1 周边建筑物分析

从图1可知,该项目南侧为变电站,距离制冷站最近,其自身作为一个噪声源,噪声治理方案主要从变电站内部分析、解决,本文不再赘述。项目东、西侧为办公楼,属噪声敏感建筑物,且西侧办公楼与冷却塔的水平距离较近,为15 m,相较于冷却塔周边其他建筑物,受冷却塔噪声影响最大,故本文对项目西侧建筑物从不同维度、不同高度全面分析其噪声分布。

该项目处于交通要道,噪声测量中的本底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根据《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2011—2015年),2011—2015年全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6.7~56.9 dB,道路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为68.8~69.3 dB[2]。由此可推断,本底噪声已接近冷却塔噪声,而本项目着重于从仿真模拟和理论计算对比、研究冷却塔的最优降噪方案,因此在仿真模拟计算中不再考虑本底噪声。

根据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3],该项目执行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降噪目标为“厂界排放噪声和噪声敏感建筑物受到的噪声同时达标”,即冷却塔降噪后:设备所在建筑物边界外1 m的A声级噪声满足昼间≤60 dB,夜间≤50 dB;东、西侧办公楼和北侧商业楼的建筑外1 m处的设备噪声满足昼间≤60 dB,夜间≤50 dB。

2.2 降噪技术重点与难点分析

1) 由于冷却塔在屋面布置较为紧凑,外围设备距离幕墙仅2.5 m,不利于噪声的衰减,因此要在厂界外1 m处达到降噪目标,对降噪设备的消声量和流阻特性有很高的要求。

2) 为确保冷却塔的良好性能,各塔体间距必须满足通风散热最小距离要求,因此降噪设备所占空间要尽可能少,且阻力损失小,通风效果良好。

3) 冷却塔排风口的空气湿度大,对采用吸声材料的防水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4) 受限于屋面空间,冷却塔安装降噪设备后,应预留检修口,结构形式便于拆卸,供日常维护和设备检修。

3 降噪方案探讨

3.1 方案1

分别在冷却塔进风侧、排风侧安装消声器,消声器与冷却塔之间通过消声箱连接,具体措施如下。

1) 进风侧:采用“0.5 m长消声箱+1.2 m长消声器”。

2) 排风侧:顶侧排风口采用“1 m长消声箱+0.9 m长消声器”。

3) 消声器通风率≥50%,进、排风侧安装的消声器压力损失之和≤30 Pa。消声器采用铝合金板制作,表面喷塑处理,外壳板厚度不小于1.5 mm,芯片的护面板厚度不小于1.2 mm,穿孔率20%~25%,孔径3 mm。消声芯片内填充惰性、防虫、憎水玻璃纤维,密度不小于48 kg/m3,防火等级为A级不燃材料,压缩梯级不应小于5%,玻璃棉和护面板间设置平纹、无碱、憎水玻璃纤维布。

4) 根据上文冷却塔噪声性能参数及式(1)计算出冷却塔所需的消声量[4],同时结合市场上常用消声器型号,得出消声量应不低于表3中数值。

表3 消声器性能参数

式中 Ø(α0)为与α0有关的消声系数;α0为正入射吸声系数;P为消声器通道截面周长,m;S为消声器通道截面积,m2;l为消声器的有效长度,m。

5) 消声箱用于平缓进、排风气流的同时,增加消声量,采用100mm厚吸声隔声板拼接,采用铝合金板材质,表面喷塑处理。

方案1冷却塔降噪措施平面示意图见图3,冷却塔降噪措施大样图见图4。

图3 冷却塔降噪措施平面示意图(方案1)

3.2 方案2

消声器分别安装在冷却塔进风侧和排风侧,吸声隔声板布置在冷却塔之间的空隙中,与方案1不同的是,进风侧消声器没有直接安装在冷却塔上,而是与吸声隔声板一起固定于屋面外围,具体降噪措施如下。

1) 冷却塔侧面:屋面外围的进风侧安装1.2 m长消声器,冷却塔之间的非进风面安装0.1 m厚吸声隔声板。

2) 冷却塔顶面:排风侧安装0.9 m长消声器,冷却塔之间的非排风面安装0.1 m厚吸声隔声板。

3) 消声器通风率≥50%,进、排风侧安装的消声器压力损失之和≤30 Pa,消声器消声量不低于表3中的数值。

4) 消声器采用铝合金板材质,表面喷塑处理。

方案2冷却塔降噪措施平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冷却塔降噪措施剖面示意图如图6、7所示。

图5 冷却塔降噪措施平面示意图(方案2)

图6 冷却塔降噪措施剖面示意图1-1(方案2)

图7 冷却塔降噪措施剖面示意图2-2(方案2)

3.3 方案对比

1) 方案1和方案2中冷却塔排风侧安装消声装置,势必会增大风机的阻力,导致风量降低、水温上升,从而影响系统的热工性能,因此需在冷却塔选型时考虑此损失,具体分析可参考相关工程案例[5]。

2) 研究表明,冷却塔场地布置不受限时,采用方案1可以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6]。但该项目冷却塔布置面积受限,采用方案1中的降噪措施会使内侧冷却塔进风面之间的距离仅有2.6 m,不能满足多个单元排列且进气口相对时的最小距离6 m,致使冷却塔进风量减小,水气换热性能相应降低,冷却塔效率也随之降低。

