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2021-12-29黄鸿玉
黄鸿玉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福建泉州 362000)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下,劳动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良好品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劳动教育被逐渐边缘化,这直接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并带来了一系列的品行问题。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之下,教育界看到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并基于核心素养构建了劳动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不错效果。
一、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学科渗透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对当下的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深化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印象
高中生物课堂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对实验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劳动教育作为生物实验开展的有效形式,学生可以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提倡学校和教师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动手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反复训练,而劳动教育的渗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而且教给了学生正确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开展劳动教育还能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当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和生活时,能够担负起生活中的劳动任务,能够将自身的责任感真正的落实到位[1]。
二、基于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劳动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也指出了教学一大重要内容便是实践,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并在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促进他们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一)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下的劳动教育中,教师也可以巧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与他人的真实合作中,发展他们的劳动素质,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教学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大家可以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学习的个体,其在知识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其智力发展、理解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班级学生完成划分,通过构建差异化水平的小组,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交流与互动。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向大家提出“细胞产生癌变的原因”,并鼓舞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和整理资料,在大家整合资料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化学致癌这一因素,进而树立起合理利用化学原料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推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质,并在大家的劳动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构建生物情境,以优化教学效果。基于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感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构建直观化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物板报”设计,以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将劳动教育落实到位。比如在教学“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节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以强化学生直观体验,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全球变暖”的短视频,在视频冲击下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并在看到因全球变暖对动植物、人类造成的破坏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在唤醒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教师鼓舞大家将这部分责任感真正的落实到位,组织大家开展了“预防全球变暖”的生物板报设计活动,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落实了劳动教育的要求,并促进了高中生劳动教育观念的发展。
(三)探究教学法
所谓的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入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来。在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下的生物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教学法,向学生提出探究的生物问题,并鼓舞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劳动,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并最终完成教学的要求。比如在教学“种群数量变化”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立足本节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探究性的生物问题,比如凤眼莲具有美化的作用,因此我国可以积极引入,但是可以放任其自由生长吗?我国为什么要颁布计划生育的政策?等,让学生在利用文献、网络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类行为是影响种群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鼓舞学生从高中生当下的责任出发,注重身边种群数量变化的现象,并提出优化的措施。很明显,在生物教学课堂中,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深化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思考,并促进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社会感下的生物劳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明确劳动教育理念,深挖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内容,并通过有效策略的采取,落实劳动教育,以促进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