3) 根据表4,可得方案2采用消声器和吸声隔声板相结合的形式,不仅可以降低冷却塔的噪声,还可以满足冷却塔的有效进风面积。考虑到该项目冷却塔平台面积受限,因此采用方案2进行噪声治理。

表4 方案1和方案2对比

4) 方案2中采用吸声隔声板后会对部分冷却塔进风侧周围的气流产生影响,因项目组后续会研究降噪后冷却塔周围流场的变化,因此本文仅分析冷却塔噪声治理方案的可行性。

4 噪声理论计算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声源、声功率级或靠近声源某一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如实测得到的)、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距离声源较远处的预测点的声级[7]。

已知距离无指向性点声源参考点r0处的倍频带(用63~8 000 Hz的8个标称倍频带中心频率)声压级Lp(r0),计算出参考点(r0)和预测点(距声源r处)之间的户外声传播衰减后,预测点8个倍频带声压级可分别用式(2)计算[7]。

Lp(r)=Lp(r0)-

(Adiv+Aatm+Abar+Agr+Amisc)

(2)

式中 Lp(r)为距声源r处的倍频带声压级,dB;Lp(r0)为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dB;Adiv为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倍频带衰减,dB;Aatm为空气吸收引起的倍频带衰减,dB;Abar为声屏障引起的倍频带衰减,dB;Agr为地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dB;Amisc为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倍频带衰减,dB。

预测点的A声级LA(r)可按式(3)计算,即将8个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的A声级LA(r)[7]:

式中 Lpi(r)为预测点处,第i倍频带声压级,dB;ΔLi为第i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dB。

根据式(2)、(3),计算该项目西侧厂界外1m处噪声最不利点A与西侧办公楼厂界外1m处噪声最不利点B处的噪声值,计算结果见表5、6。通过分析表5中的数据,可知该项目西侧厂界外1m处降噪前噪声值为67.46dB,降噪后噪声值为49.77dB;通过分析表6中的数据,可知西侧办公楼厂界外1m处降噪前的冷却塔噪声值为66.25dB,降噪后噪声值为48.47dB。由此可得,采用方案2对冷却塔进行降噪后,可满足规范要求。

表5 项目西侧厂界外1 m处噪声最不利点A处的噪声汇总

表6 西侧办公楼厂界外1 m处噪声最不利点B处的噪声汇总 dB

5 噪声仿真模拟

Cadna/A是基于德国RLS90通用计算模型的噪声模拟软件,其计算原理源于ISO 9613-2:1996《声学 户外声传播的衰减 第2部分:一般计算方法》,适用于环境评价、建筑设计、交通管理、城市规划等众多领域。经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认证,该软件理论基础与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要求一致,预测结果直观可靠,可以作为我国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具软件[8]。

近年来,Cadna/A软件广泛应用于冷却塔降噪分析和声屏障优化设计中[9-10]。本文利用Cadna/A软件,对该项目及周边建筑物接收到的噪声进行了模拟与对比。

5.1 建模条件

利用Cadna/A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计算,声源及所处环境建模实景效果如图8所示,冷却塔声源用体源模拟,进风口、排风口以面声源模拟,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噪声见表3。

图8 声源及所处环境建模实景效果图(西南视角)

5.2 降噪前噪声分布

如图9、10所示,该项目及周边建筑物厂界外1 m处接收到的A声级噪声为61~69 dB,超出夜间小于等于50 dB的要求。图9、10中噪声分布数据接收面高度为屋面上方1.5 m,测点分布间距为1 m。

图9 降噪前该项目及周边建筑物噪声分布

图10 降噪前厂界外1 m处噪声分布

如图11所示,西侧办公楼建筑外1 m处的A声级噪声最高值为66 dB(朝冷却塔方向),超出夜间小于等于50 dB的要求,超出部分主要分布在该楼层竖直高度6~87 m之间。

图11 降噪前西侧办公楼噪声分布(东北视角)

综上分析,该项目冷却塔所需降噪的最大值为19 dB,且该项目西侧厂界外1 m处噪声超标值最高。

5.3 降噪后噪声分布情况

降噪后,该项目及周边建筑物厂界外1 m处接收到的A声级噪声为38~50 dB,西侧办公楼建筑外1 m处接收到的A声级噪声最高值为44 dB(朝冷却塔方向),均满足夜间小于等于50 dB的要求。

6 结语

通过对降噪目标的声源分析,提出了2种方案:冷却塔进、排风侧分别安装消声器;冷却塔整体采用消声器与吸声隔声板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该项目冷却塔场地布置受限,因此在保证冷却塔有效进风面积的前提下,选取了方案2,即采用消声器与吸声隔声板相结合的方式。

为验证方案2的可行性,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模拟对冷却塔降噪前后,该项目周边建筑物敏感点接收到的噪声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模拟结果可知,此方案可使厂界外1 m处及周围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噪声达到相关标准,满足噪声治理要求。

猜你喜欢

声级消声频带
一种等效40 h声级的计算方法探讨
基于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故障类型识别方法研究
轨道交通噪声监测方法探讨
基于声品质提升的汽车消声器结构研究
跳频通信系统同步捕获回路抗干扰性能分析
静安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分析与控制对策
Wi-Fi网络中5G和2.4G是什么?有何区别?
消声元件安装位置对消声效果的影响
单音及部分频带干扰下DSSS系统性能分析
消声手枪之探索:马克沁9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